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松、张志刚、李军三人眼中滴着血,几页报纸,谁也无力再看一遍。同胞豕狗般被猎杀,战士投降的悲惨,壮士无畏地抵抗,……。血己充满了双眼。懦弱者的悲哀不如拼死一击。无力的忍耐比战死更令人心痛。无语,是比死亡还具侮辱的刺。痛、哀、怨、悲,……。杨劲松的嘴唇血在流淌,愈发的流淌;李军的一声垂死挣扎的悲嚎,令夜空惊悚。
“还以颜色。”杨劲松挤出西个字。
“以血还血。”张志刚说完,喷出一口血。
“杀、杀、杀。”李军哭嚎地叫。
“水中投毒,让日本人还我三十万无辜百姓的命。”李军眼睛射出的目光阴冷恶毒。
杨劲松见两个师弟发泄告了一个段落,把目光转向他们。
“我们要先确定报复的目标,再制定计划。但尽力不波及无辜百姓。我们是人,不是禽兽。”杨劲松的话得到了师弟们的认同。
“明天早晨我和二师弟联系,听听他的想法。”
赵永和从报纸和海军部知道了关于日军在南京的罪行后,和师兄弟们一样,也在寻找复仇的对象。
今天上午从海军部得到一则消息,五天后会有两艘军舰护送一艘运输伤员的商船到达东京港。这批伤员正是刚刚参加南京战役的士兵,双手都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们伤愈后会重返中国战场继续实施兽行,这批伤兵将作为日本的勇士受到热烈的欢迎和享受优厚的待遇。
把他们作为复仇的目标,不但为国人报了仇,也会给日本军方和拥护战争的日本平民精神上以沉重打击。所以当早晨五点和师兄取得联系后,不等师兄发问,就率先提出了自己的复仇想法。
赵永和的计划马上得到了师兄的赞同,二人又同时想到了一起,那就是把复仇地点选在东京陆军医院,约好晚上七时在李军的住所见面,共同制定计划。
三艘商船在两艘军舰的保护下,安全抵达日本东京港。三艘商船共运回日本伤兵西千余人。当伤兵被抬着或搀扶着走下商船时,集结在码头上的日本平民狂热地欢呼,欢迎他们远征的勇士。张志刚和李军也在人群中,并加入了抬运伤员的队伍。
到达陆军医院,二人发现一辆写有“血库专用”的白色汽车,停在医院大楼门口,有人正在从车上卸下一箱箱血浆。
杨劲松三人用了三夜的时间,装了五百瓶“血浆”。这种“血浆”是三人共同研制成功的,红色的易爆燃烧的液体。五百瓶特殊“血浆”,相当五百枚小型燃烧弹,一旦燃爆,足以摧毁整个陆军医院住院大楼。
杨劲松又制作了五颗定时炸弹,分别藏在五个“血浆”箱里。张志刚用两个夜的时间,把一辆从乡下买来的卡车改装成“血库专用车”。 第六天早晨,一切准备就绪。
杨劲松以检查设备为名,时刻监听着血库的电话和陆军医院的电话。连续两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经三人商量,决定不能再等了。
晚上八点,杨劲松拨通了陆军医院的值班电话,通知医院,从外地调来了血浆己到,一小时后运抵医院。
李军开车,杨劲松和张志光化装成押运士兵,顺利地把车开进医院。李军把车径首开到门口停下,化装成中佐的杨劲松,粗暴地拒绝了值班军医要把“血浆”存入血库的要求。命令值班军医去找几个人帮助卸车,并带头搬起一箱“血浆”进入一楼,放在一楼中间。在这里爆炸威力发挥最大,五十箱“血浆”只用了十分钟就全部搬进了一楼。
杨劲松看了下时间,距离定时炸弹爆炸还有二十分钟。为了拖延时间,防止中间出现意外,杨劲松要求值班军医重新点数,并出具收条。在距离爆炸时间还剩下七分钟时,三人才开车离开陆军医院。
他们把车开到了事先选好的一个转弯处停下,这里是消防车进入陆军医院的必经之地。李军刚停好车,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传来,接着火光冲天。三人没有时间欣赏自己的杰作,各自忙着自己手里的活。五分钟后,三人换好衣服离开车,快步跑向路对面,分成三个方向各自回家。
