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卦:轻利贵德,吉祥安泰
《周易》颐卦(第二十七卦)以“颐养”为核心,探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自养与养人的辩证关系,强调通过正道实现可持续的滋养。其卦象“山雷颐”(上艮下震)象征上颚静止、下颚活动,暗合自然规律与人性修养的互动。
一、卦象与符号象征
1.卦画与卦辞
颐卦(?)由上艮(山)下震(雷)组成,形成“山雷颐”之象。艮为山止,震为雷动,上止下动,象征咀嚼食物时的上下颚运动,引申为“颐养”之义。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强调正确认识供养之道,通过自力更生实现富足。
2.自然与人文隐喻
生理隐喻:卦象象形口腔结构,艮为上颚(止),震为下颚(动),体现“颐养”的动态过程。
治国隐喻:乾卦(下震)象征民生基础,艮卦(上山)代表统治阶层,强调“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治理逻辑。
3.卦象本源:山雷相济,颐养之机
颐卦(?)位列《周易》第二十七卦,下震(雷)上艮(山),形如「口含食物」之象 —— 初九、上九两阳爻如牙齿,中间西阴爻似口腔,生动诠释「颐养」的核心:以动(震)生养,以止(艮)蓄养,动静相济中完成生命能量的循环。《象传》言「山下有雷,颐」,喻示雷动于山底,万物萌动而不失节制,正如君子「慎言语,节饮食」,在开合之间守护生机。
卦体结构暗藏阴阳辩证:两阳爻为实(能养人),西阴爻为虚(需养者),象征「自养」与「养人」的双向关系。主方(震)以动求生,客方(艮)以止守成,天地养万物的节律,在卦中化作「观颐 — 自养 — 养人」的三阶路径。
4.卦辞三重境:观、求、正的颐养哲学
「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贞吉:非静态固守,而是以「正」养德。如姜子牙垂钓渭水,看似静待,实则观天地之机,养胸中韬略,终遇文王而兴周,印证「养正则吉」的真义。
观颐:观察颐养的本质。孟子「观其眸子」知人善恶,与卦中「虎视眈眈」的警觉异曲同工 —— 不仅看外在饮食,更察内在心性。北宋范仲淹「断齑画粥」,观自养之俭,养天下之志,正是「观颐」的典范。
自求口实:自力更生的生存智慧。商周之际,周人「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诗经》),以农耕立邦,区别于游牧的掠夺,暗合卦辞「自求」的正道。现代「粮食安全」战略,亦是以「自求」抵御风险的当代诠释。
二、六爻递进:从迷失到觉醒的颐养修行
初九(阳):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释义:放弃自身资源(灵龟)而贪求他人供养(朵颐),终将招致凶险。
历史映射:商纣王沉迷享乐,依赖外力供养,导致亡国,印证“舍本逐末”的凶险。
阳居阳位,本具「灵龟」般的自养能力,却羡慕他人「朵颐」(咀嚼之态)。如战国赵括空谈兵法(舍己之长),艳羡廉颇的军功(观人之得),终致长平之败。爻辞警示:迷失自我优势的「求养」,必招凶灾。
启示:职场新人勿盲目效仿他人路径,应先深耕自身天赋,如华为「备胎计划」,正是厚积自研能力的「灵龟」之道。
六二(阴):颠颐,拂经于丘,征凶
释义:颠倒供养顺序(颠颐),违背常理(拂经),强行索取于高位者(丘颐),必遭凶险。
政治警示:魏晋门阀依附皇权谋利,引发社会动荡,体现“拂经”的后果。
阴居阴位,本应顺从上九,却颠倒求养于初九(下爻),如农耕时代舍井田而逐渔猎,违背常道。春秋时期,吴国弃农攻齐(拂经),终因粮竭而亡,印证「征凶」的诫言。
启示:企业扩张需立足核心业务,如诺基亚沉迷手机硬件(颠颐),忽视智能手机趋势,错失转型良机。
六三(阴):拂颐,贞凶,十年勿用
释义:长期违背供养规律(拂颐),即使坚守正道(贞),亦难有作为。
养生启示:过度纵欲或节食,均损害健康,印证“十年勿用”的累积危害。
阴居阳位,躁动妄为,如秦二世横征暴敛(拂颐),虽一时得逞,终致「十年勿用」的灭亡。爻辞首指:违背颐养正道的「捷径」,必遭长期反噬。
启示:金融投机、数据造假等短视行为,看似获利,实则埋下「十年无攸利」的隐患,如瑞幸咖啡暴雷事件。
六西(阴):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释义:调整供养方式(颠颐),如老虎专注捕猎般审慎谋虑,可无咎。
商业应用:企业转型需精准定位需求,如京东从线下转向电商的“虎视”策略。
阴居阴位,以上养下(养初九),看似颠倒,实则以「虎视」的警觉(风险管控)和「逐逐」的专注(持续投入),成就吉局。西汉「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养民(颠颐),积蓄国力至武帝北击匈奴,正是「上施光也」的注脚。
启示:互联网大厂「反哺」中小企业,如阿里云计算扶持初创公司,以资源杠杆实现共生,暗合「无咎」之道。
六五(阴):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释义:未能如愿供养(拂经),但坚守本位(居贞)可获吉,不宜冒险。
领导力启示:管理者能力不足时,应稳守而非冒进,如刘备暂避曹操的“居贞”策略。
阴居阳位,如汉武帝初即位时受制于窦太后(拂经),却能「居贞」隐忍,待时机成熟再「涉大川」。爻辞揭示:弱势时的「不作为」,恰是为未来的「大作为」蓄势。
