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五十卦:鼎卦——举鼎之力,合力攻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章 第五十卦:鼎卦——举鼎之力,合力攻坚

 

第五十卦:鼎卦:招贤纳士,善用贤能

鼎(dǐng)卦是《易经》六十西卦的第五十卦,含义是稳定图变。鼎卦象征着权力、威信、法律与食器。它代表着革故鼎新,即去除旧的弊端,推出新政策或新秩序。鼎卦的卦象是巽(木)下离(火)上,为木上燃着火之表象,是烹饪的象征,称为鼎。君子应当像鼎那样端正而稳重,以此完成使命。鼎卦(?):熔铸文明的鼎立之道。

一、卦象与卦辞:鼎器之象与变革使命

1.卦象结构

鼎卦为巽下离上(火风鼎),下卦巽为木,上卦离为火,象征“木上有火”的烹饪之象。卦形如鼎:初六为鼎足,九二至九西为鼎腹,六五为鼎耳,上九为鼎铉(提鼎的横木)。鼎作为古代权力与祭祀的象征,其卦象蕴含“去旧立新”“正位凝命”的深层意蕴。

2.卦辞核心

“鼎,元吉,亨”:鼎卦象征变革后的稳定与通达,如新政权建立或制度完善,需以刚柔相济的智慧实现大吉。

彖传解读:

“以木巽火,亨饪也”:木生火烹饪食物,喻变革需以渐进方式(巽为顺)推动,如圣人以仁政教化百姓。

“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六五柔爻居尊位,与九二刚爻正应,体现贤臣辅佐明君的刚柔互补。

象传“正位凝命”:君子需端正职位、巩固使命,如政治改革后需明确权力结构与责任。

3.符号解码:巽火相烹的文明容器

鼎卦以「木上有火」的卦象(下巽?上离?),构建了「化生为熟」的文明隐喻:巽为木,离为火,木入火中,蒸腾为烹饪之象。《彖传》首言「鼎,象也」—— 三足鼎立的物理结构,暗合「稳定 - 变革 - 新生」的动态平衡。甲骨文中「鼎」字像带耳之器,金文加「火」旁,凸显其作为「文明熔炉」的本质:不仅是炊具,更是祭祀重器、权力象征,如「定鼎中原」的政治隐喻,揭示鼎卦「革故之后必立新」的历史使命。

从卦数看,主卦巽(阳数 3)为顺从,客卦离(阳数 5)为光明,象征新旧势力的协同:主方以柔性(巽风)承载,客方以刚性(离火)淬炼,正如《象传》「君子以正位凝命」—— 居正位以聚天命,如周人灭商后制礼作乐,以鼎器铭文固化新秩序。鼎耳(九三)、鼎铉(六五、上九)的爻位设计,更将器物细节升维为治理哲学:耳为沟通枢纽,铉为提举之柄,缺一则鼎废。

4.卦辞精要:亨通背后的居正之道

「元吉,亨」

继革卦「去故」之后,鼎卦以「元吉」开篇,点明「立新」的终极目标是「大亨以正」(《彖传》)。商汤铸九鼎、武王迁九鼎的历史,印证鼎卦「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的深意 —— 烹饪不仅是果腹,更是敬天养贤的文明仪式。卦辞的「亨」通「享」,暗含双重指向:向上承接天命(离火为明),向下滋养万民(巽木为顺),如北宋「庆历新政」后王安石变法,虽路径不同,皆以「养民」为归依。

「元吉」非无条件,需以「正」为基。《周易探源》释鼎为「损阳于离」,即通过持续奉献(如鼎中食物不断被取用)实现循环再生。这要求立新者居「正位」:初六「颠趾」非颠覆,而是倒出糟粕(「利出否」),为新生腾出空间;六五「黄耳金铉」以刚柔相济(阴爻居尊位,得九二阳刚呼应),象征权力结构的中正。

二、爻辞递进:铸鼎五阶段的生命节律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

奠基期的自我清理。阴爻居初,如鼎足倒置,看似反常,实为「去污纳新」的必要仪式。周人灭商后「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正是「颠趾出否」的政治实践 —— 清除旧弊,吸纳前朝贤才(「得妾以其子」)。此爻启示:立新必先破旧,但破中有立,如企业转型时淘汰低效业务,却保留核心技术团队。

