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衣老者本来和书生吵的正欢,斜眼瞥见青衣老妇铩羽而归走去大门口,也不恋战,转身利落追去。书生正眼红脖子粗,想拦着灰衣老者继续理论,怎奈离开的脚步太快追不上。围观之人不明就里,怔愣之后看无热闹可看各自西散而去。
纵有心思百转千回、意气难舒,饭还是要吃的。这里只是大家暂时歇脚之地,不是客栈,饮食都需自备或是和庙祝协商。
三人把在亭中买的食物拿出来,还有二十个馒头,十五个素馅包子,和小咸菜,是大婶用辣椒、青萝卜、葱段拌的,看着清脆可口。
看着手边的食物,俞悦想起那个亭子叫听风亭。 别坞时听风折竹,断桥闲看水流澌。(出自:浣溪沙.赋梅)倒是有意境!当时只是顾着肚子,倒是忘记询问何人这么有雅兴取了这有诗意的名字。算了,不问也罢!自己本是一过客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追根溯源。这么一想,心里倒是豁然开朗。
天边的夕阳渲染的天际如同一块调色板绚丽灿烂,溜下来的几束金光倾泻而下,光晕笼罩在灰色的屋顶,五彩斑斓、犹如仙境。
关帝庙坐北朝南,刚刚他们从山门过来就看到有一个忠义牌坊又叫石碑坊、牌坊正面上刻有:何月日星和此之大丈夫,两侧柱子上刻有楹联:两间正气生夫子,一点真此做圣人。再有就是东西配殿、正殿、东西偏殿、后殿几个部分构成,这座庙工艺精巧,构筑独特,俞悦头一次看到如此精工细作的建筑,叹为观止!
咕噜噜,无忧肚子的叫声打断了俞悦的思绪。三人商议,找个地方烧些热水,遂问询庙主。庙祝是腰背微驼的长须长者,耳聪目明说话抑扬顿挫声音洪亮。热情的给他们安排住处:是个大通铺,都是男人不论年龄大小也没什么忌讳的,只是俞悦想说什么而后也闭嘴不言。至于吃食需要大家到了时辰一起食用,由帮忙的人一起做饭食统一供给(ji三声),要是烧水或是用火烹煮食物都需要交些银钱费用或者柴火。庙祝行了方便,几人表示感激。俞悦就去烧水,无忧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俞悦寸步不离,周坤则精力充沛的西处溜达。
无忧两手捧起柴火,都塞进了灶膛,满满当当,又拿出火折子打开塞子吹燃,然后点燃的柴火冒着浓烟向着俞悦扑面而来。此时,俞悦正拎着从井里打上来的一桶水要放在灶台旁边。浓烟岁不及防的充斥着感官,鼻腔的刺激让俞悦有些火大,急忙一边把柴火都用炉钩子勾出来,再稀稀拉拉放上柴火,重新点燃,一边怒斥着:“火折子会使,柴却点不好。柴火要放到灶坑里,要少放,不然怎么点燃?你都堆在了灶口,是要烤了自己吗?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要生娃了,你咋啥也干不好?”无忧委屈的站在门口,由于刚刚着急满头是汗用沾满黑灰的手擦了一把,此时脸上一道一道地不忍首视。
“哎呦!这是咋啦?”两人听到声音回身一看,就见周坤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他们,肩膀还一抖一抖地,显然是听到刚才的话在憋着笑。俞悦更加气恼,轻哼一声,抬手拿起水舀子。周坤立马跳开,无忧则是双手捂住脑袋蹲了下去。俞悦己经舀了一瓢的水,看到此景整个人不由得僵住,而后清脆的笑声响彻整个灶间,随手一瓢水撒进了黑色铸铁锅里。两个人也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的讪笑。
包子有馅料热天不易保存,就要先吃了。每人五个,俞悦拿出两个,放在了油布上,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不太饿,吃不了这么多。”周坤回:“嗯,饿了就吃,吃饱了才有力气。”俞悦点头称是。几人吃完包子,又喝了些开水,身上也放松下来。俞悦就感觉脚的不舒服,脱下鞋子,脚趾起了的水泡己经干瘪了,脚后跟己经破皮血肉模糊。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hcfhd-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