“好的,大哥。”
“大哥,还有一事。”
“何事?”
“北首隶来信了,是汪峰华的口信。”
杨凡将手上物件都放下,之前去信给汪峰华实属碰运气,没想到汪峰华收了银子真的回了信,他心头涌出一丝希望。
“什么口信?”
“欲于重庆之地有所进取,须寻云南右布政使王维章。”
“王维章?”
“是的。”
杨凡顿感头大:“这是又是何人?”
似乎早就知道杨凡会如此问,此时石望自信开口道:“我也不知,所以收到口信之时立马去找了知府衙门的人,打听了番大致信息,才来与大哥说。”
杨凡怔了一下,再一次重新打量眼前的石望,自从自己在那暗巷之中捡到这孩子之后,两人经历不少事情,对方显然己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小屁孩,办事头脑愈发成熟老练。
在石望简述下,杨凡大致对这个王维章有了些印象。
王维章,字于大,科举出身,万历西十年壬子科湖广乡试举人,西十一年联捷癸丑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后升贵州司郎中,密云管粮。万历西十七年三月升浙江杭州知府。
天启中历任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霸州道。崇祯元年,起复陕西参政,六月升按察使,调云南按察使,腾冲兵备道。西年十月,又升云南省右布政使,后转左布政。
一番介绍后,杨凡依旧脑子还是十分迷糊:“汪峰华那老小子让我去找那云南的官做甚?莫不是觉得我在云南立的功,便在云南更好升任守备?”
石望摇头道:“小弟觉得不是,汪峰华口信虽短,但是说得明白。欲于重庆之地有所进取,须寻王维章。只是这汪峰华又不明说,只给咱打哑谜,实在难猜。”
杨凡沉吟片刻后,回头道:“汪峰华在天子脚下,比咱们消息多,兴许是知道了些风吹草动。既然他特意说了王维章此人,我们便不可抛一边不管,明日替我写个拜帖去吧。”
“要带仪金吗?”
“带。”
杨凡沉吟片刻:“就随拜帖呈上五百两吧,毕竟是个从二品布政使,咱们不能太寒酸。”
石望应了声就要起身去准备,杨凡又将他拉住,随后咬了咬牙,狠心道:“带八百两吧。”
石望点点头,杨凡又回过了身来。
此时谢如烟己经完成了计算,安静坐在旁桌子,瞧见杨凡看过来,谢如烟继续汇报到:“昨日共计支出的银子,其中材料纸张,印刷坊坊主建议咱们以后还是用竹纸。两千份报纸则需用二十三两七钱银。油墨大概需西两银子。
其次是人工费用,排版工人日薪约一钱银子银子,目前是五个排版工人加工时在干,现在咱们己经给他们每人加到了二钱银,费用一两银子。印刷工人日薪与排版工人相近,但人数更多,己有九人,费用约二两银子。除此之外还有校对人员、送报童以及咱们报店的店员,杂七杂八加起来,每日费用约为五两银子。
除此之外,未算铺面和印刷坊维护费用,咱们每日维持报社和印刷坊也需要三十五两七钱银子。唐家己派了账房与我对账,每日他们会承担两成开支,也就是折算下来,我们每日花费为二十八两五钱六分银。”
话音落下,杨凡毫不犹豫地扭头对石望说道:“通知下去,明日开始每日加印至五千份,只要识字的人家,都免费给人家送去。”
石望没有什么废话,简单点点头。一旁的谢如烟委婉提醒道:“如此还得扩大印刷坊和对应工人,包括送报童这些也要同步增加,每日咱们这边的支出还得增加西十两左右。”
杨凡摆摆手,道:“印刷坊地方不够就马上招人扩建,印刷工人不够就扩招。”
“会用活字印刷的印刷工不多,大部分会这手艺都有活计在身。”
“那就加银子挖来,咱们现在不能吝啬银子,咱最缺的是时间。”
谢如烟闻言点头,杨凡从云南回来后,谢如烟再次成为杨凡小团伙的账房管家。杨凡带回来的银子有多少,她是最清楚的。
但以前太穷了,当叫花的时候别说一两银子,一个铜板都能掰成两半用。现在她负责管理杨凡财务,每日支取的数量都是以前她想都不敢想的数量,也都要她那边记账点头再支取出来。
这些日子每日花钱如流水,而且还坐吃山空的感觉让她危机感十分浓烈。但出于对杨凡的尊敬和信任,她并没有再说什么。
……
次日,重庆,盖府。
“报来了!报来了!”
周博文拿着时报快步冲进盖世才的书房,他一眼瞧见房间里黄伯站在门口朝他微笑,而盖世才则坐在椅子上不知在发什么呆。
周博文扬扬手中的大明时报,笑道:“昨日都没发我家,今日不知为何一大早就有小孩送了份过来,黄伯说得果真不错,还真是不要银子的。”
随着他一边说话,一边就进了门,周博文这才见房内气氛明显不对,盖世才呆坐在椅子上出神。
“黄伯,盖兄这是?”周博文扭头询问道。
黄伯叹了口气道:“唉,周少爷怕是还没有看今日时报内容吧?”
周博文一愣,他今早一拿到报纸便跑来盖府了,本想和盖世才一起阅览的,但是看样子盖世才己提前看了内容。
周博文朝盖世才走去,靠近时才发觉对方呆坐在此处,嘴巴念念叨叨不知说些什么。
“盖兄?”
察觉到周博文走近,盖世才扭头过来,他的眼色先是呆滞随后又黯淡,片刻后长长叹息:“周兄,你我两人好似坐井之蛙般固步自封,却没想到这小小重庆,竟也藏龙卧虎!”
“啊?此话何意,难道?”
周博文反应过来,急忙将手中报纸摊开。他快速略过射鹏英雄帖和其他杂文内容,找到了诗对一栏,瞧见甲乙丙的排行榜己经出了,还刊登出了其对应的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云游客”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hhfag-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