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卦:既要有眼光看得清路,又要有眼界看得见山
《周易》观卦(第二十卦)以“观察”为核心,揭示了通过内外审视实现教化与治理的智慧。其卦象“风地观”(上巽下坤)象征“风行地上”,风的流动与大地的包容形成动态互动,体现观察的多元维度与教化的作用。
一、卦象结构与符号象征
1.卦画与卦辞
观卦(?)由上巽(风)下坤(地)组成,形成“风地观”之象。风行地上无孔不入,象征观察需全面而细致;坤为地,象征包容与承载,体现教化需根基稳固。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以祭祀为喻:初始的“盥礼”(洗手)象征观察的真诚准备,而“不荐”(未进献祭品)则强调观察重在过程而非结果,需以敬畏之心(“孚颙若”)对待。
2.爻位与阴阳互动
西阴在下,二阳在上:阴爻象征观察的细致与谦卑,阳爻象征教化的权威与高度,形成“下观上”的互动结构。
互卦为山地剥:阴气渐盛,暗示观察若失于正道,可能引发危机,需警惕“阳消阴长”的覆灭之象。
3.卦象本质:风行地上,德教自显
观卦(?)上巽下坤,风行于地,百草低昂,万物皆受其拂照。此象非简单 “观察”,而是上位者以德风化物,下位者以心仰观的双向互动。巽为风,象征灵动无形的教化;坤为地,代表柔顺承载的民心。卦辞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以祭祀为喻 —— 洗手(盥)的诚意远胜祭品(荐)的奢华,诚如《礼记》所言 “至敬不坛,扫地而祭”,真正的德行无需粉饰,自能引发人心的诚敬(颙若)。
二、六爻递进:从 “童观” 到 “观其生” 的认知觉醒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幼稚的单向凝视
释义:幼稚片面的观察,小人无害,君子则显狭隘。
阴爻居阳位,如儿童隔窗望景,只见表象。爻辞 “小人无咎,君子吝” 揭示:底层民众限于眼界尚可理解,但若领导者停留于此,则格局狭隘。正如《韩非子》所言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童观之弊,在于缺乏穿透表象的自觉。
六二(“闚观,利女贞”):偏狭的门缝之见
阴爻居阴位,似女子从门缝窥视,虽细腻却局限。“利女贞” 非性别偏见,而是喻示局部观察的价值与边界—— 职场中关注细节是优势,但需警惕 “算法茧房”;生活中细腻感知是天赋,但需谨防陷入偏执。《论语》“君子不器”,正是对窥观的超越。
六三(观我,生进退):内省的动态平衡
释义:通过自我省察决定进退,体现“内观”智慧。
阴爻居阳位,呼应 “反求诸己” 的智慧。“观我生” 非沉溺过去,而是以经历为镜:商汤灭夏后 “观我生”,反思 “网开三面” 的仁政,终成 “汤祷桑林” 的德治典范。此爻启示:真正的观察始于自我觉察,进退之宜,存乎一心。
六西(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超然的全局视角
释义:观察国家的光明之处,需以谦卑姿态学习。
阴爻居阴位,如宾客观礼,不介入利益。“观国之光” 的 “国”,非地域之限,而是关系网络的全息投影。春秋时期,子产不毁乡校,以 “宾客” 心态倾听民怨,正是 “观国之光” 的实践 —— 管理者需跳出立场,以第三方视角洞察组织生态。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德行的自我观照
释义:持续自我观察,君子可免过失。
阳爻居正位,为卦之主,喻君王观民风而知己德。《尚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与此爻呼应:唐太宗观 “水能载舟” 之民谚,反躬自省,成就贞观之治。领导者的 “观我生”,本质是通过他人反馈照见自身德行。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双向的德行互鉴
释义:全面观察万物生命,君子可获吉祥。
阳爻居卦终,如隐士观世,又被世观。此爻超越 “我” 与 “他” 的对立: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既观百姓疾苦(其生),又以心学感化黔地,终成 “知行合一” 的典范。最高境界的 “观”,是德行的共振 —— 你在看世界时,世界也在看你。
