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四卦:蒙卦——教育“蒙以养正”的真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第四卦:蒙卦——教育“蒙以养正”的真谛

 

蒙卦——蒙以养正

《周易》中的蒙卦是第西卦,象征“启蒙”与“教育”,由下坎(水)上艮(山)组成,卦象为山水蒙。

一、卦象与卦辞:启蒙之始的智慧象征

1.卦象结构

蒙卦为艮上坎下(山水蒙),外卦艮为山,象征阻碍与止息;内卦坎为水,象征险阻与困惑。卦象如“山下出泉”,泉水初现于山脚,虽清澈却受山体约束,暗喻事物初生时的蒙昧状态,需智慧引导以突破困境。《序卦传》称:“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稚也。”

2.卦辞核心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亨”:蒙昧中蕴含通达之机;

“匪我求童蒙”:强调求教需主动,而非被动传授;

“初筮告”:初次求教必得指点,但重复追问则亵渎正道;

“利贞”:需以正道治蒙,不可急功近利。

《彖传》阐释:

“山下有险,险而止”:外阻内险,需以智慧破局;

“蒙以养正,圣功也”:启蒙教育是塑造正德的关键。

3.符号解码:艮山坎水的蒙昧意象

蒙卦符号为??,上艮(山)下坎(水),构成 “山下出泉” 的动态图景。艮为静止之山,象征蒙昧的外在遮蔽;坎为险陷之水,暗喻内在的求知渴望。卦象如雾锁山峦,清泉穿石 —— 看似阻塞的表象下,涌动着破蒙的生机。《象传》以 “山下出泉” 释之,喻示启蒙如泉水自然流淌,需因势利导而非强行开凿。甲骨文 “蒙” 字上艹下众,描绘草木丛生中众人摸索前行之态,与卦象互为印证:蒙昧非绝对贬义,而是有待开启的智慧胚胎。

4.卦辞哲学:童蒙求我的教育心法

卦辞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奠定启蒙的核心原则:

双向奔赴的诚敬:“匪求” 非师者傲慢,而是尊重求学者的主动性。如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礼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同频。王阳明龙场悟道后,苗民主动求学,方开教化之局,正是 “童蒙求我” 的历史注脚。

初告三渎的边界:初次提问如 “初筮”,需诚心应答;反复追问则流于轻慢,如子路问 “闻斯行诸”,孔子因冉求、子路性格差异而异答,既示 “时中”,亦诫 “渎蒙”。教育的留白,恰是唤醒独立思考的契机。

利贞的坚守:启蒙的终极目标是 “养正”,而非灌输知识。朱熹注 “蒙以养正” 为 “保持童心之天真,培护天理之本然”,正如敦煌写卷中童蒙习字 “上大人,孔乙己”,笔画间渗透的不仅是识字,更是初阶。

二、六爻演义:蒙昧的六种觉醒形态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刑人教正,脱桎之始

阴居初位,如顽童初触规则。“利用刑人” 非严刑峻法,而是树立边界 —— 西周 “立木为刑”,以具象警示明善恶,犹如今日校园 “行为规范积分制”。爻辞 “以往吝” 诫勉:启蒙需耐心,急于求成反致抵触,如仲永之父过早炫耀天资,终毁其才。

立规矩:以典型示范建立规范(如家法校规),但若过度宽容(“说桎梏”)则埋下隐患。《象传》强调“以正法也”,需明确底线。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刚中容愚,师者胸怀

阳居下卦中位,喻良师包容蒙稚。“纳妇吉” 非实指婚姻,而是譬喻接纳不同资质的学生:苏轼任杭州教授时,对 “书到今生读己迟” 的佛印和尚,既斥其狂又惜其才,终成 “八风吹不动” 的文坛佳话。“子克家” 则言弟子学成可担大任,如鬼谷子门下苏秦张仪,虽纵横天下,终不忘师恩。

包容与传承:阳爻居中,象征包容蒙昧者(如师长接纳学生),通过刚柔相济(“纳妇”)实现家庭或组织的和谐。《象传》称“刚柔接也”,强调平衡与融合。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见利忘贞,启蒙禁区

阴居阳位,如逐利者伪装蒙昧。“勿用取女” 以择偶为喻,警示勿施教于心术不正之人 —— 商鞅初见秦孝公,三说 “帝道”“王道”“霸道”,孝公唯对 “霸道” 心动,商鞅知其非求治本之学,遂以权术应之,终致 “作法自毙”,印证 “无攸利” 的预言。

行不顺则败:阴爻失位,喻指求学态度不端(如拜金主义或浮躁功利),终致无利。《象传》警示“行不顺也”,强调心诚方得教化。

六西“困蒙,吝”:智识自囚,破局之难

阴居阴位,深陷 “知识障”。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某士人 “读破万卷,却不知麦苗韭菜”,正是六西 “独远实” 的写照。现代 “学术内卷” 中,某些研究者困于文献迷宫,失却实践感知,恰需 “近其人”(《荀子》)的破蒙之道。

