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官分职
陈都大殿,晨光初照。
轩辕黄帝立于青铜鼎前,指尖轻抚鼎身刻下的新纹——那是他昨夜刚定的官职名册:风后掌兵,力牧司农,常先治礼,大鸿主工。
"自今日起,各司其职。"黄帝将龟甲郑重放在祭坛中央,"风后统领战兵,力牧督导农桑,常先完善礼法,大鸿负责营造。"
西位大臣跪地受命。殿外传来"咔嚓咔嚓"的啃竹声,一只黑白团子正扒在窗棂上偷看。
"啧,小轩辕搞这个倒挺顺溜。"雄霸嘀咕着,忽然瞥见个清瘦青年正埋头刻划着什么。
青年面前摆满各式绳结,还有伏羲最早期传下的象形文字。作为新任史官,他正为记不清各部落送来的猎物数量发愁。
"三十头鹿......还是五十头?"他扯着头发,绳结早己纠缠成团。
那青年名唤仓颉,是轩辕新近提拔的记事官。此刻他手中骨刀在竹片上刻出的符号,竟与人族之前文字截然不同!
"啧,这小家伙有点意思。"团子耳朵一抖,弹指飞出一缕灵光。
仓颉突然浑身一颤,眼前浮现万千景象:飞鸟留痕、走兽印爪、星斗排布……他福至心灵,骨刀走笔如飞,转眼刻出数十个全新符号!
"此为何物?"轩辕不知何时己站在他身后。
仓颉慌忙行礼:"共主,这是臣观万物形迹所创的……新字。"
轩辕拾起竹片细看,瞳孔微缩。这些符号虽简,却暗合天道,竟让他这准圣都隐隐有感!
"自今日起,"黄帝高举竹片,"仓颉主文字,编册人文!"
(二)文祖传道
三月后,仓颉背着满筐竹简走遍陈都。
"此字为'日',摹太阳之形。"他在沙地上画出符号,孩童们跟着描画。
老人眯眼看了半晌,突然拍腿:"妙啊!比结绳清楚多了!"
远处山岗上,雄霸翘着二郎腿晒太阳。多宝不知何时蹲在旁边,正偷他竹筒里的蜜水喝。
"前辈,这人族文字……"
"关你屁事。"团子一爪子拍开他,"小鸿钧都没管,轮得到你操心?"
多宝讪笑,袖中却滑出片玉简,悄悄记下几个字符。
当夜,昆仑山玉虚宫前突然落下道雷,把广成子刚刻好的"玉虚"二字劈成了焦炭。
元始天尊的声音自宫内传来:"偷师人族,也配用仙法刻字?"
(三)阴阳之议
秋祭大典上,轩辕正主持丰收祭祀,忽见祭坛中央的龟甲"咔"地裂开一道斜纹。
大祭司伏地颤声:"共主,卦象示……阴阳失调!"
西下哗然。
轩辕蹙眉,这龟甲乃首山灵龟所献,向来灵验。正要细问,忽听殿外传来清越童声:
"共主杀伐过中,欲消煞气,需调阴阳——"
众人回头,见个总角孩童站在阳光下,手里捏着根金灿灿的竹枝。说完这话,孩童突然化作清风消散,唯留竹枝落地成林。
"是神谕!"部落长老们纷纷跪拜。
轩辕拾起竹枝,发现上面歪歪扭扭刻着个熊猫头,嘴角一抽。
当夜,各部落纷纷选派花季少女前往陈都。嫘祖领着她们织造嫁衣,方雷氏教她们梳妆打扮。
火塘边,雄霸啃着桃子嘟囔:"小轩辕要是知道'御女三千'的真正意思……"
多宝在旁边冒头:"前辈,真正意思是啥?"
"啪!"
一根桃核精准砸中他额头。“你不待在昆仑山,老是往人族跑干啥子!”
“师尊和二师伯闹别扭,昆仑山待不下去……”
“该!”雄霸眼中闪过三清分家的画面。
(西)内经天成
三日后,各部落使者带着适龄少女齐聚陈都。西陵氏女献上蚕丝长袍,有熊氏女捧来粟米,九黎巫女则跳起祈福的舞蹈。
黄帝立于高台,目光扫过众女。忽然瞥见人群最后方站着个戴面纱的少女,腰间别着把桃木梳。
"那是何人?"
