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长自然知道这话不对,赶紧上来圆场。
“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大家都是咱大圣朝代人,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我们要平等对待啊”
不愧是村长,这不两三句就升华了。
宋槿把她们收苞米的日子定了,后天开始收,预计招10人,明天晚上去她家门口报名,中午管饭。
下面的人听完,跟炸锅了一样,开始议论。
“小槿,这后天就收,是不是太早了,照你们家苞米的长势,再等个七八天八九天,还能多收好多”
下面陈有财旁边的几个村民也问他,“你家儿媳妇为啥收那么早,这不亏了好多”
陈有财不知道,但他觉得宋槿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不想坏了她的事,万一是神仙让她收的呢。
“对啊,老哥,这苞米还没都长好,现在收,太早了吧”
陈有财不知道,只是拿着烟斗打哈哈。
宋槿自然知道,可她昨天晚上睡觉前,在看地图时,发现有天气预报的功能,但要三两银子。
宋槿怕天气耽误了秋收,就咬牙解锁了。
结果幸好解锁了,它显示七天后开始下雨,往回天天不是大雨就是暴雨,肯定收不成。
但她也不知道准不准,万一不准,顶多就是多损失了粮食,而且对于普通农家的收成来说,现在收也比平常的多收五六成了。
可万一真的下雨呢,她可不敢赌,她还指望着这些粮食发家致富呢。
宋槿也不好解释,“我看这几天太闷热了,怕过几天有雨,这样就不好收了”
其他人也可是纷纷议论这两天的天气,太闷了,压的人喘不过来气。
有几个年纪长一点的老人也决定早一点收。
他们经验丰富,知道这天气确实会下雨,收成亏就亏一点吧。
宋槿也提醒了他们,让他们早点收。
“我看啊,她就是故意的,本来我们的收成就不好,他再让我们早收一点,到时候我们没有粮食吃了,她在高价卖给我们。”张三又开始捣乱了。
最后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准备早点收,剩下的宋槿也不管了,反正她己经提醒到了,做不做是他们的事。
回到家,宋槿就开始商量一下招人收苞米的事情。
“中午的伙食不用太好,就糙米饭饭就行了,再炒两个菜,打个蛋花汤。”宋槿给陈老太说,她在现代自然是看过这种种田小说的,那些主人公有钱,请人帮忙都是大米饭红烧肉的,她可没这条件,家常便饭就行了。
第二天,来报名的有七八个,家里比较穷苦,没有余钱买粮种,还有两个是家里没活,过来帮忙的。
那些也要提前收苞米的人家其实也想来的,只是家里人手不够,万一真下大雨了,那可来不及。
登记了名字,宋槿告诉他们,按照短工一天20文钱,可以换成同样价钱的麦种,你们可以自己商量。
收苞米的镰刀宋槿提供。
最后大部分都是麦种,只有一个是要钱的。
宋槿估摸了一下,她家刚开始租的再加上后来租的,目前租了有二十亩地,如果动作快了,三西天就可以收完了。
到了要收苞米那天,宋槿早早在地头等着了,这两天还是闷热但温度没那么高了。
那些来帮忙收苞米的,身上穿着薄的长袖长裤,用布包着脸,全副武装。
确实,宋槿小时候在孤儿院也帮忙收过苞米,苞米叶划一道口子没感觉,等一会儿就开始隐隐作痛,还痒。
宋槿发现旁边九奶奶家的地也开始收了,想到这,宋槿记得那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她家里的,是她二儿子。
她早年丧夫,有两个儿子,大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去世了,林山就是老大的儿子。
二儿子媳妇之前生个女儿,然后就没再怀过了。
看这样子,除了正在坐月子的林山媳妇和小石,其他人都齐上阵了。
宋槿坐在大树下,热的要死。
本来是陈老太说要来看着的,但宋槿不让,怕她热着了,想着自己年轻有力,身强力壮,结果……高估自己了。
宋槿感觉自己要化掉了,恨不得一头扎进水坑里。
不行,这鬼天气要热死人。
宋槿怕有人中暑,于是回去熬一些绿豆汤。
宋槿回到家开始准备制作绿豆汤,陈老太不放心苞米,非要去看着。
宋槿想着,虽然不能像别人那样拿鸡鸭鱼肉红烧肉招待,但这绿豆汤还是可以的,她撒糖时可是一点也不墨迹。
没一会一大锅绿豆汤就熬好了。
家里只有一个大木桶,宋槿让麦花去陆奶奶家里借一个。
一大桶刚刚好装满,第二锅绿豆汤刚熬好,陆顺和麦花就把木桶搬回来了。
宋槿把放凉的绿豆汤盛了两大碗给陆顺和麦花。
“婶婶,这绿豆汤真甜,放的糖太多了吧”陆顺先是喝了一口,接着就是大口大口的喝。
陈麦花倒不急,宋槿这两天经常熬,她喝惯了都。
陈有财帮忙把木桶放板车上,幸好刚刚来这时做了一辆简陋的板车,要不然这两大桶绿豆汤还真不好弄过去。
陆顺也帮忙把板车推了过去,幸好离得不远。
陈老太看见宋槿来了,赶紧过去搭把手,随便对着地里干活的人喊了一嗓子,“哎——,歇歇吧,来喝点绿豆汤”。
几人过来,一人一大碗绿豆汤下肚,别提多畅快了。
“陈家媳妇,这绿豆汤放了不少糖吧,真甜”一个男人说完,还啧啧嘴。
糖和盐可比粮食金贵多了。
“可不是嘛,你看这镰刀,多利啊,不知道咋磨的”
可不利吗,商场里面十个铜板一把的,质量杠杠的。
“好喝就多喝点,管够”
宋槿又盛了几碗给九奶奶他们送去。
收了三天,苞米算是收完了。
但这几天都是大晴天,一点要下雨的迹象都没有,宋槿想是不是天气预报不准啊。
结果,下午就变天了。
乌云密布,风起云涌,狂风大作。
这些那些没收苞米的人可着急了,赶紧拿着镰刀下地。
那些还差点没收完的则是加快了速度,但还是没那么急。
果然,没一会儿豆大的雨滴开始落下,后来雨越下越紧,宋槿赶紧把院里的东西收进屋子,几秒钟就成了落汤鸡。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fhhhe-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