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卦:艮卦:当醒则醒,当行则行
艮(gèn)卦是《易经》六十西卦之一,第五十二卦,象征着止和静?。艮卦的卦象由两个相同的三爻卦组成,上艮下艮,形成山的形象,象征着静止和稳定。艮卦(??):止观之道,动静相生?
一、卦象与卦辞:静止之象与抑止哲学
1.卦象结构
艮卦为上下两艮(兼山艮,查看卦象),由两个“艮”卦(山)叠加而成,象征“山与山相连”的稳固与静止。其核心意象是“止”,既指物理上的静止,也隐喻克制欲望、内省修身的智慧。
2.卦辞核心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其背”:止于背部,象征不主动迎向外物,避免被欲望驱使;
“行其庭,不见其人”:在庭院中行走却无人可见,比喻通过内省达到“无我”之境,从而无咎。
《象辞》:“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两山重叠喻抑止,君子需安守本分,不越位行事。
3.符号象征:两山相叠,止象天成
艮卦由上下两个单卦艮(?)组成,符号形如 “覆碗”—— 上爻为阳(?),下两爻为阴(??),似山体高耸,底部沉稳。朱熹以 “艮覆碗” 喻其形,如倒扣之碗扎根大地,象征 “止” 的稳定与界限。《周易》以山为象,两山相叠,非阻塞而是警示:止非停滞,而是知时知位的智慧。阳爻居上,如山顶首指天际,阴爻在下,似土石承托厚重,暗合 “阳统阴而阴顺阳” 的阴阳和合之道。
4.卦辞解码:背对背的止观哲学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卦辞以 “背” 为象,背为身体不动之处,喻止的核心在 “不获其身”—— 不被自身欲望裹挟。“行其庭,不见其人”,如独行庭院,不见纷扰,强调止的外在表现是疏离冲突,内在是心神定静。此处 “无咎” 非消极避世,而是通过 “背对” 的姿态,避免卷入是非,保持身心清净。正如登山者驻足回望,非止步不前,而是看清来路,辨明方向。
二、爻辞递进:从肢体到心灵的止修次第
艮卦六爻以 “趾→腓→限→躬→辅→敦”的身体部位递进,暗喻止的层次从外到内、从形到神: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止在行动之初(脚趾),如遏制萌芽中的妄动。阴爻处下,象征主方消极被动,此时 “小止” 反成保护 —— 不随波逐流,方能 “利永贞”。如职场新人谨慎起步,避免盲目跟风,反获长久信任。
行动前的克制:止于脚趾,象征在行动初始即克制欲望,避免盲目冒进。
现实映射:如投资前理性评估风险,避免冲动决策。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止在小腿(腓),强行牵制他人。阴爻居中,主方欲合作却方法不当,如拽人腿肚使其难行,反招怨怼。此爻警示:止人不如止己,强求必生矛盾。
行动中的矛盾:止于小腿,无法追随他人,内心不悦,反映未能及时调整目标的困境。
历史案例: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因固执己见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止在腰(限),上下卦交界处,阳爻刚猛,喻主客冲突激化。如腰被束缚,脊肉撕裂,心如火焚。此为 “止之过” 的警示 —— 当止不止或强行止之,必生灾厉。
危险的僵局:止于腰部,导致脊背撕裂,危难如烈火灼心,警示过度抑止或时机不当会引发危机。
哲学警示: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指出,此爻象征“抑止过刚”,需“以柔克刚”化解矛盾。
六西:艮其身,无咎
止在胸腹(躬),阴爻居正,主方回归自我约束。如抱持己身,不妄动干涉,反而化解危机。此爻点明止的真谛:外止不如内修,守中即安。
自我控制:止于身体,通过内在约束避免越轨,如修身养性中的“三省吾身”。
管理启示:企业领导者需以身作则,如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止在面颊(辅),喻言语节制。阴爻居尊,主方以 “言有序” 替代情绪化表达,如沟通时先止怒,后明理,悔恨自消。此为 “止言” 的智慧,职场谈判、家庭矛盾中尤为关键。
言语的克制:止于口舌,言语条理清晰可消悔恨,体现“慎言”的智慧。
政治隐喻:诸葛亮“舌战群儒”中以理服人的沟通策略。
上九:敦艮,吉
止在敦厚(敦),阳爻居极,非强制而是自然笃实。如登山至顶,沉稳扎根,以诚恳态度止息纷争,终得吉祥。此爻升华止的境界:止不是对抗,而是以德化人,止于至善。
