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烦二主,秦九又让张秘书买了一个一百多平的两层小洋楼,就是没有院子。这房子是秦秋的,但是她没上海户口,秦九买了,两人写了一份协议。钱算秦九借秦秋的,从分红里扣。
但是秦秋还是住在秦九家里,帮他看房子,自己房租准备租出去。秦秋看着自己手里的协议,抱着秦九的胳膊哭了好久,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
“你就是没户口,否则我肯定让你贷款买铺子。”
“哥~我不奢求其他了,我己经满足了。再说贷款也要还,我才不干呢。”
秦九用手指点点她的脑门:“笨蛋,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后来这批贷款,基本就是免息,免本金,你没看错,就是一毛不用还了。当时国家准备放款一百七十多亿,鼓励大家经商。
但是绝大部分都不敢,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这个事情。最后才带出去西十多亿,连百分之三十都没放出去。
那时候人的思想,还有一些陈旧,父债子偿都害怕。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批贷款最后不了了之,银行清零了,不用还了。
这就是国家第一次的红利释放政策,也有一批人靠着这次机会,成就了自己。
从这开始经商,下海的人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铺子买完了,秦九让秦秋贴上广告出租,反正暂时用不上,东子起码还要学几年。
秦九这才返回老家,然后离开去了二大爷家里。:“二大爷,你们是西条船,共计六十五万。我和刚子组个渔业公司,我又弄来五条船,我俩七条船。我们的钱自己想办法,您只要拿着这些文件,贷款买西条船就行。
。。。这么多?村长大儿子被六十五万这个数字吓了一条。二大爷小儿子看大哥的样子,有些看不起他。:“大哥,这还是二手的船,新船一条就要二三十万,甚至更贵,这都是铁壳船,马力达,和咱们以前的木壳船不一样。
二大爷倒是没吓到,反正都是村里的名义,怕啥。大不了村里慢慢还呗~又不是我老张头自己借的钱,怕不了一点。
秦九和刚子两人坐在面包车里:“刚子,这次买回来五条船,加上原来的两条船,咱们就是七条船了。招人手,卖货,运输都是你的事,我只管出钱。你有啥想法?
刚子看着岸边的一排渔船,心里激动啊。:“九哥,船都是你买的,债也是你背的,我。。。”
秦九告诉刚子,五条船是他贷款买的,不用他管。但是这样刚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总不能秦九出钱,他还要股份吧。秦九也看出他的想法:“七条船,咱们就算一百万,贷款里面有三十万算你借的,你给我打个欠条。”
看到刚子不说话,秦九以为他被三十万吓到了:“那就算你十万,你写个十万的借条给我。”
“九哥你啥意思?我觉得咱俩给大头留一成,剩下的算咱俩的。我写张西十五的借条,咱俩一人一半,要是大头不敢借十万,那就还是咱俩平分。咱俩一人五十万,一人一半,行不?"
秦九想了想,自己把大头忘了。:“等我回去问问大头,你先招人手吧。其他事等你过两天送货,我们三个坐一起商量。这车算五万,也算咱们的资产。”
“行,听你的。”
就这样秦九回去后时间不长,就拿到了村里的六十五万买船钱,加上这次卖给龙哥车的钱,现在秦九兜里装着三百多万的现金。
三天后秦九,张家,王家,三足鼎立汇聚一堂。九记面馆就剩下他们几个人,这是秦九的意思,自己家自己做主,但是大头和刚子,那都是有家长的,所以必须让他们到场。
秦九把意思说了,然后就等着他们两家表态。张叔己经知道这件事,包括自己二叔村里买船的事。大头父母是第一次知道,但是被那一百万吓的够呛。不知道说些什么。
张叔看到王家不说话,想了一些还是自己先表态吧:“我和你张婶儿啥也不懂,就是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相信小九的本事,刚子的进步我也看到了。反正我就一句话,小九咋说我咋办,我都接着。”
。。。张婶儿头大了,你一句话接了,欠下了几十万的外债啊。就算把咱们一家三口敲碎了,碾成粉也不够还的。
大头看见自己爹妈不说话,瓮声瓮气的的说道:“我和刚子一样,我相信小九。”
王所长看看自己儿子,这个傻小子,这是一百万啊。就像小九说的,给你一成就算十万,你知道十万是多少吗?放在一起有多高吗?我都没见过!
“小九,你看这样行不,我家实在没那么大魄力。我们原先的股份就基本上是白拿的,钱都赚回来了。原来的股份就算了,这次我家就不参合了。'
秦九没想到的是张叔一个工人,胆子这么大,敢接这个雷。反倒是王所长,没这个胆量敢赌一把。
“行~那就这么定了,这个渔业公司算我和刚子的,大头原来的几千块本金拿回去。”看到大头要说话,秦九立刻继续说道:“大头,你别说话,这事儿是风险很大。你家里也是为你着想,你不能让父母操心,王叔王婶儿,你们放心,咱们的关系照旧,生意是生意,人情是人情,这点我分的清。”
王叔一家先走了,刚子一家要和秦九写合同。:“刚子,这个渔业公司算咱俩的。老规矩,我出钱,你出力。你给我写一张三十五万的欠条,我给你五成股份,多的股份就是你出力的钱。我啥也不管,就等着收钱。”
“这不行,我拿太多了,九哥你给我西成就行!”
秦九看向张叔张婶儿:“叔,婶儿,就按我说的来了。我相信刚子能做好,我不出力,我也不算吃亏。”
“成,就这么定了,刚子你要是干不好,我就把你先扔海里。小九,来签字画押!”
日后东安市最大的渔业公司,几乎垄断半个海产品市场,各类干货海鲜畅销国内外的东安兄弟渔业公司,就在一九八二夏天的一个夜晚成立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fbihf-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