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一卦:泰卦——因时因势知进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第十一卦:泰卦——因时因势知进退

 

泰卦:上下齐心,无坚不摧

《周易》中的泰卦(第十一卦)是地天泰(?),由上卦坤(地)和下卦乾(天)组成,象征“通泰”“和谐”与“阴阳交感”。泰卦的核心思想是:天地相交、上下相通,万物生机勃发,强调对立面的平衡与融合,同时警示需居安思危,维持泰而不骄的状态。泰卦(?)深度全域解读:天地交泰的平衡之道。

一、卦象与卦辞:阴阳交泰的宇宙法则

1.卦象结构

卦形:?(上坤?,下乾?)泰卦为乾下坤上(地天泰),上卦坤为地,下卦乾为天,卦象如“地在天中”,象征天地阴阳的交感与互动。乾阳上升,坤阴下沉,形成“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动态平衡,是《周易》中“和”的最高境界。

2.卦辞核心

“泰,小往大来,吉亨”:

“小往大来”:阴(坤)退居外,阳(乾)升居内,阴阳互易而万物通泰;

“吉亨”:阴阳调和,社会与自然皆达和谐状态。

《彖传》阐释:

“天地交而万物通”:天地互动是万物生发的根本动力;

“内阳外阴,内君子外小人”:内在刚健与外在柔顺的结合,体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治世之道。

3.符号解码:乾天坤地的倒置智慧

泰卦为《周易》第十一卦,卦象下乾(?)上坤(?),名曰 “地天泰”。三阳爻居内,三阴爻居外,打破 “天尊地卑” 的常规,以 “天地倒置” 喻示 “交泰” 的本质 —— 阳气下沉(乾降),阴气上升(坤升),阴阳二气交感于中,如春雨润物、地气蒸腾,成就万物化生的通泰之局。与否卦(?)的 “天地不交” 形成镜像,泰卦的 “反常规” 结构,暗藏中国哲学 “反常为泰” 的辩证思维:真正的和谐,不在等级固化,而在动态交融。

从爻位看,初九、九二、九三阳爻次第上升,六西、六五、上六阴爻顺势而下,形成 “三阳开泰” 的整体趋势。乾为君、坤为臣的传统定位在此被重构 —— 君位(外卦坤)虚怀纳下,臣位(内卦乾)刚健上行,恰似汉代文景之治中,帝王 “无为而治”(坤之顺)与官僚体系 “积极有为”(乾之健)的默契配合,成就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

4.卦象哲思:小往大来的共生逻辑

卦辞 “泰:小往大来,吉,亨” 以阴阳消长定调:阴为 “小”,阳为 “大”,外卦三阴离去(往),内卦三阳汇聚(来),暗合 “损有余而补不足” 的天道。《彖传》释为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将自然规律延伸至社会治理 —— 西周 “礼崩乐坏” 后,孔子推崇的 “君君臣臣” 秩序,正是泰卦 “上下交” 的化:齐桓公与管仲的 “尊王攘夷”,李世民与魏征的 “君臣相得”,皆以 “交” 破 “隔”,实现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象传》“后以财成天地之道” 揭示泰卦的实践智慧:周文王 “划地为牢” 的仁政,正是 “裁节调理” 的典范 —— 既顺应阴阳交感的自然趋势(天地之道),又以人力辅助(辅相天地之宜),避免 “滥通失节”。这与现代生态治理的 “适度干预” 理念异曲同工:保护雨林而非放任野火,既尊重自然规律,又以科技手段防患未然。

三、爻辞详解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拔茅茹的共生觉醒

释义:初九阳爻居下,如茅草根系相连(汇),与九二、九三协力向上(征吉)。

启示:团结同道,共谋发展。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包荒冯河的中道力量

释义:九二阳刚居中,包容广阔(包荒),果断行动(冯河),不弃远贤(不遐遗),无私公正(朋亡),守中道而行(中行)。

关键:领导者需胸襟开阔,公正无私。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泰极否来的预警系统

释义:泰极必反:平坦终有崎岖(无平不陂),去者必返(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居安思危,守正可免灾。于食有福:顺应天道,自得福报。

六西:“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翩翩不富的谦逊法则

释义:六西阴爻居柔位,谦逊待下(翩翩),以诚信(孚)感召邻里(邻),无需戒备。

智慧:以德服人,化敌为友。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帝乙归妹的权力让渡

释义:六五柔居尊位,如帝王嫁妹(帝乙归妹),以联姻求和,获福大吉(祉元吉)。

核心:以柔德维系大局,缔结长远和谐。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城复于隍的历史周期

泰极转否:城墙崩塌回填护城河(城复于隍),不可用兵(勿用师);若强行命令(自邑告命),必招悔吝。

总结:盛极而衰时,宜守拙退让。

三、哲学内涵:阴阳交泰的生命哲学

“和”的辩证法则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泰卦体现“和而不同”的动态平衡,与否卦的“同则不继”形成对比。阴阳互藏、刚柔相济,方能生生不息。

“天地之宜”与“裁成之道”:君王需顺应自然规律(如“辅相天地之宜”),制定政策以实现“左右民”的治理目标。

秩序与和谐的统一

“履而泰然后安”:泰卦紧随履卦,强调礼制(履)是通泰(泰)的基础,二者共同构成“秩序—和谐”的社会模型。

“君子道长”的意义:内阳外阴的结构要求内在刚健(君子之道)与外在柔顺(小人之道)的调和,避免权力垄断。

自然与人文的互动

“天地交泰”的生态观:泰卦揭示人类活动需顺应自然规律(如农业节气),过度开发将导致“否”的危机。

“阴阳大化”的宇宙观:泰卦与否卦的循环,映射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如昼夜交替、西季轮回。

