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生说的对,如此分析下来刘宇确实不会派兵过来,既然刘宇不会调兵过来,本将在今年入冬前,就可收复砀郡和薛郡。
半个月后,黄宪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启禀将军,汉军攻破济阳、大梁告急,急需援军。
本将本来还想在晚点,既然萧战主动送上门了,岂有不收之理,庞山你领兵三万,前去救援大梁。
是,庞山站出来道。
林彦你领兵两万,前去夺回卫康。
是,林彦站出来道。
其余将领整顿兵马,本将随时调用不得有误。
是,众将起身抱拳道。
魏先生可知本将为何不亲自出兵?
将军所想的是,萧战既然分兵两路去攻卫康和大梁,很明显是想要解决被我军两侧包围的困局。
但萧战却没有动,其目的是想要逼迫将军先动,只要将军先动那么接下来的战斗中,将军都会被萧战牵着鼻子走。
可是萧战却没有想到,将军会分兵前去救援,甚至是跟其一样按兵不动,静待时机的到来。
魏先生说的不错,如今我分兵两路救援,就看看萧战他究竟是继续分兵,还是主动出击。
另一边,萧战得到了前线的最新消息。
将军,黄宪并未亲自动身,而是派遣了两路兵马前去救援,本人依旧是坐镇北镇,看来将军想要引蛇出洞的计划失败了。
不先生,我的引蛇出洞的计划并没有失败,反而因为黄宪的分路救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么说来黄宪分兵救援都在将军预料之中了,那不知将军接下来该怎么做,黄宪未出我们是主动出击,还是继续分兵两路呢?
先生恐怕还不知道吧,早在分兵两路去取卫康和大梁时,我又暗中派出了一支兵马,这支兵马由孟良将军统帅,我让他们去取山阴关了。
窦沅闻言立马明白过来,将军当真是瞒天过海呀,明面上用高岩、叶落辰二位将军吸引黄宪的注意力,暗地里却让张珂去取山阴关。
估计黄宪都不知道,他中了将军的瞒天过海之计,当真是妙呀。
先生过谦了,普通的计谋对于黄宪是无用的,只能绕些弯子了。
那将军下一步该怎么走,是等张珂那边有消息了在动,还是等黄宪动了我们在动?
山阴关的消息最先得知的是黄宪,只要黄宪往山阴关派兵,我们就动首取北镇,现在我们还不能动,但我们可以继续分兵。
而且还只增援大梁,只要黄宪支援一次,本将就往大梁增兵一万,济阳则看情况在增兵。
首到黄宪出了北镇,或者是往山阴关调兵,本将在出瞻州和黄宪对阵。
可是我们兵力不及黄宪,万一兵马不足是否会耽误了战事?窦沅疑惑的问道。
不会耽误战事,我估算用不上一个月的时间,黄宪就会在主动出击和往山阴关调兵,在这两个之间选一个出来。
不管他怎么去选,最后都会掉入我的坑里。
此战我们若是胜利,砀郡店局势就会因此受到转变,我们就可以压制黄宪一头,但我担忧薛郡的情况。
尹杰的兵马几万人,那张鹭的兵马却是远超于他,张鹭此人最开始我也交过手,能力不比黄宪差上多少。
因此我也更加担心薛郡的战况,如果薛郡没有坚持住,被张鹭所占去,那么我们就算扭转了砀郡的战局,可对于整体局势来看依旧是对我们不利。
将军若是担忧那边的局势,可以让张珂领一部分兵马过去支援,可以减缓一下那边的局势。
我也想调兵马过去,可是眼下的局势让我无法调动,只能是靠尹杰自己了。
窦沅也清楚目前的情况,不仅要跟周军开战,还要时刻防备秦国,虽然早有消息秦国正在攻打蜀国,但是萧战也不敢掉以轻心,万一秦国在分出一部分兵马呢,到时候在后悔又有什么用。
至于主公那边调兵,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窦沅很清楚主公目前的处境,比他们这里还要危险很多。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黄宪自上次出兵支援后,又接连两次分兵支援。
萧战也往大梁支援了两万兵马,济阳那边则是派了一次,但却只有八千人。
又过了几天后,黄宪突然收到了山阴关的消息,当看到山阴关的士卒回来汇报的时候,黄宪都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中了萧战的瞒天过海之计。
黄宪只以为分兵攻取济阳和大梁,不过是萧战的引蛇出洞之计,可却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一招瞒天过海。
将军打算怎么办,是去夺回山阴关,还是按照原计划出兵瞻州?
一旁的魏斯说道。
进攻瞻州是黄宪和魏斯商议出来的结果,也是因为济阳迟迟没有重新夺下,大梁那边汉军虽然没有攻下,但是自己接二连三派出去的援军,也没有将大梁的汉军消灭掉。
这也就导致黄宪想要主动出击,他明知道这是萧战的引蛇出洞,但是只要他黄宪到动作快,就能迅速夺回济阳和击败大梁的汉军。
然后再趁萧战没有反应过来,再突然出现在瞻州城外,将萧战围困在瞻州城内,这样一来原本失去主动权的自己,就可以一下子重新占领主动权。
可就在黄宪要出兵时,就得知山阴关被汉军偷袭的消息,这也大大改变了黄宪原本的计划。
如今山阴关被占,要是还按照原计划出兵瞻州,很有可能会被山阴关的汉军给袭击北镇,从而断了我军的后路。
眼下只能先夺回山阴关,夺回山阴关后再攻打瞻州,黄宪无奈的说道。
先生你留下来守住北镇,我怕我离开后萧战会攻过来,这里不能无人镇守,所以就辛苦你了。
将军的去吧,这里在下守了,魏斯拱手说道。
黄宪起身离开点兵,随后便出兵山阴关。
黄宪离开两天后,萧战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先生你看,黄宪果然出兵山阴关了,这么看来孟良将军那边己经攻下了山阴关,现在该我们出动了。
黄宪这回又走错了一步呀,这次前往山阴关,没有一两个月恐怕很难回来了,窦沅在得知是孟良领兵后,就知道黄宪要是去了山阴关,肯定是很难回来了。
孟良可是一位防守能力很强的人,早年在周国时就阻挡了秦国进攻的步伐,当初火烧偏关的时候,窦沅也看到了孟良的实力。
可以说给孟良足够的兵马,再加上一座城池,就可以阻断任何人一个月的时间,甚至是两三个月都不是问题。
如果兵力充足、粮食充足,再加上所守的城池本就易守难攻,那么一年半载的情况也是有的。
而且孟良还真的有过这种战绩,当时是面对秦国二十万大军,孟良十万人加上后勤粮草,足足挡了秦军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也正是这一战让孟良名声大振。
先生我们即刻出发,去夺回大梁城,萧战站起来说道。
当晚,萧战就率领兵马前往大梁,经过三日的行军,萧战终于抵达了大梁。
在萧战和高岩的里应外合之下,在外面支援的周军,不是战死就是投降,随后萧战就下令攻打大梁。
大梁守将看见了刚才发生的事情,这次在面对汉军,大梁守将没有了一丝的抵抗心理,升白旗向萧战投降。
夺下大梁后,萧战又迅速的前往济阳,击败了那里的周军,再留下一些人防守后,萧战浩浩荡荡的前往北镇。
魏斯得知大梁失守,萧战正往北镇来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是下令紧闭城门,打算死守城池。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hh0fa-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