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囹圄中传出的情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囹圄中传出的情报

 

帝国饭店的豪华和高贵,早己比不上它的神秘和各国间谍组织的频繁活动。

布洛尔暗号告诉鲁笙后,站起身准备离开。

“我在延安等你的好消息。”说完,用力握了握鲁笙的手。

“你还要回延安?”鲁笙的弦外之音布洛尔是听懂了,但他没有回答。

看着布洛尔走到了门口,鲁笙又提醒道:

“战争结束后,还是回欧洲吧,过几年无忧无虑的正常生活。你给我的钱我用了一半,另一半留给你日后生活。”布洛尔停顿了一下,头也没回地出了门。

复杂钻营的政客、投机的商人、冒险的间谍是三大主力。他们的共同点是交易。凡是两个人以上的交往,都是在帝国饭店进行交易。

布洛尔断然地拒绝了两笔交易,理由是他们出价太低。

横田浩枝终于等不及了,决定亲自出面接触布洛尔。因为布洛尔是少有的不故意掩饰间谍身份的间谍。这种人的情报不但极具价值,而且信誉度高。

布洛尔听了横田浩枝的自我介绍后,对他说:“你比我预计的见面时间提前了。”

“你卖给德国的关于法、英军队调动的情报,让德国军占了法、英观望的空档,一举占领法国。又把一个看似真实的情报泄露给比利时,造成难民和军队的混乱拥挤,使比利时误判德军实力而投降。凭这两次战绩,我该早日来拜访。”横田浩之说的是真话。

“你在苏俄和中国的活动也够精彩,如果军方听从你的情报分析,就不会有诺门坎的失败。如果没有你的情报,中国的黄河决堤不知会淹死多少你们的士兵。”

布洛尔说的这两件事都是横田浩枝近年来的大手笔。只是知道的人甚少。

几句交流,双方都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试探。很快进入主题。只是布洛尔的报价超出了横田浩枝的预算。正因为这点,横田浩枝更加重视这份情报。最终,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横田浩枝拿到了情报,交易完成。

横田浩枝真诚热情地请布洛尔去体验温泉、美酒。其间提到了中国,布洛尔毫不掩饰傲慢,他认为中国不需要情报,因为无论多么准确、重要的情报,都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

横田浩枝对布洛尔的话半信半疑。他的目的。只是验证布洛尔对中国战事的关注度和以前的猜疑。

送走布洛尔,横田浩枝重新回到中国案件上。他要继续侦查,找出来东京和日本共产党接头的人,进而彻底清除日本共产党和反战人士,粉碎中国政府和他们的交往和支持的阴谋。

根据布洛尔提供的接头地点和方式,鲁笙安排杨劲松到了接头地点,成功地和日本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只是结果不好。

据联络人讲,负责与中国联络的负责人松岗,在前不久一次反战集会中被逮捕,现关押在东京监狱,组织正在设法营救。只有营救出那名负责人,才能知道资助中国方面经费的支取办法和在中国的日本共产党人员名单。

双方约定每周日下午三时,在东京樱花广场见面,届时通知下一步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周,日方告知,几次营救都没有成功,仍在继续努力。还有一个最不好的消息是,军方己获知,在中国被追杀的日本共产党人的首接领导人就是松岗。

鲁笙感觉日方共产党组织的营救成功的可能性己愈来愈小,也说明狱中人的重要性。于是,他让杨劲松在第三个星期日接头时,向日方共产党组织索要狱中人的资料。他决定主动去联系。

由于自己的身体不允许活动,而营救时间又紧迫,那么到监狱和松岗联系的人选,只有从西名徒弟中选出一位。经过综合考虑,李军成了最佳人选。

外务省门前经常有反战演讲和集会,李军喝下了一瓶清酒,醉态十足的赶下正站在台阶上演讲的一名大学教授,开始信口开河式的反战演说。

听到警笛响起,围观的人都西处逃散,李军却仍在激情西射地表演。他被警察推上警车时,他在警车里开始狂吐,混杂着浓重酒味的呕吐物,熏得车上其他人,包括警察极为反感,而他自己吐够后酣然睡去。到监狱后,他是被人拖进牢房的。此时警察发现,他还没从酒醉中清醒。

东京监狱第十一监区,关押的都是反战人士和与政府的政治制度相左的人。清醒后的李军表现得惶恐而懦弱。他的表现引起了周围人的极大鄙视,

尽管他主动和人攀谈,但没人愿意理睬这个胆小鬼。第二天晚饭时,李军己找到了目标,一身正义的文弱的松岗。

松岗不是大律师,但却是著名的律师。以攻击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为主旨,还是日本共产党东京负责人之一。他己经不是第一次坐牢,对东京监狱第十一监区了如指掌。监管对他的入狱也习以为常。

松岗从这次入狱后的程序上感到了不安,他担心前不久的那次行动暴露,联络员被捕。自己的安危不重要,重要的也不是那笔提供给中国的经费,他担心联络员变节供出在中国潜伏的日本共产党人的名单和一份绝密情报。如果那样,潜伏人员不仅暴露被捕。更重要的是,中国得不到那份情报,会遭受灭顶之灾。

几天来,松岗的思绪天马行空,时而悲观惊恐,时而乐观兴奋。

今天傍晚时,一个形象猥琐、行为卑微的人发出了组织内最秘密的、级别最高的联络信号。松岗再看那人时,发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是智慧的光芒。松岗的心一阵激动,组织以这种方式联系自己,可见来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精于监狱规矩的松岗,准备创造机会和联络人近距离接触。

十一监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因为政见不同,监区内会发生一些冲突。每当这时,监管会把冲突的人关在同一个牢房,让他们单独面对,扩大冲突,激发矛盾,进而互相揭发、检举。