厚德终吉:以敦厚德行抑止邪欲,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文化象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
三、哲学内涵:止与行的辩证关系
动静相济的智慧
艮卦强调“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彖传》),与震卦(行动)形成互补。如《周易正义》所言:“止则为艮,动则为震”。
内省与外止
“止欲”与“止身”:通过克制欲望(如六五“艮其辅”)和规范行为(如六西“艮其身”),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
道家呼应: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与此高度契合。
位与德的统一
《象辞》“思不出其位”强调安守本分,与《大学》“知所止而后有定”的修养路径相通。
西、现实应用:从修身到治世的实践
个人成长
欲望管理:如禅宗“止观”修行,通过静坐冥想克制杂念。
危机应对:面对挫折时“艮其背”,避免情绪化决策,如比尔·盖茨在微软危机期的理性转型。
职场与管理
团队协作:六二爻警示需平衡个人与团队目标,如谷歌“20%自由时间”制度鼓励创新但不越界。
领导力:上九爻的“敦艮”体现厚德领导,如马云“做企业先做人”的理念。
社会治理
政策制定:六西爻“艮其身”启示政策需符合国情,如中国“共同富裕”战略的渐进实施。
文化传承:艮卦的“静”与敦煌莫高窟的“静默守护”精神相呼应。
五、历史与文化的印证
历史案例
商汤“守静”:商汤灭夏前“静观其变”,符合艮卦“止以待时”的智慧。
诸葛亮隐居:出山前“躬耕陇亩”的修身阶段,体现“艮其身”的实践。
文化符号
山岳崇拜:五岳中“中岳嵩山”象征艮卦的中正,与儒家“中庸”思想融合。
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的“静中寓动”笔法,暗合艮卦动静相生的哲学。
六、与震卦、艮卦的关联
《序卦传》言“震者动也,艮者止也”,二者构成“动静相生”的循环。如唐宋变革:唐代(震卦)的开放与宋代(艮卦)的内敛相互依存。
七、哲学内核:动静相生的生命智慧
艮卦非孤立之 “止”,而是与震卦(动)互为综卦,揭示《周易》“动静不失其时” 的辩证思想:
止以观动:如两山对峙,看似静止,实则孕育地质运动的能量。现代生活中,暂停是为了更清晰的行动 —— 创业者的复盘、职场人的沉淀,皆为 “艮其背” 的智慧。
止以养德:爻辞从 “趾” 到 “敦”,体现从约束行为到修养心性的递进。孔子 “思不出其位”,与艮卦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相通,强调在其位、止其分,守本分即大德。
止以化争:卦辞 “不见其人” 非冷漠,而是超越对立的格局。如邻里纷争中,背对冲突、自我反思,反而化解恩怨,正如上九 “敦艮” 的包容。
八、现代启示:在喧嚣中锚定内心的山
职场:面对内卷,初六 “艮其趾” 提醒拒绝无效加班,坚守专业底线;六五 “言有序” 启示沟通时先倾听、后表达,避免情绪化冲突。
关系:六二 “不拯其随” 警示亲密关系中勿强行改变他人,六西 “艮其身” 强调自我边界的重要性 —— 爱他人前先修好自己。
个人成长:九三的 “厉薰心” 警惕过度内耗,上九的 “敦艮” 指引在浮躁中培养定力,如每日静坐冥想,止息杂念,唤醒内在的山之沉稳。
九、结语:艮卦的终极隐喻
艮卦不仅是《易经》中“止”的哲学凝练,更是中华文明“知止而后有定”的精神基石。其核心启示在于: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在欲望洪流中坚守本心,在动静之间寻求平衡。无论是个人修身、企业经营,还是国家治理,艮卦的智慧始终指向“以静制动,以止达行”的永恒命题。
艮卦如一座空山,看似寂静,却藏天地呼吸。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止,不是停下脚步,而是在动中修止,在止中观心。当我们学会 “艮其背”,背对纷扰,便能看见内心的主峰 —— 那是超越得失的定静,是历经喧嚣后的澄明。两山相叠,既是界限,亦是登高的阶梯,止于此,方能望向更远的天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d0dh-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