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预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预谋

 

鲁笙此次见他,先递上了一份从日本搜集到的关于日本经济、军政、外交资料和分析。讲述了自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量追加军费、扩军,使本来岌岌可危的经济陷入了更大的危机的状况。单靠本国军工和进口,难以维持消耗。因此,他们会更加疯狂地进攻,寻求决战。以尽快地结束在中国的战争,他们耗不起了。

建议他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在沦陷区实施坚壁清野,转移、藏匿,甚至销毁战略物资,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策略,……。

然后,鲁笙向他要人。一周后,

鲁笙如愿以偿地接收了一支十二人组成的特殊的队伍。他们中除了特训班选出的十人外,另有一名高级印刷工、一名纸币鉴定师。当天晚上,鲁笙率十二人到达香港。香港能买到德国最先进的印刷机和英国最优质齐全的纸张。

师傅走后,汤玉担负起程亮的后勤保障、代师传艺和安全保护等一系列任务。前十天还好,早晚练功,其余时间程亮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十天过后汤玉己耐不住无聊,只是不敢违背师命才不得己禁锢在武馆。每天看见一只飞过的小鸟都能引发无限想象。这时,程亮提出今晚去大和银行行窃,兴奋又紧张。大和银行毕竟不是普通银行。

“你需要钱吗?我这里有,不仅有日元,还有美元、英镑等。”

“我需要的钱不是普通的日元,而是没流通过的新钞,不同年份的新钞。”

“我得用一两天时间踩点,然后我们做计划,才能行动。”汤玉最后不得不抬出师父,才打消了程亮当晚行动的念头。

子夜过后,月亮在繁星的拥簇下掩着大半个脸,漆黑的大地捡不到一点光。按计划,程亮负责外围警戒,汤玉潜入日租界。可才到租界外围,就发现日租界内灯火通明,西台高倍探照灯把每个角落都照得一清二楚。租界内外的巡逻队荷枪实弹,牵着狼狗不停地来回走动,偶尔进出的车辆都要经过严格的盘查。观察了一个多小时,没见有人出入,汤玉无奈地放弃行动。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二人以各种身份进入租界,都没找到可乘之机。为了排解郁闷,二人来到了海河边。汤玉买了些酒菜,二人闷头吃着、喝着,想着办法。一艘轮船靠岸,码头瞬间忙碌起来。

“他们这是在运粮。”程亮自言自语。

汤玉灵机一动,顾不上再吃喝,拉起程亮就奔向码头。在一个仓库门口,一个日本人在和津海粮行的老板监督着工人搬运粮食。

“冈本先生,下批粮食的款项什么时候到位?您的需要量太大,小店资金有点紧张。”

“两天后来大和银行,我付下两批粮食的款。”

“您看能不能给一笔银元?现在的粮农只认银元,不认纸币。”

粮行老板小心翼翼地问。可那个日本人理都不理他,只顾大声吆喝工人加快速度。汤玉脸上露出了微笑,拍了拍程玉的肩,递了个撤退的眼色。

津海粮行是天津最大的粮行之一,老板段胜才是三合会的六长老。由于前一段樊三的事件,失去了日本人的信任。

日军为了支援淞沪战场,需从各地大量调粮,其中天津就是主要供应地。日本人首先就想到了津海粮行。以友善的假面孔通过津海粮行筹粮。只是每次均以日元结算。这下苦了粮行,因为他们收粮只能用银元结算,连买装粮用的麻袋都不要日元。为此粮行老板一筹莫展,这桩看似合理的买卖己掏空了他的银元储备。并且现在市面上银元对日元的比例严重失调。

正在段胜才坐在家中唉声叹气的时候,下人报告有位老板拜访,没等到段胜才表态,一个人己进了屋。

“段老板,您好啊。”段胜才望着进来的易了容的汤玉,极力地在大脑中思索,一时想不起是何人。

“段老板,是贵人多忘事,前两年我给您运过麻袋。”来人提醒段胜才。

段胜才心想我哪能记得这么多。“你有何贵干?”

“我有两千条麻袋,不知段老板是否收购?”

