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泪落成川
舜帝即位第三年,暴雨连降百日。
黄河决堤那天,文命正在父亲鲧的坟前祭奠。浊浪排空而来,瞬间淹没方圆百里。
"父亲..."禹颤抖着摸出怀中竹简,那是鲧临终前交给他的治水图。
远处山崖上,雄霸蹲在暴雨中啃桃子,雨落而不沾身:"小鲧要是早点听劝,也不至于累死。"爪子一弹,桃核精准砸中禹的后脑勺。
第三个雨季,天幕仿佛被捅穿了窟窿。
伊洛河水暴涨,浊浪冲垮堤岸,将整座村落卷入洪流。共主舜站在高处,望着水中挣扎的族人,泪水滚落。那泪珠坠入洪水,竟化作晶莹玉石,"咚"地沉入河底。
"共主!"西岳长老拽住要跳入水中的舜,"鲧之子文命正在下游筑堤!"
舜抹去泪水,忽见河面漂来半截竹筒。捞起一看,筒内刻着歪歪扭扭的路线图,标注着"疏导"二字,落款处是个湿漉漉的熊爪印。
远处山崖上,雄霸抖着皮毛上的水珠,爪子捏着根竹竿在洪水中搅动:"小哭包就知道哭,啥也不是!"
(二)寻鲧后人
舜带着竹筒找到文命时,那青年正跪在父亲鲧的衣冠冢前。
坟头摆着个古怪的陶罐——罐身刻满治水纹路,罐口却被泥封得严严实实。文命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父亲至死都用堵水之法..."
"可他传下疏导。"舜将竹筒递过去,"就像这筒中所示。"
文命猛然抬头。阳光下,竹筒内壁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水道图,与陶罐纹路竟能拼接成完整脉络!
青年颤抖着砸碎陶罐,封泥下露出张鲧临终前刻的治水图,赫然写着:"吾儿,疏胜于堵。"
(三)神斧开山
治水第一年,文命率众凿龙门山。
工匠们抡起石斧,凿了半月才破开寸许。这夜文命独坐山崖,忽听"咔嚓"声响——个黑白团子正抱着他的石斧啃,斧刃竟泛起青光!
"小笨崽子!"团子吐掉碎石渣,"石斧有屁用!"
次日,文命按梦中所得之法,命人在山体裂缝处架火烧石,再泼冷水激裂。当第一道山隙崩开时,斧上青光化作龙形没入水中,从此这斧被称为"开山神斧"。
躲在云端的应龙看得真切——那斧头分明被大能添了道韵!
(西)河图现世
治水第三年,文命困于黄河九曲。
这夜他正在沙盘前推演,忽有玄龟自洛水出,背负玉板。文命拾起一看,板上星斗连线竟与河道暗合!更奇的是板角刻着爪印,旁边还有行小字:"逆着走试试?"
文命福至心灵,当即引水渠贯通,玄龟突然人立而起,前爪拍地成碑,上书"定海"二字。
舜闻讯赶来,见文命正在碑前刻制《禹贡》。碑文写到"岷山导江"时,刻刀突然自行移动,补全了整条长江水道图!
(五)三过家门
治水第七年,文命之妻涂山氏临盆。
他路过家门听见婴啼,却只在门外留下根丈量水位的标尺。尺上刻着"启"字,笔迹与当年伊洛竹简如出一辙。
第二次过门时,孩童己会踉跄追喊"爹爹"。文命将开山斧插在院外,斧柄化作桃树遮荫。
第三次归家,十岁的启正在院中堆沙治水。文命终于进门,却只取走墙角蒙尘的陶罐——那是鲧留下的唯一遗物。罐底不知何时多了幅阴刻地图,标注着天下水脉要害。
涂山氏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忽然发现桃树下多了个竹编小马。
(六)定鼎九州
治水第十三年,文命铸九鼎于荆山。
他取九州精铜,融玄圭为引,每鼎刻该州山川地形。铸成那日,天降功德。九鼎再成大阵,与九州大阵两相抵消。
每尊鼎内壁都刻着州域山川,鼎足则铸成熊爪形状。当最后一鼎落成时,九鼎突然自行飞往九州要冲,鼎中腾起金光交织成网,将肆虐的洪水逼回河道!
舜在明堂目睹这一幕,手中玉圭突然浮现"禹"字。他召来文命,亲手为其佩上玄圭:"自今日起,汝名大禹。"
大禹得玄圭而不喜,只因其梦中得见,东海之滨,大浪滔天,危及人族。舜得知此事,心中同样愁苦。
此时,一道人自上空落下,正是玄都大法师。他手拿一根竹子大小的棒子,主体红色、两头添有金箍。
舜帝见玄都前来,心中不解:“不知仙长从何而来?”
玄都将金箍棒子置于大禹身前:“此为定海神珍铁,可测江海深浅,定无故浪涛。”
大禹闻知大喜,赶忙拜谢。姗姗来迟的弥勒在一旁闭口不言。
待玄都走后,弥勒护持大禹,前往东海定住浪涛。
“啧,这小光头还真会蹭功德。”雄霸乌黑发亮的眼珠子盯着弥勒,“最后来插一脚,帝师功德就来了。”
(七)土德归位
洪水退尽的次年,舜禅位于禹。
传位大典上,禹手持玄圭踏过九阶玉台。当他接过共主冠冕时,明堂地面突然浮现九州虚影,九鼎在虚影中共鸣。天道之音轰然降下:
"舜帝定伦常,举贤禅让,证人族土德!"
功德金光中,舜的身影逐渐透明。他最后看了眼人族部落——禹正在修改《禹贡》,启在学用规画圆,更远处,某个黑白团子正用竹竿教孩童堆沙治水...
弥勒同样得了功德,他对着人族部落的熊猫泥像行礼,随后离开。
火云洞前,五帝齐聚。
少皞数着新长的竹子突然喊道:"你们快看!"
只见洞顶石缝里卡着半块陶片,正是鲧当年封存治水图的罐底。
忽见一片竹叶出现,三皇五帝尽皆皱眉。竹叶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三皇三祖留火云,五方五帝不得出,人族自有人族路,兴衰败亡皆归途。
“诸位,那位是什么意思?”
“人族能存活至今,全赖圣熊大人当初相救,想来自有安排。”
“不错,人族能出我等,自然更有后来人,气运不消,人道永昌!”
(第七十七章·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eghf-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