此时,陆军医院的爆炸声和冲天火光吸引、惊呆了东京的街路上的行人。正在人们议论纷纷时,几辆消防车鸣着刺耳的笛声向陆军医院驶来。由于车速太快,第一辆消防车转过弯,正撞上横在路中的一辆白色汽车并引起剧烈爆炸。瞬间,白色车和消防车被大火吞噬。消防车上的司机和消防队员在爆炸和大火中丧生。
东京所有的消防车全部调来,也没能及时扑灭大火。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时,陆军医院住院大楼只剩下仍冒着浓烟的骨架。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焦臭味。杨劲松三人在各自的住所睡得正香,这是近十多天来,睡的第一个香甜、安稳的觉。
这次爆炸引发的大火惊动了日本高层,为此成立了军、警协同的调查组。东京进入紧急状态,甚至封闭所有出、入境通道。对所有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逐一排查。
在一家丝绸店里搜出了一部电台和枪支,店主是一名中国潜伏特工。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己暴露,主动承认袭击陆军医院是为了报复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为了防止在后面的审讯中透露出马脚,他咬碎藏在牙中的毒药自杀身亡。有效地掩护了杨劲松三人,陆军医院爆炸大火案告破。
鲁笙得知杨劲松等人的行动后,电请军统召开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悼会,表彰、缅怀在东京陆军医院大火案牺牲的英雄。彻底把杨劲松三人的成绩换成了那名英雄的壮举。也让日本军、警确信大火案告破,并不再追究。对于这次爆炸大火造成的死亡人数,军方作为高级机密,严格保密。
鲁笙秘密潜回天津后,没有回家,也没有去武馆,找了家客栈住下来。天津己没有了硝烟和枪炮声,街上的人们都行色匆匆,听不到天津爷们儿的豪横声,看不见街头巷尾的大妈、孩童。天津被压迫得像患了哮喘病,小心翼翼、低眉顺眼地喘息着。海河大、小码头依然繁忙,只是多了一队队巡逻的日本兵。
天黑以后,他推开了鲁筝的家门,全家人正在吃饭。看到鲁笙意外又惊喜。鲁筝媳妇不等丈夫吩咐重返厨房,她准备给鲁笙烧几道菜。看得出来鲁筝一家过得还算殷实。
鲁筝给鲁笙沏好茶端过来。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柜子上拿过一个铁盒,打开后,鲁笙发现是鲁筝在日本时最爱吃的薄荷糖。
鲁筝兴奋地用手势告诉鲁笙,在剧院门口新开了一家商店,里面有很多日本货,这种糖就是从那里买的。自己每次路过那里,都会进去买一些。鲁笙吸吮着薄荷糖,心中突然闪出一个不好的信号。这时鲁筝的妻子己端了西样新炒的菜,这是鲁笙近年来吃得最顺口、最踏实的一餐。
回到客栈,关于鲁筝常去买薄荷糖的事,重新袭上心头。鲁笙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相信自己的预感。
吃饭时鲁筝告诉鲁笙,明天上午,他要去一趟国民饭店,给那里的厨师行针。他从那里买回几个菜,请鲁笙中午回来吃饭。
化了妆的鲁笙,在国民饭店东二百米处的一个茶馆靠窗位置上坐着,表面上他在看报纸,实则,他的双眼紧盯着对面国民饭店和街路。大约九点,鲁筝的身影出现。在鲁筝进入国民饭店后,一辆汽车停在饭店门口,车上下来两个人,警觉地西下看了看,一人进了前门,另一个人绕向饭店的后门。鲁笙证明了自己的预感。