段胜才听说有两条千条麻袋,就兴趣索然地说:

“我可以收购,但我只用日元付款。”

来人沉思片刻,还是答应了。

段胜才满脸愁苦地长长叹了口气,起身送客。

“段老板生意红火,怎么还唉声叹气?”来人站起来向外走时,笑呵呵地说。

段胜才本不愿在人前诉苦,但实在是憋得难受。

“日本人给我用日元结算,卖粮的人只收银元。”感觉自己话说多了,就闭了嘴,转身回座。没想到己走到门口的那人又跟了回来。

“段老板,有人愿用银元换日元。”

这句话如同给段胜才打了一针强心剂,他双眼流着急切的目光问:

“谁愿意兑换?”

来人狡猾地一笑。段信才恍然大悟,拉住来人重新坐下,态度与刚才判若两人。

“老弟,如能促成此事,今后你的麻袋我全包了。”来人听后明显不感兴趣。

“我另给老弟一成的茶钱。”段胜才咬咬牙说。

来人一抱拳站起来,“您听我消息吧!”说完转身离去。

次日上午九时,卖麻袋的人到了津海粮行。段胜才早己等候多时,他打发手下人收下麻袋,马上送到粮库去装粮。就急切地等着日元兑换的消息。程亮悄悄地跟上去,亲眼看见伙计们用那批麻袋装大米。

“我己和那边谈过,他们准备先兑三万日元。十元、五元各两捆。但人家要没有使用过的,没开过捆的新币。如果顺利,他们每个月换五到六万日币。”

那人说完,用手做了个手势。段胜才明白这是兑换比例,价格低于市场,但也算合理,又想到还有以后的交易,就没再还价。

“我那麻包钱和您的赏钱也付新币,也是按这个比例兑换成银元,这年头还是银元在手放心,咱没人家那样的背景,专玩日元。”

“明天中午咱们就交易吧。我在天星阁定好位置,静候二位。”

段胜才故意提出二位,是想结识真正的交易人。

“好吧,我们准时赴约。”

看见汤玉从粮行出来,没有人跟踪,程亮就放心地监视着粮行。不一会儿,段胜才从粮行匆匆出来,赶往大和银行。

汤玉把从师傅和李军那里学到的技术,和程亮制造了三枚燃烧弹,他们准备把燃烧弹用弹射器发射到日军的运粮船上,烧掉这批军粮。

为此,他们还在卖给段胜才的麻包上做了手脚,沿麻包缝揉进了易燃物,以增加燃烧强度。他们判断日军会检查粮米,不会检查装粮食的麻袋。这是一举两得的计划。既解决了程亮需要新日币的问题,还烧掉了日军的军粮。

第二天中午,汤玉和程亮经过易容后,准时到了天星阁。程亮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双方完成交易,并在段胜才的面前把汤玉的那份,数出来交给他。谢绝了段胜才和汤玉的挽留,提着装有日元的皮包扬长而去。

汤玉告诉段胜才,那人只是个伙计,大老板临时有事才派他来交易。段胜才热情地招待了汤玉,二人就麻包提供,和每月的日元和银元的兑换等事,进一步进行了洽谈。汤玉巧妙地套出了日本人的秘密。将于今晚装粮,预计下半夜起航的消息。

汤玉二人选择的发射点在大沽口东一公里处,这段航道繁忙,即使是日军运输舰船在这里也得减速航行。

半夜三点多,装满军粮的日本船缓缓驶来,程亮早己经算好了距离,发出了第一枚燃烧弹,可惜落在了距离粮船几十米的地方,迅速调整了弹射器后,发出了第二枚燃烧弹,准确落在粮船上,瞬间引发了大火,程亮再发出第三枚燃烧弹,整条运粮船完全被大火吞噬。

天还没亮,段胜才就得到了粮船被烧的消息。最初他觉得事不关己,猛然一个不好的念头惊醒了他。卖麻包、换日元的事情一股脑地激起了他的恐慌。

他马上命人从库房里拿来一条剩下的麻包,在院里划了根火柴扔在麻包上,没有发现异常。心还没放下,奇迹出现了,在第二根燃烧的火柴碰到麻包的两边缝合处,如同点燃了一根导火索。火势沿着麻包的两边缝合处迅速燃烧。

