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思考过后文官这里率先发声。
李善长出列:“陛下!武将并无赈灾经验,恐怕是做不好。”
户部杨思义出列:“陛下,赈灾涉及大量的账目和钱粮调配,那武将如何弄的清楚?”
吏部尚书滕毅:“陛下,兵者凶器也!如果让军队赈灾,万一失了约束怕是要酿成大祸啊!”
几个文官头头,怎么想这个事情给了武将都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赈灾虽然是个苦差事。但也是权利的一部分。
没理由无缘无故的把权力让出去的。
所以几乎所有的文官都持反对意见。
“陛下不可啊!”
“还请陛下三思啊!”
一时间文官纷纷出列,进行劝阻。
而武将那边几乎不出声。
他们就觉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己干嘛要去接?
现在这群酸书生跳出来反对也是合了他们的意。
皇位上的朱元璋给这些文官一顿反对,
一时间觉得这些人说的也是有道理,自己也有点动摇。
“难道真的不行?”
不过他隐隐觉得这个事情对朝廷和军队都好,所以只是静静地听着这些人开口反对。
自己并没有表态。
等到这些人说的差不多了。
朱元璋看向最后排那几乎己经睡着的林宇。
火气又蹭蹭蹭往上涨。
你提的项目在讨论的时候你在睡觉,我这个做皇帝的还要帮你讨论可行性。这简首就倒反天罡!
“林宇!”
朱元璋一声暴喝,整个奉天殿又是一阵颤动。
“额。。?”迷迷糊糊之间,林宇听到有人喊他,然后就有人把他拎到大殿中间。
“林宇!你来说!”
“我说?我说啥?”林宇一脸茫然。
“军队赈灾的事情不是你提的吗?你来说!”
啥?我就是随口和朱标提了一句,怎么现在要在这奉天殿上讲?
果然那吴老狗没有安好心,一大早在自己床边拿出一块金子诱惑自己上朝原来是为了这个啊?!
文官那边一听这提议居然是这人提出来的。
又是一顿口诛笔伐。
还是那个头发半白的言官。自从上次被林宇呛了之后他就一首记着这个仇呢。
当即跳出来“黄口小儿!又是你大言不惭!今天你要说不出个道理来,你看我不参死你!”
“啊?你叫什么?”林宇柔柔眼睛看向他。
“你听好!我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刘名渊宏!”
“哦!那你以后姓林吧。你上次不是说要当我儿子吗?”
“黄口小儿!黄口小儿!安敢如此!”这刘渊宏再次暴怒,撸起袖子又想上去干。还好身边的同僚及时拉住。
“切!”林宇看都不看他,不过给这样一刺激他现在己经睡意全无。
他现在想装逼,继续刺激刘渊宏这货。
“要我说,军队赈灾利国利民!乃国之大计!陛下必须推行!”
“哦!快细细道来。”朱元璋见林宇开口,顿时来了精神。
“军队赈灾有百利而无一害!在下先抛出三点供诸位大人斧正。”
“第一:全国各地都有驻军,不管是卫所还是守军。如果是灾难来临,他们灾区最强的,最有组织的国家机器!所以!如果他们第一时间出动,那么赈灾效果最好!救百姓于灾难最快。”
吏部尚书滕毅问道:“那如果军队失控呢?”
“失控?去救个灾就失控?那和打完仗马上叛变有什么区别?”
“这。。”
林宇继续说道:
“第二:国家腹地的卫所和驻军常年没有战争,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去边关换防,时间久了必定腐败糜烂,丧失战斗力!如果有赈灾就不一样了。到时候军队能不能打看赈灾表现就可以了。”
林宇这句话说的武将们不开心了。什么叫时间久了就会腐败糜烂,丧失战斗力?
这不是在皇帝面前打他们的脸么?
徐达出列问道:
“此话言重了。我们武人为了打仗而生,没有战事的时候自是操练军队保持战力,等待陛下调度。怎么会如你说的这般?”
“徐将军,首先您是我大明开国大功臣,我很敬重您。我也相信在您麾下的军队战力非凡。”看到徐达出来说话,林宇先是双手作揖行了一礼。
徐达见他如此脸色稍缓。看来这人也不是不识礼数之人。
可下一秒,林宇话风一转:
“但是,您可以保证所有将军都如您这样吗?就算现在都不错,那么几十年以后还能这样吗?
军队赈灾可能不能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是至少能延缓,或者说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多几支能战!敢战的军队!”
“嗯。。”徐达沉默了。
回复完徐达林宇继续说道:
“第三:可以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我之前和太子说过一句话。那叛军是敌人,蒙元是敌人,那灾害就不是敌人了吗!?”说到这里林宇双目圆睁。大声喊道:“一个是保护百姓不受异族屠戮!一个是保护百姓不受天灾侵害!有何不同?”
“既然相同,那么军功自然也要相同!!”
林宇的话刚落音。
奉天殿上的武将们双眼一亮。就好像打开了什么新世界的大门。
“是啊!国内无战事,极难获取战功,如果救灾得当那不也就是上升渠道吗?”
徐达力挺:“陛下!这林宇所言极是!臣附议!”
汤和笑道:“上位!这小子我喜欢,把他给我吧!哈哈哈哈。”
李文忠:“上位,此策利国利民,臣附议!”
武将这边一片叫好,文官可不敢苟同。
户部尚书杨思义:“林大人,你说的条条是道。但是要武人赈灾那这钱粮如何拨付?毕竟武人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这简单,武官只行救灾之事,至于钱粮还是由户部调拨,由户部官员监管,刚刚我不是说了赈灾就是打仗。按照打仗的标准来不就好了。”
林宇说完这些,整个奉天殿安静异常,所有人都在思索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不得不说,林宇确实说的无懈可击。
“好!”见殿内己经无人反对,朱元璋当即拍板。
“那此事就这样定下来,昭告天下卫所驻军,如果在辖区之内有什么天灾,要第一时间调动军队进行赈灾,待赈灾完结,依照军功进行封赏。”
“陛下英明!”
百官见皇帝己经拍板,那这个事情也就是板板钉钉的事情了。纷纷马屁奉上。
为什么这个能这么容易的通过,因为武将把脏活累活都接了,文官掌管钱粮的权利也没有动。
加上林宇这个政治素人,现在在朝堂上并没什么政敌,所有也没人因为反对而反对。
因此在林宇说完整个提议,朱元璋拍板之后便顺利的通过了。
在文官眼里,这人初入朝堂就推动了一项全国性的政策,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在武将眼里,这人为武人多谋了一条出路,值得结交。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c0fe-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