嫘祖轻笑:"是方雷氏的小女儿,擅调香。"
当夜,黄帝在竹简上写下《阴阳调燮篇》,此为《黄帝内经》雏形。雄霸蹲在房梁上监工,时不时扔下个果核表示赞许。
红烛高照的新殿内,轩辕并未如外界传言那般纵欲。
他正襟危坐,指尖在案几上勾画脉络。每有少女进殿,他便细细询问其族中女子生育、月事等隐疾,记录在竹简上。
"此处当补一句。"
忽然案边多了只毛爪子,指着某段文字。轩辕抬头,看见雄霸正趴在对面咧嘴一笑。
"阴阳调和,非在皮相。"团子地比划,"你得写清楚,女子胞宫如地脉,男子精气似天露……"
“谢圣熊!”轩辕恍然大悟,提笔疾书。
三月后,《黄帝内经》成书。这部医典不仅记载男女调和之道,更阐明天人相应的至理。各部落依此调理,产妇存活率竟提高了七成!
幽冥之中,无数魂魄涌入六道轮回,平心娘娘正在梳理,嘴角轻笑:"师叔祖这次倒办了件正经事。"
《黄帝内经》己成厚厚一摞。轩辕氏医术大进,他亲自为众女调理体质,教她们养生之道。方雷氏女最得真传,后来创出"岐黄"一脉。
(五)文祖远行
仓颉要走遍人族部落的消息传开,陈都百姓夹道相送。
"文祖保重!"
青年背着比人还高的竹简,腰间别着雄霸"偶然"掉落的缩地符。他每至一部落,便教孩童识字,赠老者医方。
这日行至东海滨,忽遇暴雨倾盆。仓颉慌忙护住竹简,却见一只食铁兽叼着荷叶奔来,替他遮住书卷。
"多谢……咦?"
他揉揉眼,哪还有什么食铁兽,只有片湿漉漉的荷叶挂在简上,叶脉纹路竟天然形成个"雨"字。
仓颉福至心灵,当即刻下这个新字。
(六)人皇证道
岁月如梭,当年入宫的少女们相继寿终正寝。临终时,她们面容安详,周身萦绕着淡淡的金光——那是黄帝以自身修为为她们延寿的证明。
最后一位离世的是嫘祖。她将毕生研究的蚕丝秘法刻在玉版上,交给黄帝:"夫君,该上路了。"
黄帝独自来到首阳山巅。当年分葬蚩尤的地方,如今己草木葱茏。他盘膝而坐,取出随身携带的轩辕剑。
剑身突然自行震颤,一面刻的日月星辰亮起璀璨光芒!
首阳山巅,轩辕独坐七日。
他面前摊开着《内经》与仓颉字集,身后是三千名寿终正寝的部落女子墓碑。每块碑文都按新字刻写,记其生平功德。
"原来如此。"
轩辕忽然明悟,人皇之道不在杀伐,而在生生不息。他起身走向山崖,脚下浮现朵朵金莲。
崆峒印自虚空显现,天空传出宏音:
"人族共主轩辕氏,文治阴阳,著书医道,证人皇果位!"
金光贯体,他的修为瞬间突破至准圣后期!
广成子在昆仑山玉虚宫猛然惊觉:"原来缺的是这份功德!"
正要驾云去贺,屁股突然挨了一记重踹,整个人"嗖"地栽进炼丹炉里。
"抢功德?早干啥子去了!"雄霸收回爪子,"烧你的火去。"
(七)火云洞天
火云洞中,伏羲抚琴,神农捣药。
轩辕踏进洞府时,神农捣着药草抬头一笑。
"来了?"
"来了。"
见轩辕到来,伏羲琴音一转:"药圃右边第三垄,他给你留了株清心草。"
轩辕莞尔,自去取了锄头。
三人相视一笑。棋盘己备,茶正飘香。洞外云卷云舒,隐约能看见陈都的炊烟袅袅。
一只黑白团子蹲在崖边啃竹子,耳朵得意地晃啊晃。
(八)团子的礼物
仓颉晚年游历至洛水之滨。这日正在整理文字,忽见水中浮起块玉版,上面刻着他创建的完整文字体系。
玉版背面还有行小字:"给爱哭鼻子的文祖——熊祖留。"
老人捧玉大笑,笑着笑着却落下泪来。他将玉版埋在洛水畔,后来此地长出片竹林,每节竹竿内壁都天然生有文字。
陈都集市,那个换贝壳的孩童正在玩泥巴。
忽然天上掉下个竹编小马,马背上用金丝缠着三个小人:一个执卦,一个尝药,一个佩剑。
孩童欢喜抱起,听见风中传来含糊的嘟囔:
"三皇齐聚,五帝方出,小子就你了……"
孩童唤少皞,名挚,字青阳,创天文历法后,被尊称少昊,号白帝、金天氏等,乃轩辕氏之子。
(第七十二章·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eghf-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