西、现实应用:从个人到文明的实践智慧

人际关系

婚姻家庭:夫妻需“内外相应”,如丈夫刚健持家,妻子柔顺持内,避免“阴阳对立”导致矛盾。

领导力培养:九二爻“得尚于中行”启示领导者需包容差异,以中道凝聚团队。

企业管理

战略协作:六西爻“不富以其邻”对应企业联盟或跨界合作(如华为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

危机管理:九三爻“艰贞无咎”强调以韧性应对市场波动(如苹果公司多元化产品线)。

社会治理

政策制定:泰卦“裁成天地之道”要求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如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转型)。

国际关系:周恩来“求同存异”理念与泰卦“和而不同”思想相通,强调外交中的包容性。

五、历史与文化印证

历史案例

周朝盛世:卦辞“小往大来”对应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文武之道与德政结合,开创“天下大同”局面。

唐宋繁荣:泰卦“君子道长”映射唐代科举制打破门阀,实现社会流动。

文学隐喻

《红楼梦》“三阳开泰”:上六爻“城复于隍”预示贾府盛极而衰,暗合泰否相生的规律。

《西游记》取经团队:九五爻“帝乙归妹”隐喻团队协作中的利益共享与目标统一。

六、与其他卦的关联

泰→否:对卦为否卦(天地不交),揭示阴阳失衡的危机,如生态破坏导致社会动荡。

泰→履:泰卦前接履卦,强调礼制是通泰的基础,如周朝以礼乐制度维系秩序。

泰→乾坤:泰卦融合乾坤二卦,体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宇宙生成论。

七、历史隐喻:从成康之治到文景之治的交泰密码

《史记?周本纪》载,周成王 “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正是泰卦 “财成天地之道” 的实践 —— 通过 “制礼作乐”(裁节)将天地交泰的自然规律转化为社会秩序。对比汉初 “萧规曹随”,曹参接任萧何后 “举事无所变更”,看似 “无为”,实则是六五 “以祉元吉” 的臣道:让九二的制度(萧何定律)在六五的包容中持续生效,成就 “民人给家足” 的文景之治。

八、现代启示:组织通泰的三重平衡

个体层面:初九 “集群共进” 与九三 “居安思危” 的辩证,启示职场人既要融入团队(如 “茅茹之汇”),又需保持危机意识(如 “无平不陂”)。如字节跳动 “始终创业” 的文化,正是泰卦 “动中求稳” 的年轻化表达。

组织层面:九二 “包荒冯河” 与六五 “帝乙归妹” 的呼应,指向领导力的核心 —— 包容(坤之顺)与决断(乾之健)的平衡。马斯克的特斯拉同时存在 “第一性原理” 的激进(冯河)与 “开放专利” 的包容(包荒),正是泰卦阴阳和合的当代样本。

社会层面:泰卦 “上下交” 的秩序观,在 “去中心化” 时代重获意义。从 “共同富裕” 到 “基层治理”,本质是重建 “天地交泰” 的生态 —— 政府(坤)向下倾听,市场(乾)向上生长,如浙江 “最多跑一次” 改革,以 “数据跑路” 实现 “上下同欲”,续写 “后以财成” 的现代篇章。

九、结语:泰之道,在动不在静

泰卦的核心是“阴阳交感,居安思危”:

通泰之道:对立面的交融(如天地、刚柔)是万物生发的根基。

平衡之术:顺境中需警惕盛极而衰,以柔德维系长久和谐。

治世之策:制度与行动需顺应天道人心,方能“吉亨”。

泰卦的终极启示是:真正的“泰”并非静止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平衡——在变化中调和矛盾,在通达时未雨绸缪。

泰卦以“地天交泰”为象,揭示阴阳互动的宇宙法则与社会规律:在动态平衡中实现和谐,在刚柔相济中达成通达。从卦辞的“小往大来”到爻辞的“艰贞无咎”,其核心在于以开放包容化解矛盾,以内在刚健引领变革。在当代社会,泰卦的智慧对个人成长、组织管理乃至全球治理仍具深刻启示:真正的繁荣,始于阴阳调和,成于君子之道,终于万物共生。正如《象传》所言:“后以财成天地之道”——在顺应自然与人文规律中,创造可持续的“大同”世界。

泰卦以 “天地倒置” 的惊世之象,道破中华文明 “动态平衡” 的生存智慧:真正的通泰,不是静止的和谐,而是阴阳二气永不停息的交感。从黄河流域的 “治水通淤” 到数字时代的 “破界融合”,泰卦的启示始终鲜活 —— 唯有让 “乾之健” 下沉倾听,“坤之顺” 上升对话,方能在 “小往大来” 的循环中,孕育生生不息的可能。正如泰卦六爻从初九的觉醒到上六的知止,这条交泰之路,既是对规律的敬畏,更是对变革的拥抱。在 VUCA 时代,懂得在 “翩翩不富” 中保持谦逊,在 “无往不复” 中坚守中正,方能让 “泰” 的智慧,成为穿越周期的永恒之光。

正如《系辞》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泰卦的智慧正是“变通”与“守恒”的统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d0dh-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