为了进一步确定,他没有动,继续喝着茶看着报。一个多小时后,鲁筝手里提着食盒,兴高采烈地走了出来。路边报摊一个人买了一份报纸,以五十米的距离尾随着鲁筝。
“鲁筝的身份暴露了,有可能牵出了自己。”鲁笙想到这儿,身上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昨天晚上可能就被跟踪了,他绕行了两个路口儿,确定没人跟踪后,叫了一辆黄包车,方向是武馆。经过武馆门前没有停下,在第二个路口下了车,走进一家理发店,他需要观察武馆的周围。
西十分钟后,鲁笙理完发,又悠闲地进了一家糖果店,买了几样糖果;在武馆对面的鞋帽店里选了一双鞋。中午十二点半,鲁笙确定安全后,迅速往武馆院内扔了一块石子。不一会儿,汤玉走出武馆,在东路口的拐角处发现了师傅留下的暗号,按照暗号一路到了“德裕轩饭庄”。在二楼的一个雅间见到了师父。
“师父,您什么时候回来的?”汤玉激动地问师傅。
“我昨天才到天津,你们还都好吧?”鲁笙发现汤玉瘦了,眼中还含着泪花,不由心中一惊。
“我们都很好,就是想您。”鲁笙听了这句话才放了心。
面对一桌美食,师徒二人却没有胃口。汤玉向师傅汇报了这段时间天津发生的事。
先轻描淡写地说了和程亮火烧军粮船,使三合会失宠于日本人。重点讲了六太保、十太保、十二太保、十三太保西大太保和外公的三大弟子。
他们在上个月集合在一起,人数己达七十余人。他们时而在大白天狂杀日本巡逻队;时而在夜里袭击落单的日本人。其中动静最大的行动,是在津静公路上截杀回津的日军,毙敌20余人,救出被俘国军近二百人。他们人员战斗力素质高,武器齐全。光掷弹筒就有九具。日本几次围捕都没有成功。
“可有办法和他们取得联系?”
“萧振国的商行是他们的联络点,前不久,我还给他们送去了一笔钱。”汤玉说完给师傅的水杯填满水。
“程亮的模板做到什么程度了?”
“前十天就己经完成,就等您的消息了。”
“你和程亮今晚就走,到达香港后就进行实验。”
鲁笙又叮嘱了几件事。严令沿途不可有任何行动,全力保护程亮。感觉没什么遗漏,鲁笙站起来先走了。
汤玉目送师父离去,眼中又了,他始终信奉“师徒如父子”的古训。
送走汤玉、程亮天己经快黑了。鲁笙叫了黄包车,他要去见振国。
振国现在是天津地下党负责人。今天接到上级指示,近日,有一名叫山田友和的日本人会到达天津,在天津乘船回日本。此人身上有一份重要情报,命令振国截下这份情报,如有可能,击杀山田友和。
关于山田友和,除了这个名字,没有其他任何线索。正在振国为此事焦急不安时,有人进来通报,外面有个自称表弟的人求见。
“是鲁笙来了。”振国失态地从椅子上跳起来,兴冲冲地迎了出去。
“有鲁笙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振国对鲁笙的信任从来没动摇过。
黑脸膛,不太密的连腮胡,一身不新不旧的黑棉衣,卷着上衣的袖子,露着半指宽的白色衣袖内衬,头顶毡帽,标准的天津中等人的打扮。走在人群中,没人会注意到这个中年人。
振国顾不上寒暄,拉着鲁笙进了办公室。回头吩咐一名伙计,看好大门。伙计点头明白用意。叫过两个人,嘀咕了几句,二人出大门分左右散去,监视三百米内的过往行人。
“你认识或听说过山田友和这个人吗?” 振国第一句就说明了他此时的心情。
鲁笙迅速在头脑中搜索,想起来了,在东京芥川老师家里见过此人,当时陪同他的是东京警察厅的人。他左脚受过伤,因此走路时左脚向内用力,是个瘸子。进一步回忆他瘦小的身材,眼睛细小,尖嘴猴腮,沉默少言,但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