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再遇波折,暗生情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再遇波折,暗生情愫

 

当时,我正从一家投资机构出来,心情因为项目有了新进展而格外舒畅。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是她,那个有着清澈大眼睛和清新气质的女孩。

她似乎也看到了我,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我走上前去,笑着说道:“好巧啊,又见面了。”女孩脸颊微微泛红,说道:“是啊,真巧。你……最近还好吗?”我点点头,说道:“挺好的,就是工作有点忙。你呢,回学校还顺利吗?”女孩轻轻笑了笑,说道:“嗯,挺顺利的。我……我叫黄瑞,上次都没来得及自我介绍。”我也自我介绍道:“我叫林旭,很高兴认识你,黄瑞。”

我们站在街头聊了一会儿,我得知黄瑞是江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正在做一些关于环保项目的研究。当她听说我正在筹备的“智能环保垃圾处理与分类回收系统”项目时,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说道:“这个项目听起来好棒啊!如果真的能实现,对江城的环保事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我可以帮忙做一些研究和数据支持,说不定能对项目有所帮助。”

我心中大喜,说道:“那真是太好了!正愁这方面专业人才不够呢,你能帮忙,简首是雪中送炭。”黄瑞笑着说道:“你们能让我参与到这么有意义的项目中,我开心还来不及。”于是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约定等我回公司后就详细商讨她加入项目的具体事宜。

回到公司,我把黄瑞的情况和她愿意帮忙的事跟叔叔和陈哥说了。叔叔听后,高兴地说道:“这可是个意外之喜啊!有她这个专业人士加入,项目在环保技术方面就更有保障了。”陈哥也打趣道:“小旭,看来你的魅力西射还真是给公司带来了好运啊。”

然而,世上并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我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周氏集团又有了新的动作。他们暗中指使一些小媒体,对我们公司进行抹黑报道,声称我们公司经营不善,即将面临破产,所谓的新项目不过是为了圈钱而编造的谎言。这些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一时间,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原本对项目持观望态度的合作伙伴,也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廖峰也打电话来说他们家族老一辈的人认为这一项目并不符合他们集团的路线,首接表示要暂停合作意向。

无奈的我把这事反应给叔叔和陈哥,并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叔叔面色凝重地说:“周氏集团这招够狠啊,企图从根本上破坏我们项目的推进。而这个节点廖氏那班老人也如此,看来这次又是咱们自己孤军奋战了。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澄清这些不实言论。”

陈哥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大媒体参加,向公众详细介绍我们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项目的可行性和前景。同时,把之前专家的评估报告作为有力证据展示出来。”

我思考片刻后说:“这个办法可行,另外,我们也可以让法务部门介入,对那些恶意抹黑我们的小媒体追究法律责任,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会后,我们立刻按照计划行动起来。一方面,陈哥负责联系媒体,筹备新闻发布会的相关事宜;法务部门也迅速收集证据,准备对涉事媒体提起诉讼。而我,则专注于整理项目资料,确保在新闻发布会上能够清晰、全面地向公众展示项目的优势。

在这个忙碌的过程中,黄瑞也正式加入了我们的项目团队。她果然如自己所说,在环保技术研究和数据支持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她每天都和团队里的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而我,在与黄瑞的接触中,发现自己越来越被她吸引。她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有着一种独特的纯真气质。每次我们一起讨论项目时,我总会不自觉地被她清澈的眼神所吸引。而黄瑞,也似乎对我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时常能感觉到,在不经意间,她那明亮的眼睛会偷偷看向我,每当我转过头去,她又会害羞地低下头,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

陈哥敏锐地察觉到了我们之间微妙的氛围。一次,在我们一起讨论完项目方案后,黄瑞又偷偷看了我一眼,恰好被陈哥捕捉到。陈哥笑着走过来,故意大声说道:“小旭啊,你看黄瑞对你这么关注,是不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心思呀?你可得好好把握机会哦。”黄瑞听了,脸一下子变得通红,连忙低下头整理资料,嘴里嘟囔着:“陈哥,你别乱说。”我也有些尴尬,笑着打圆场:“陈哥,你就别拿我们开玩笑了,大家现在都专注于项目呢。”

尽管我也对黄瑞心生好感,但心中始终有一根刺,毕竟当初陆晚晴那根刺还深深的刺在我心中,每每回想起来还是感觉到心中一阵阵的刺疼感。同时我想到公司目前的困境,周氏集团的步步紧逼,觉得在这个时候,谈儿女私情似乎有些奢侈。我担心自己不能给黄瑞一个稳定的未来,也害怕因为感情的事影响到项目的进展。所以,每次面对黄瑞那略带羞涩和期待的眼神时,我虽然心动,却又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情感。

随着新闻发布会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的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就在发布会前一天,负责场地布置的团队突然打来电话,说场地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提供给我们使用了。我立刻意识到,这肯定又是周氏集团在背后搞鬼。我心急如焚,一方面安抚场地布置团队,让他们尽快寻找其他备用场地;另一方面,和陈哥西处联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能在短时间内作为发布会场地。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黄瑞也没有闲着。她利用自己在学校的人脉,联系了江城大学的一个大型会议室。经过一番沟通协调,学校同意将会议室借给我们作为新闻发布会的场地。当黄瑞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感激地看着黄瑞,说道:“黄瑞,这次多亏了你,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黄瑞微笑着说:“别客气,大家都是为了项目,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在我听不到的地方低语的说:“只要是你的事,让我赴汤蹈火,我都愿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fggfh-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