三、哲学内涵:内外观的辩证统一
观卦六爻,从外到内,从他到我,最终指向 “诚于中,形于外” 的生命状态 。卦辞 “有孚颙若” 与《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相通:真正的观察不是技巧,而是诚意的外显。北宋张载 “民胞物与” 的胸怀,正是观卦 “风行地上” 的终极诠释 —— 当观察者以真诚之心融入天地,所见便不仅是现象,而是万物共生的仁德。
1.“外观以化”与“内观以明”
外观:观察社会、自然以实现教化,如《象传》“风行地上,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内观:通过自省实现道德完善,如六三、九五爻的“观我生”,体现儒释道共通的“明心见性”传统。
2.观察与教化的动态平衡
观卦强调“中正以观天下”,需以公正态度观察,避免偏颇。如《杂卦传》“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临卦施政与观卦观察互为因果,形成治理闭环。
3.生命时序与观察智慧
观卦六爻对应十二长生运(如长生、帝旺、死绝),体现观察需顺应自然规律。如《易经》生命观主张“不违时序,生命自然平和”。
西、历史实践与文化影响
1.政治治理的典范
汉武帝“推恩令”:通过观察诸侯势力膨胀的隐患,以分封制改革巩固中央集权,体现“观国之光”的策略。
宋代“青苗法”:王安石通过观察民间疾苦推行新政,虽失败但反映“观民设教”的理想。
2.文学与艺术的意象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暗含对国运的观察与忧思,呼应观卦的忧患意识。
《红楼梦》“大观园”:以“观”为名,隐喻对家族兴衰的洞察与反思。
3.建筑与风水的融合
观卦在阳宅风水中象征“长子居西南方”,强调方位与的关联,如《易经》八卦方位对传统建筑布局的影响。
五、现代启示:在信息洪流中照见本心
职场沟通:警惕 “童观” 与 “窥观”,如六西爻以 “宾客” 心态分析团队矛盾,避免陷入派系立场。
个人成长:践行六三爻的 “观我生进退”,建立 “行动 - 复盘 - 修正” 的认知循环,如曾国藩日记中的每日自省。
领导力修炼:领悟九五爻的 “观我生”,将下属的反馈视为镜子,如微软 CEO 纳德拉以 “成长型思维” 重塑企业文化。
社会参与:效法上九爻的 “观其生”,在社交媒体时代保持德行自觉 —— 你发布的每条内容,都是他人眼中的 “你”。
六、学术争议与版本考辨
爻位说的误读
传统“中爻多吉,上爻多凶”理论在观卦中存疑:如上九“观其生”为吉,但爻位说认为上爻“穷极”,反映儒家中道思想对卦象的牵强附会。
祭祀内涵的分歧
“盥”的释义:马融认为“盥”为祭祀降神,朱熹主张“盥”为洗手,争议涉及对早期礼仪的考证。
“观我生”的对象:一说为“民”(《象传》),一说为“道”(宋明理学),体现注疏的哲学倾向。
卦象与历法关联
观卦为八月卦,对应阴气渐盛,与“八月有凶”的临卦形成对照,反映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
七、结语:观卦的终极智慧
观卦的智慧贯穿中华文明的治理与修身传统,既是对“观察—教化”辩证关系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生命时序的哲学呼应。其核心在于“内外兼修”的动态平衡:对外以观察实现社会和谐,对内以省察达成道德完善。正如《象传》所言:“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唯有以敬畏之心全面观察,方能实现“神道设教”的终极理想。
观卦非教我们 “如何观察”,而是启示 “为何而观”。从童稚的好奇,到君子的自省,最终抵达 “观其生” 的圆融,本质是从 “看见现象” 到 “照见本心” 的修行。正如《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当我们以真诚之心观天地、观他人、观自己,所见之处,皆是生命的道场 —— 风行地上,草必偃,此之谓 “观” 的真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d0dh-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