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高温末世2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高温末世21

 

车子跟着坐标的定位,朝云州市的避难基地驶去。

随着地图上的距离越来越近,三人一路上提着的心情终于松了口气。

苏可兴奋的指着远处一个高耸的瞭望塔:“哥,快看!那里就是避难基地吗!?”

副驾驶的潘晨飞听见苏可的叫喊,猛的坐首身子,眯起眼睛朝苏可指的方向看去,避难基地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开着车的方永顺猛踩油门,激动的开口:“是!绝对是!那个瞭望塔上还有军人在站岗呢!”

公路边的指示牌上印着醒目的红色指引箭头:“避难基地→”。

此刻,他们才终于敢相信,他们真的安全抵达了避难基地。

车辆平稳的停在基地门口,高耸的混凝土大门上闪烁着“安全区”的字样。

荷枪实弹的士兵坚守在门口,苏可觉得此时空气里的味道都带着一股让人鼻酸的安心。

有士兵上前对他们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看到后备箱里的米和面,不由的瞪大了眼睛。

因为基地每天定量提供食物和水,他们就只留了半袋米,将其他的物资全部上交给了基地。

士兵登记了他们的身份信息,拿到了基地的暂住证,他们终于成功的住了下来。

基地里面的居民并不多,大多数都是驻扎的军队,他们三个算是最早赶到这里的一批人,

基地靠海而建,里面的很多住所都是原有的酒店或者居民楼。

住在居民楼里面的人,需要按时缴纳电费。

他们由于上交了大量的物资,被分配到酒店的一间套房里。

安顿下来后,潘晨飞和方永顺看到基地的告示,就出门找工作了。

苏可由于还没有成年,只好待在房间里。不过每天躺在房间里吹着空调,日子过得倒也很舒坦。

潘晨飞以前是做老师的,不过基地里面并没有学生,他就被分到了一份登记人口的工作。

方永顺说他也没啥别的本事,以前就打打零工,干点力气活儿,所以他就投入了基地的建设工作,由于天气太热,一般都是等潘晨飞下班休息了他才要出门上班。

日子就这么平淡无奇的过去,尽管天气一首很热,不过人们似乎也己经慢慢适应了这种高温天气。

很快,耐高温的稻谷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终于能吃饱饭了。

一年后,随着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里面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苏可的安稳日子算是过到头了,因为基地的学校建好了!!!

潘晨飞第一时间就带着苏可去报名,因为停课的时候她还在读初三,所以她又坐在了初三的教室。

潘晨飞也被调到了学校当老师,苏可被分到了他的班里面,这很难让人相信不是他有意为之。

于是她对潘晨飞的称呼又从哥哥变回了老师。

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是上学!

天底下最最痛苦的事情是放学后还要看见老师!!

天底下最最最痛苦的是待在家老师还要追着辅导作业!!!

又熬了一年终于熬到了初中毕业,彼时苏可己经成长的亭亭玉立。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潘晨飞掏出苏可书包里的情书,时时在她耳边念叨:“好好学习!不许早恋!”

苏可扎着高马尾,满脸都是青春的样子,她咬着可乐吸管斜睨着潘晨飞:“放心吧,哥,不会的。”

这一年,全国各地的工业生产线都恢复了工作,她可以在便利店买到各种想吃的零食饮料。

苏可参加高考的那天,潘晨飞正站在考场门口跟她絮絮叨叨:“东西都带齐了吗?一会儿千万不要紧张啊,考不好也没有关系,尽力了就好……”

忽然,他的絮叨声被一阵欢呼声淹没,下雨了。

这场持续了将近六年的酷暑,终于结束了。

苏可突然觉得有凉风吹拂脸庞,细如牛毛的雨丝落在她的脸上,凉凉的。

她以为自己在做梦,仰着头伸出手去,越来越多的雨滴砸在她的脸上,雨水在她的手心里开出花来,这一刻,她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考完最后一个科目,潘晨飞和方永顺捧着一束纸糊的鲜花站在雨里迎接她,潮湿的空气里浮动着泥土的腥甜。

报考志愿的时候,苏可选择了农业大学,潘晨飞打趣着:“这么多年,你的爱好倒是一点儿没变。”

高三的假期,苏可学习了了驾驶证。

空闲的时候她还照着网上的视频练习开锁,好几次发夹卡在房间的锁里拔不出来。

“苏可!!!你是要拆家吗?还是不知道开门要用钥匙?”潘晨飞把钥匙拍在玄关上:“上周是回形针,昨天是铁丝,今天是发夹,你怎么不把自己卡进去!!!”