段胜才吓得“妈呀”一声,坐在了地上。冷静下来后,马上命心腹把仓库所存的麻袋全部搬出来,运到城外烧掉。他知道,那个卖他麻包和帮他兑日元的人再也不会来了。

被大本营紧急召回的横田浩枝听完关于港口、发电厂和军部被袭击的报告后,断定这三起事件是一伙人所为。这是中国人临时起意的报复行动,行动既不成熟,也没有造成伤害,用不着小题大做。

按惯例,在查看袭击地点和留下的残骸时,一只破碎的汽车残架引起了他的注意。据军部门岗的执勤士兵叙述,汽车是从东二千多米处驶来,在距离一百米处时突然加速冲来,站岗士兵发现不妙时,车己闯到跟前,碰在门垛上爆炸,确信属无人驾驶。

后经查证,汽车是大尚会社社长的私家车。当天,车停在社长司机家的路边被盗。经过一天的拆卸,横田浩枝终于在油门下方发现了一小段铜丝,又在发动机上发现了一块被烧变形的铁片。这两个物件都不是车本身应有的零件。在短时间内仓促设计出如此精妙的控制车速的机关,横田浩枝由衷地佩服。在他的印象中,除了传说中的芥川家族,还有谁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的机关。他心中主动接受了挑战。

横田浩枝一面推诿甚至搪塞军部给他的任务,一面全心身心地投入到对芥川的调查之中,把所有关于芥川家族和芥川本人的文字资料全部找来研究。在观看了芥川设计的机关、消息,又找到了受过芥川培训的人谈话后,更坚定了汽车爆炸案中控制车速的机关设计与芥川有关的信心。并从中锁定了芥川原来的雇员和失踪的聋哑侄子光一,甚至死了的芥川的师弟大川。

多喜一郎因为略通医术,入伍后就进入了关东军一部的医院。在沈阳又拜了一位中医为师,近几年成了一名中西医都略懂的合格军医。突然接到回国的命令,既意外又惊喜。想到终于能和父母团聚,他准备不在东京停留,先回横滨的家。

当他兴高采烈地下了船,呼吸着东京湾熟悉的空气,亲切感还没完全体会时,就被人带到了军部某个部门的一个办公室。

多喜一郎不知所措地站在屋中间,面前是一张特大号的办公桌,上面堆满一尺多高的档案盒和书籍、文件。他正要把目光转向别处。一个声音传来。

“你就是多喜一郎?”多喜一郎本能地立正回答。

从眼前的文件堆后面冒出一个头,双方目光相遇,多喜一郎不由一哆嗦。寒气袭来,感觉自己站在了审判席前受审,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尽管如此,仍感觉对方的目光在一层层剥去自己的衣服,拷问自己的灵魂。心底无名的恐惧化成流淌的虚汗,脚开始痉挛,全身颤抖。

“你在芥川家待了多长时间?”那声音像是从地狱传来,冷漠、恶毒。

“三年,不,不,不到三年。”多喜一郎结结巴巴地回答,想了想后又补充:

“应该是二十九个月。”

“你先下去休息吧。”

多喜一郎听后却仍一动不动,他不知“下去”是什么地方。

文件堆后的人按了一下铃,进来一名士兵。

“给他找一间宿舍休息,没有我的命令,不许离开,不许任何人接近。”

多喜一郎被士兵拉了一下,脚下才有了力气走出办公室。

短短不到十分钟,多喜一郎的衣服己被汗水浸透。晚饭后,一名士兵拿着笔和纸进来,并带来了命令。

“你把在芥川家的经过详细地写下来,越详细越好,给你的时间是三天。”

读着多喜一郎寡淡混乱的文字,横田浩枝没有心情坚持看完。想是他误会了主旨,事无巨细地写他在芥川家两年多的经过。而横田浩枝想知道的,他没写出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