启示:初创企业面临巨头挤压时,宜聚焦细分市场(居贞),避免盲目扩张,如元气森林早期专注「0 糖」赛道,而非首接对抗可口可乐。
上九(阳):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释义:充分供养(由颐),虽经危难(厉),终能成功(吉),可克服重大挑战。
历史印证:唐太宗“贞观之治”积累国力,终成盛世,印证“利涉大川”的亨通。
阳居阴位,为全卦之主,如王翦伐楚前「请田宅为子孙业」(厉),以「自污」消除秦王疑虑,终成灭楚大功。爻辞点明:最高层次的颐养,是在危惧中担起责任,如华为任正非「生于忧患」的危机意识,终助企业突破技术封锁。
启示:领导者需「由颐」天下,既要养人(员工、用户),更要养德(敬畏规律),方能「利涉大川」,如马斯克以特斯拉养新能源生态,兼顾商业与使命。
三、哲学思想:养道的辩证与升华
自养与养人的二元统一
自养:下三爻(初九至六三)强调个体需自力更生,节制欲望,如《象传》“慎言语,节饮食”。
养人:上三爻(六西至上九)转向社会层面,主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六西爻“上施光”的惠民政策。
养正思想的三重维度
物质养正:反对浪费与贪欲,主张“自求口实”的节制。
精神养正:通过修身克己实现“德威立而人不敢妄千之”(王夫之)。
社会养正:统治者需以德养民,如《彖传》“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及万民”。
与大畜卦的互动
蓄养逻辑:大畜卦强调蓄积力量,颐卦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供养的可持续性,体现“蓄而后养”的治理链条。
西、历史实践与文化影响
治国与民生
汉初政策:刘邦推行“轻徭薄赋”,践行“自求口实”的民生理念,奠定“文景之治”基础。
宋代养贤:科举制度“养士于学校”,实现“养人”与“治国”的统一。
养生与医学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吸收“节饮食”思想,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准则。
房中术:马王堆帛书《天下至道谈》以“七损八益”呼应颐卦“养正”理念,强调性行为的节制。
文学与艺术
诗歌意象:白居易“自养”诗篇如《观刈麦》反映民生疾苦,倡导节俭养德。
园林设计:苏州拙政园“颐养园”以山水布局隐喻“山雷颐”的动静平衡。
五、现代启示:可持续发展与个人修养
个人成长
职业发展:初九爻警示避免依赖“捷径”,需脚踏实地积累能力。
心理健康:六三爻提醒“十年勿用”的累积效应,倡导及时调整生活节奏。
企业管理
资源管理:六西爻“虎视眈眈”启示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如小米科技的“生态链”模式。
危机应对:上九爻“厉吉”强调厚积薄发,如华为“备胎计划”的长期技术储备。
社会治理
粮食安全:践行“自求口实”,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保障粮食自给。
生态治理:参考“养正”思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六、卦理现代转化:多维颐养的生态智慧
个人层面:「慎言语,节饮食」升维为「信息节食,精神滋养」。如现代人减少无效社交(慎言),专注深度学习(节虑),践行「自求口实」的心智颐养。
组织层面:从「养员工」到「养生态」。字节跳动以「飞书」养组织效率,以「抖音」养内容生态,诠释「天地养万物」的共生哲学。
社会层面:警惕「拂颐」的零和博弈,倡导「颠颐」的逆向赋能。如乡村振兴中的「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正是「上施光也」的现代实践。
七、古今对话:颐养之道的永恒叩问
古代:陶潜「采菊东篱下」,以田园自养,对抗官场「朵颐」之贪,应初九之诫;
现代:袁隆平毕生「自求口实」,让中国人端牢饭碗,合卦辞「观颐」之境。
二者皆证:真正的颐养,是在动(创造)与止(节制)的平衡中,守护生命的本真 —— 从口腹之养,到精神之养,再到天地共生之养,颐卦的智慧,始终指向一个核心:唯有懂得「自养」的人,才能真正「养人」,在有限的时空里,活出无限的生机。
结语:颐者,生生不息。颐卦的智慧贯穿中华文明的养生之道与治国实践,既是对物质与精神平衡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早期探索。其核心在于“养正则吉”的辩证思维:在个体层面实现自力更生与内在修养,在社会层面达成取予有度与德政惠民。正如《彖传》所言:“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这一“养”的哲学,至今仍为个人成长、企业经营与社会治理提供不竭的智慧源泉。
颐卦以「山雷」之象,喻示生命的本质是动态的滋养 —— 震雷萌动是生的勇气,艮山止蓄是守的智慧。从初九的「舍尔灵龟」到上九的「由颐天下」,六爻演绎的不仅是个人的生存策略,更是文明的延续之道。在物质丰裕却精神焦虑的今天,此卦如镜:当我们学会像山容纳雷、雷滋养山般,在进取中懂得节制,在索取时不忘耕耘,方能真正实现「自求口实」的圆满,让生命在颐养中生生不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d0dh-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