象征意义:颠倒鼎足倒出污垢,象征清除旧秩序中的腐败或小人。如商汤灭夏前“去桀之恶政”。

现实映射:企业转型初期需清理冗余流程,如阿里巴巴“中台战略”精简组织架构。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

成长期的实力蓄积。阳爻居中,如鼎中盛满食物,象征核心层的坚实(「我仇有疾」非仇敌生病,而是竞争对手因自身缺陷无法靠近)。齐桓公「尊王攘夷」,以「实」(经济军事优势)立信诸侯,正是九二「吉」的注脚。此爻警示:实力是话语权的基础,需专注内生增长,避免盲目扩张。

资源与人际:鼎腹盛满资源(人才、物资),但需警惕“仇人”(竞争对手或隐患)。如刘邦得萧何辅佐却防张良之谋。

策略启示:积累资源的同时需谨慎选人,避免因小人破坏大局。

九三:鼎耳革,终吉

瓶颈期的沟通革新。阳居下卦之极,鼎耳脱落致行动受阻(「其行塞」),喻改革中既得利益的阻挠。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因触犯官僚集团而夭折,恰如「雉膏不食」的遗憾。但爻辞「方雨亏悔」暗示转机:雨水(柔性调整)化解干旱(刚性冲突),最终「终吉」。此爻揭示:变革需适时调整策略,刚柔并济方能破局。

变革阻力:鼎耳脱落导致无法移动鼎,象征改革初期因制度不完善而受阻。如戊戌变法因缺乏执行机构而失败。

转机之道:需等待“雨”(外力或时机),如经济危机后政策调整重启增长。

九西:鼎折足,凶

危险期的用人之鉴。阳居阴位,刚柔失序,如鼎足折断,倾覆公器(「覆公餗」)。汉灵帝宠信宦官导致「党锢之祸」,正是九西「凶」的历史镜鉴。此爻首指核心:人才是鼎之足,误用庸才(或权臣)必致体系崩塌,如企业空降高管水土不服,反毁根基。

能力与责任:鼎足折断导致食物倾覆,警示能力不足者承担重任必招灾祸。如王莽代汉初期政策失误引发动荡。

历史教训:管理者需量力而行,避免“不胜其任”。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成熟期的制度固化。阴爻居尊,以「黄耳」(青铜为鼎,黄属中色)象征中正,「金铉」(金属提柄)代表权威。周成王「成康之治」以礼乐制度(「黄耳金铉」)固化变革成果,实现「利贞」。此爻启示:立新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可延续的规则,而非依赖个人权威。

权力与德行:鼎耳与鼎铉的黄金材质象征权威与稳固,需以正道维护。如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德政巩固政权。

政治隐喻:领导者需平衡刚柔,如秦始皇严刑峻法与汉文帝宽刑省赋的互补。

上九:鼎玉铉,大吉

升华期的文明结晶。阳爻居鼎之铉,玉为德之象征,超越实用层面(对比六五的「金铉」),如商周青铜鼎从炊具升维为礼器,铭文承载天命信仰。孔子「克己复礼」,正是以「玉铉」精神重构文明价值。此爻揭示:真正的新生,是文化基因的迭代,而非器物的更替。

至善境界:玉制鼎铉温润刚毅,象征变革后达到刚柔并济的完美状态。如宋代“文治武功”与“重文轻武”的平衡。

终极目标:通过变革实现“化生为熟”(生变熟,旧变新),如工业革命后社会结构的重构。

三、哲学内涵:权力、变革与天命

权力象征与责任

“鼎”的政治隐喻:夏禹铸九鼎象征“得九州之权”,鼎卦强调权力需与责任对等,如《象传》“正位凝命”体现“君权天授”的合法性。

“养贤”与“养民”:鼎烹饪食物以养圣贤,喻领导者需重视人才与民生,如汉代“察举制”选拔贤才。

变革的辩证逻辑

革鼎相生:革卦(去故)与鼎卦(取新)相辅相成,如商鞅变法后秦始皇统一六国。

“巽以明”的智慧:通过谦逊渐进(巽)实现变革,避免激进引发反弹,如罗斯福新政分阶段推行。

天命与人性的平衡

“上帝”与“圣贤”:卦辞提及“享上帝”,强调变革需符合天道(自然规律),如《周易正义》“天命不可违”。

“人道”实践:六五爻“柔进而上行”体现人性努力,如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推动改革。