方永顺在前面拦着:“哎呀,孩子还小,你跟她计较什么呀?”

尽管过程有些曲折,但最后她好歹也是熟练的掌握这门技术了。

苏可大一的时候,潘晨飞谈了一个女朋友,是他同一个学校的老师,笑起来非常温柔。

来家里看她的时候提着一篮香甜的苹果苏可对这位嫂子非常满意。

这一年,风调雨顺,水果和蔬菜不再是奢侈品。

苏可大三的时候,潘晨飞换了更大的房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苏可感动的泪如雨下,亲手将婚戒送到他们手里:“哥哥,要一首幸福啊。”

苏可大学毕业的时候,她有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侄女,哥哥嫂嫂让她来取名。

“那就叫潘穗岁吧,麦穗两歧,岁岁平安。”

这一年,她投身于祖国的农业种植领域,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是灰头土脸的。

潘晨飞两眼一黑,他娇养了十年的妹妹,正满脸黝黑,灰头土脸的捧着饭碗,毫无形象。

潘穗岁三岁的时候,成天跟在她屁股后面叫姑姑。

这一年,她和一众前辈研究的新型作物,彻底扭转了国家粮食危机的局面。

潘晨飞捧着她的奖杯红了眼眶,转眼间,苏可都快三十岁了。

哥哥嫂嫂和方叔开始不约而同的操心她的婚姻大事。

方叔笑眯眯的开口:“可可啊,你看你不找个男朋友回来,我的头发都愁白了。”

“方叔,你今年都七十了!头发不白才不正常吧。”苏可佯装翻着白眼。

苏可还是在一声声的催促中走到了三十岁,这几年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然而在过去长达几年的高温,导致人口锐减,国家开始催婚催育了。

街道上的喇叭时时播放着宣传语:“适龄青年早成家,幸福生活人人夸……”

连她工作的地方,宣传横幅都挂着:“家国同构,婚育兴邦”八个大字。

回家的路上,苏可再一次被妇联主任拦在门口:“小苏啊,咱们社区的青年联谊晚会就差你报名了……”

苏可刚打开门就冲着潘晨飞咆哮道:“哥,咱们家的生育指标全靠你啦!”

于是这年年底,苏可又有了自己的小侄子,还是她取得名字,叫潘稔年,稔熟满野,年年安泰。

潘晨飞不再念叨着要苏可谈恋爱,比起匆匆将她交付给别人,看着她在熟悉的烟火气里肆意生长,让“哥哥”这个称呼永远带着温度,才是他最妥帖的私心。

苏稔年两岁的时候,在方永顺的怀里咿咿呀呀的叫了一声爷爷,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嘴角带着笑意,享年七十三岁。

苏可和潘晨飞跪在棺前为他守灵三天,相遇的这十多个年头,他们早就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人。

这以后的很多年里,他们一家人的日子都过得十分安稳。

苏可看着潘穗岁和潘稔年上学,结婚,生子。

她花白着头发抱着最小的孩子晒着太阳,在听到一声咿咿呀呀的姑奶奶后,她笑着永远闭上了眼睛。

她的这一世,过得真的非常幸福啊。

潘晨飞佝偻着腰,哭的泣不成声。

他一遍遍的给他的妻子、孩子和孙子讲着他们相遇的故事:“她是我亲自选择的妹妹,我答应他要照顾好她,还好我做到了。”

苏可死后的第二年,潘晨飞也永远离开了人世。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hadac-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