孤立无援:远离智慧之源(如不尊师或脱离实践),陷入困顿。《象传》称“独远实也”,揭示脱离正道的代价。

六五“童蒙,吉”:虚怀若谷,成圣之机

阴居尊位,如王者保持赤子之心。周文王 “断虞芮之讼” 时,以 “童蒙” 姿态听讼,反令诸侯归心,践行 “顺以巽” 的谦和。乔布斯设计 iPhone 时,自称 “科技的门外汉”,以用户视角打破技术桎梏,正是 “童蒙吉” 的当代演绎。

虚心求教:阴爻得中,以谦逊姿态求知(如孩童般纯真),必得智慧启迪。《象传》称“顺以巽也”,强调柔顺与敬畏的重要性。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刚柔并济,御寇之智

阳居卦终,喻启蒙的雷霆手段。“不利为寇,利御寇” 强调边界:王阳明剿匪时,既以武力 “击蒙”,又建社学 “养正”,避免 “为寇” 的压迫。今日教育惩戒权的讨论,正需把握 “御寇” 的尺度 —— 严厉是为守护成长,而非征服意志。

适度惩戒:以刚猛手段破除蒙昧(如严明纪律),但需以防御性教育为主(如疏导而非压制)。《象传》称“上下顺也”,强调教化需双向互动。

三、哲学内涵:蒙昧与启蒙的辩证关系

“蒙”的双重性

蒙昧本质:既指知识缺乏(如孩童无知),也指心性被蔽(如固执);

启蒙之道:通过“果行育德”(《象传》)实现从“蒙”到“明”的转化,如《蒙卦》与《复卦》的交互关系,象征生机与再生。

教育哲学的三重维度

主动求学:卦辞强调“童蒙求我”,呼应孔子“不愤不启”的启发式教育;

循序渐进:爻辞从“发蒙”到“击蒙”,体现从规矩到自律的教育阶段;

刚柔相济:九二“包蒙”的包容与上九“击蒙”的刚猛,揭示教化需因材施教。

自然与人文的映射

“山下出泉”:象征智慧如泉水初涌,需疏导而非阻塞;

“季秋之月”:卦变源自《观卦》,对应万物成熟后重视教育的自然规律。

西、现实应用:教育与管理的实践智慧

家庭教育

启蒙阶段:初六爻强调立规矩,如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青春期引导:六三爻警示避免功利心态,需以价值观教育替代物质激励。

组织管理

人才培养:九二爻“包蒙”启示管理者需包容试错,营造学习型团队;

文化塑造:六五爻“童蒙吉”对应企业文化中保持初心与创新活力。

社会治理

教育公平:卦辞“童蒙求我”呼吁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终身学习:六西爻“困蒙”警示个体需持续学习以避免停滞。

五、与其他卦的关联

蒙→屯:综卦为屯卦,象征启蒙与初创的互补关系(如教育为发展奠基);

蒙→革:错卦为革卦,对比教育改良与革命破旧的异同;

蒙→复:交互卦为复卦,揭示蒙昧中蕴含的新生希望。

六、历史与文化的印证

历史案例

孔子杏坛讲学:践行“童蒙求我”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动求知;

朱熹白鹿洞书院:以“立规矩”(初六爻)与“包蒙”(九二爻)构建书院教育体系。

文学隐喻

《红楼梦》贾宝玉启蒙:六五爻“童蒙吉”映射其从顽童到觉醒的转变;

《西游记》唐僧取经:上九爻“击蒙”象征以戒律破除心魔。

七、全域智慧:从个体到文明的破蒙之路

蒙卦超越教育范畴,揭示文明演进的密码:

个人成长:敦煌壁画中的 “化生童子”,手持莲花从水而出,象征蒙昧中觉醒的灵性。现代人 “终身学习”,需保持 “童蒙求我” 的赤诚,警惕 “困蒙” 的僵化。

组织管理:华为 “蓝血十杰” 计划,以 “包蒙” 心态培养跨领域人才;某企业因急于扩张(“再三渎”)导致文化断层,反证 “初筮告” 的专注之重要。

文明对话: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队,以 “击蒙” 之勇突破地理阻隔,又以 “童蒙” 之谦吸收多元文明,终成东西方交流的 “清泉”。

八、现代启示:清泉照见的启蒙本质

蒙卦的核心是“启蒙”与“成长”,强调主动求教与因势利导的结合。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教育他人,都需以耐心与智慧破除蒙昧,最终达到“山下出泉”的通达境界。

蒙卦以“山水相映”为象,揭示蒙昧与启蒙的永恒辩证。从卦辞的“求教之道”到爻辞的“教化之法”,其核心在于以正心诚意破除蒙蔽,以刚柔并济实现成长。正如《象传》所言:“君子以果行育德”——唯有以果决行动践行德行,方能化蒙昧为通达。在当代社会,蒙卦的智慧对教育创新、组织管理乃至个人修行仍具深刻启示:在求知中保持谦卑,在引导中注重方法,在困境中坚守正道。

在知识过载的今天,蒙卦警示:真正的启蒙不是填鸭,而是点燃火种。如泉水穿山,既需 “果行” 的果敢(初六之刑、上九之击),亦需 “育德” 的耐心(九二之包、六五之顺)。当 “双减” 政策回归 “童蒙求我” 的初心,当成年人在 “困蒙” 中重拾好奇心,蒙卦的智慧便化作滋养时代的清泉 —— 它告诉我们:最深远的教育,是让每个生命都成为自我觉醒的 “山下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d0dh-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