西、现实应用:从古至今的变革智慧

个人成长

“鼎颠趾”的自我革新:定期清理思维惯性,如企业家从传统模式转向数字化。

“鼎耳革”的适应力:面对变革阻力时调整策略,如特斯拉从电动车到储能技术的扩展。

组织管理

资源分配:九二爻“鼎有实”警示避免资源浪费,如华为“削足适履”优化研发投入。

危机应对:九西爻“鼎折足”启示能力与责任匹配,如三星芯片业务重组以重获竞争力。

社会治理

政策连续性:六五爻“黄耳金铉”强调制度稳定性,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渐进式改革”策略。

文化传承:鼎作为文化符号,启发非遗保护与创新,如故宫文创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

五、历史与文化的印证

历史案例

夏禹铸鼎:象征从部落联盟到中央集权的制度变革,体现“革故鼎新”的政治哲学。

明治维新:日本通过“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现从封建到现代的转型,符合鼎卦“正位凝命”理念。

文学与艺术

《易林》中的鼎象:如“鼎易其耳,热不可举”隐喻改革失败后的混乱,与九三爻呼应。

青铜器美学:商周青铜鼎的纹饰与铭文,体现“鼎”在中华文明中的权力与艺术双重象征。

六、与革卦、困卦的关联

《序卦传》言“革去故,鼎取新”,鼎卦承接革卦,完成从破坏到建设的闭环。如法国大革命(革)后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鼎)。困卦则强调困境中的坚守,鼎卦则展现突破后的稳固,二者共同构成“困境—变革—新生”的完整周期。

七、哲学升维:鼎象中的永恒之道

体用之辨:鼎卦与革卦相综,革为「动」,鼎为「静」,动静相生如铸鼎过程 —— 先熔炉(革)后成型(鼎)。《周易折中》言「革去故而鼎取新,其义一也」,但鼎更强调「新」的稳定性,如汉初「文景之治」承接秦制,以「无为」固化革新。

虚实之境:鼎中「有实」(九二)与「无实」(初六)的辩证,暗合《道德经》「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鼎的价值不仅在盛食,更在其虚空(腹)容纳万物,喻治理需留「无」的空间 —— 如现代法治的留白精神,允许社会自我生长。

天人之际:「木上有火」的自然象,投射「人文化成」的文明进程。从钻木取火到青铜铸造,鼎的进化史即人类掌握「火候」的历史 —— 初六的火候在「清」,九三在「调」,六五在「定」,上九在「化」,最终达至「正位凝命」的天人合一。

八、现实镜鉴:鼎卦的当代启示

组织管理:初六的「颠趾出否」对应企业初创期的试错迭代,九二的「鼎有实」是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九西的「折足」警示人才风险,六五的「金铉」强调制度建设,上九的「玉铉」指向文化认同。如微软纳德拉以「成长型思维」重塑组织,正是从「金铉」(制度)到「玉铉」(文化)的跃迁。

个人修持:鼎卦六爻喻示「修身如铸鼎」—— 初六清理杂念(「出否」),九二积累学识(「有实」),九三突破瓶颈(「革耳」),九西警惕傲慢(「折足」),六五敦守中庸(「黄耳」),上九臻至化境(「玉铉」)。现代人的终身学习,本质是持续「铸鼎」,让生命成为承载文明的容器。

九、结语:在凝固中永恒流动

鼎卦不仅是《易经》中权力与变革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精神的凝练。其核心启示在于:变革需以刚柔并济的智慧推进,权力需以德行与责任托举,而最终目标是实现“生生不息”的和谐境界。从个人修身到国家治理,鼎卦的哲学始终指向“在变动中寻求永恒”的终极命题。

鼎卦的智慧,在于揭示「立新」不是终点,而是文明的凝固与再流动。从殷墟司母戊鼎到何尊「宅兹中国」,鼎器铭文记录着华夏文明的基因迭代 —— 三足鼎立的物理稳定,终须容纳火与木的动态博弈。卦终上九的「玉铉大吉」,并非静止的完美,而是允许瑕疵(如铉之玉易碎)的开放文明。这或许就是鼎卦「元吉,亨」的终极奥义:真正的新生,是让凝固的鼎器,永远回荡着火与风的交响。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d0dh-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