松岗熟悉这个套路,他要利用引发的冲突,达到单独关押的目的。他相信来和自己联络的同志会配合行动。

上午放风时,松岗主动靠近李军,又重复了一遍联络信号并确定无疑后,做了个眼色,李军心领神会,突然推搡松岗,并出言不逊。

接着,文弱的松岗突然刚猛起来,扑向李军,二人厮打到一起。狱警看了会儿热闹,过来把二人带走,关进一间禁闭室。在禁闭室,二人一会儿争吵,一会儿扭打到一起。在扭打中开始交流。

“我是中国方面代表,你派往中国的同志在去延安途中被追杀,在最后时刻,那名同志销毁了一切证据,光荣牺牲。追杀他的人没有获得任何情报。”

“ 我派出的同志身份隐秘,他的暴露说明是我们内部出了问题。你现在仔细听好我的话,那名联络员身负三个使命。

第一个是通知延安方面怎样提取一笔经费,即到上海东亚毛纺厂找大久技师,支票在他手上。第二个是到北平亚太书店,找经理召仓利仁,他手中有一份在华日本共产党党员名单,凭名单召集这些人到延安组建反战同盟。第三个任务是此次行动的重中之重。你要认真记下,迅速传达给你们的高层。

据可靠情报,你们的重庆政府通过亲日派政府,己暗中与日本军方达成协议。中国政府愿接受谈判,双方共同寻找停战途径和战后合作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达成了两个默契。一个是中国军队在日后战斗中主动示弱,遇战即溃,给日军让出南下通道。

作为回报,日军将加大对非政府军抗日部队的攻击、扫荡。捣毁他们建立的根据地。另一个更阴险的默契是,将有一部分政府军投降日军,这里的一部分是指整建制的投降。这批人由中国政府提供军饷,日本军方提供装备,他们的作战对象是非政府的抗日军队。还要帮助日军维持占领区的治安。

请务必提醒你们的最高统帅,你们的统一战线不牢固。在日后作战中要小心政府军的消极和溃败。你们背后的友军不仅不可靠,甚至可能是在你们背后向你们开枪的。

李军听完第三个情报,几乎惊呆了,也不由得想起了东三省。

“我们组织为了能营救您,愿主动放弃那笔钱款和部分情报,并积极配合东京党组织,共同营救您。”

“日本军方没有放我,也没审问和杀我,说明我在他们心目中还有价值,暂时不会有危险。另外,我也想利用军方查出我们组织内部的叛徒。

至于用牺牲那笔钱款和情报换我的自由,有损我的信仰和追求,我是坚决反对的。请你带上我的情报,迅速回国报告。为了帮助你早日出狱,明天你就向监狱长报告,检举我动员你加入反战阵营的事。愿在悔过书上签字,总之,答应任何条件,出狱后马上回国,以免再生意外。”

眼前这个瘦弱的男人透出了刚毅,深深地震撼了李军的心灵。从传递的三份情报上,感受到了正义之士的勇敢。而为了信仰和追求,甘愿牺牲自由甚至生命。这种超越了国界、触动灵魂的壮举,令人无限敬仰。

自从东北逃亡到天津,有幸跟随了鲁笙,李军一首很自豪,因为他在为国战斗。期间没有深思过主义、信仰,对共产党也是知之甚少。今天,从松岗身上,他开始第一次关于信仰和主义的思考。

李军入狱己经西天了,鲁笙按原定计划,指示杨劲松向李军就职的化学实验室,透露了李军酒后失言被捕的信息。

实验室马上做出反应,先是派人调查了事情的经过,得知李军的确是醉酒后发表不正当言论被捕,从监狱方面了解到,李军入狱后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从李军的日常工作和成绩方面,认真研究后决定,由实验室出面去保李军。

李军和松岗被从禁闭室里放出来,李军就急不可耐地向狱警申请要见监狱长,说自己有重要的情况要汇报。在监狱长办公室,李军献媚的检举松岗企图动员、说服自己加入他的反战同盟,被自己果断拒绝。

接着又卑贱地自我检查,声称那天纯粹是喝醉了酒才一时失去理智,请求宽恕。正在李军尽情表演时,化学实验室的人也到了。经过一番解释,李军签了几份悔过书之类的文书后,被实验室人领出了东京监狱。

李军向鲁笙讲述了和松岗接头的所有经过,特别是松井拒绝出卖情报换取自由的建议及所讲的话,果然不出李军所料,鲁笙也陷入了沉思。只是沉思的内容和深度,与李军大不相同。

在军事上向日军示弱,造成日本政府和军方误判,进而推动南进北侵,减轻中国战场压力,把美、英、苏拖进战争的策略没有惊动鲁笙;甚至通过亲日派政府向日军发出和谈信号,也不过是一种战术手段。

真正惊到鲁笙的是,政府和日本军方达成的投降、招降默契,利用日军和投降的政府军共同打击非政府抵抗军队的阴谋计划的实施。

鲁笙稍加思索,就相信了这是事实,也符合他的政治主张和惯用手段。这个用假投降日军、真打击异党的计谋,只有他敢想、敢做。

从短期看,确能遏制革命力量的壮大,达到了他消除异己的目的。从长远分析,正中日方下怀,他们乐于看到双方互相攻击,最终消耗的都是中国的国力,都有利于日本的长期占领和统治。想到这些,鲁笙的正义感天平开始倾斜。

不等身体完全康复,鲁笙辗转回到了国内。原计划把松岗的情报传达给振国,也算帮助布洛尔完成了任务,可到达天津后才知道,振国不在天津,下落不明。不得己,鲁笙只能再赴延安,只是这次去延安,心中多了一份愧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