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新机遇,新项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章 新机遇,新项目

 

我看着手机屏幕上廖峰的名字,心中略感诧异,这个节骨眼上他打电话来,会有什么事?我向叔叔和陈哥示意了一下,便接通了电话。“喂,峰子,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我说道。

廖峰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笑,说道:“小旭啊,这不是咱面临着周氏集团的压力嘛,我寻思着得想点办法。我这儿有个主意,想搞个全新的业务,说不定能破局。”

我心中一动,说道:“哦?你具体说说看。”廖峰接着说道:“现在江城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环保产业与科技的结合还比较欠缺。咱们可以搞一个‘智能环保垃圾处理与分类回收系统’项目。在江城各个区域设置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点,这些站点具备自动识别、分类垃圾的功能,然后通过智能化的运输系统,将垃圾高效地运往处理厂。处理厂那边,采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把垃圾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比如将塑料垃圾制成新型建筑材料,把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等等。这样不仅能解决江城日益严重的垃圾处理问题,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目前在江城还没人做,绝对是独家。”

我听后,不禁眼前一亮,说道:“这个主意不错啊!既能防止周氏集团的打压,又能打响集团的名声。但这项目涉及面广,前期投入肯定不小,咱们得好好规划规划。”廖峰说道:“是啊,所以我才想着找你商量商量。我觉得可以先各自召集公司内部的专家和骨干,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项目评估,看看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另外,资金方面,可以试着拉一些对环保产业感兴趣的投资机构入伙,分担一下风险。”

我思索片刻后说道:“行,我觉得可以试试。我之前在九日集团工作过,可以引荐一下给他们老板,你那边也抓紧时间准备。争取尽快把这个项目推进起来。”廖峰应道:“好嘞,那就这么说定了。保持联系。”

挂了电话,我把廖峰的提议详细地跟叔叔和陈哥说了一遍,同时为了不暴露,我把身份说为是替叔叔打工的。叔叔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这样就对了,毕竟廖氏的嫌疑还在不能透露太多。想不到廖氏年轻一代的想法如此前卫。这个项目确实有搞头。环保产业是未来的大趋势,和科技结合更是新颖。要是咱们能做成,不仅能解决公司目前的困境,还能在江城乃至全国树立起咱们的品牌形象。”陈哥也点头赞同道:“没错,不过正如廖峰所说,前期调研和资金筹备是关键。咱们得尽快行动起来。”

于是,我们三人立刻展开讨论,制定了初步的行动计划。决定先各自组建项目筹备小组,对江城的垃圾处理现状、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同时,让公司的财务和市场团队去接触一些潜在的投资机构,了解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和投资意向。

然而,就在我们紧锣密鼓筹备项目的时候,公司内部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老员工对与廖氏集团合作心存疑虑,担心会失去公司原有的独立性,还有些人则认为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万一失败,公司将万劫不复。这些负面言论在公司内部逐渐蔓延,给项目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我和叔叔、陈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向大家详细介绍项目的情况和前景,消除大家的顾虑。大会上,叔叔首先发言,他说道:“各位同事,我知道大家对与廖氏集团合作以及这个新的环保项目有一些担忧。但大家想想,我们公司现在面临着周氏集团的重重打压,业务举步维艰。如果不做出改变,不寻求新的出路,我们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项目虽然有风险,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一旦成功,我们不仅能摆脱周氏集团的压制,还能让公司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我接着说道:“没错,叔叔说得很对。而且,我们与廖氏集团合作,并不意味着失去公司的独立性。我们还是我们,只是携手共进,发挥各自的优势。至于项目风险,我们己经做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我们会组建专业的团队,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陈哥也在一旁鼓励大家:“大家都是公司的元老,这些年陪着公司风风雨雨走过来。现在公司面临困难,正是需要我们团结一心的时候。这个项目就是我们的希望,让我们一起抓住它,创造公司新的辉煌!”

经过我们三人一番耐心的解释和鼓舞,员工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大多数人开始对这个项目表示支持。会后,各个筹备小组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紧张的调研工作中。

与此同时,我与廖峰也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我们各自分享着筹备过程中的进展与困难,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廖峰那边也遇到了类似的员工抵触情绪问题,不过在他们高层的努力下,也逐渐得到了缓解。

在市场调研方面,我们发现江城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较为传统,效率低下,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市民们对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有着较高的期待。这一结果让我们对项目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在顺利推进的时候,周氏集团似乎察觉到了我们的动静。他们开始在一些投资机构中散布关于我们项目的负面消息,声称这个项目技术不成熟,风险巨大,投资进去只会血本无归。一些原本对我们项目感兴趣的投资机构,在听到这些传言后,纷纷表示要重新考虑投资意向。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和廖峰都十分气愤。周氏集团的这种下作手段,无疑是想在项目萌芽阶段就将其扼杀。我们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行动。廖峰说道:“小旭,咱们得尽快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项目的可行性,让那些投资机构相信我们。”我点头道:“没错,我觉得我们可以邀请一些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论证,出具专业的报告。这样一来,周氏集团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于是,我们各自利用人脉资源,邀请了国内顶尖的环保专家和科技领域的权威人士,对“智能环保垃圾处理与分类回收系统”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专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后,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拿着这份权威的评估报告,我们再次与那些投资机构进行接触。在详细介绍了项目情况和专家评估结果后,投资机构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一些机构当场表示愿意参与投资,还有些则表示需要进一步商讨投资细节。

就在我们努力应对周氏集团干扰的同时,我在街头又一次偶遇了那个被我撞倒的女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fggfh-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