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希望村的田埂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气息。远处的奠基台己经搭好,红绸缎随风轻扬,几个工人还在做最后的检查。王超辉站在台下,手里握着发言稿,目光扫过现场,心中却有些紧张。
“别紧张。”沈嘉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准备了这么久,肯定没问题。”
王超辉点点头,嘴角勉强露出一丝笑意。他低头看着手里的稿子,突然发现末尾多了几行字:“生态+科技双轮驱动”,笔迹陌生,显然是别人临时加上去的。
“这是谁加的?”他问。
“赵队长刚才嘱咐我添上的。”陈慧从旁边递来一杯水,“他说这八个字是这次项目的核心,不能漏掉。”
王超辉望着远处正在和省领导交谈的老队长,心里涌起一阵暖意。他深吸一口气,把稿子折好放进兜里。
不远处,张建国正带着两个保安引导一群外地记者到临时采访区。有几位记者情绪激动,想往主会场挤,被他拦了下来。
“各位同志,请先登记。”张建国声音不大,但语气坚定,“稍后会有专门的采访环节,沈嘉也会亲自接待大家。”
那几位记者面面相觑,最终还是跟着他去了指定区域。沈嘉见状,快步上前,笑着对记者们说:“谢谢大家的支持,稍等片刻,一会儿我就来接受采访。”
她转身回到后台,脸上还挂着笑容,可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这段时间为了准备仪式,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你脸色不太好。”王超辉关切地说。
“没事。”她摇摇头,“等仪式结束就好。”
奠基台前渐渐聚满了人,村民、知青、干部,还有不少游客。王秀英拿着扩音器,正在安抚外围人群的情绪。
“大家都别着急,一会儿都能看到。”她的嗓门一如既往地洪亮,“咱们村今天可是大喜日子!”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和欢呼声。有人高喊:“希望村万岁!”这句话像是一颗火种,点燃了全场的热情。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场地。车门打开,几位省市领导陆续下车,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来了。”陈慧低声说。
王超辉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上奠基台。他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乡亲们——欢迎来到希望村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奠基仪式。”
掌声雷动。
他继续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将科技与农业结合,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样板……”说着,他念到了那句新增的内容,“实现生态与科技双轮驱动,让希望村真正成为希望之地。”
台下一位省领导微微点头,身旁秘书记下了什么。
发言结束后,王超辉走下台,沈嘉立刻接上主持工作。她落落大方地介绍嘉宾,并安排媒体进行采访。几位记者围上来,提出各种问题,她一一作答,态度从容。
与此同时,陈慧穿梭在会场之间,确保后勤保障不出差错。她刚刚给一位年长的领导端上茶水,对方接过杯子时低声对秘书说了句话。
“这姑娘挺稳重,适合做基层财务干部。”
陈慧没听清具体内容,只是礼貌地点点头,便转身离开。
奠基仪式进入高潮,领导们依次上台为项目奠基。铁锹铲起第一抔土,象征着希望村的新篇章正式开启。人群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张建国站在一旁,警惕地观察着西周。他注意到人群中有一双手始终紧握栏杆,目光死死盯着王超辉。那人戴着一双旧手套,脸藏在人群中,看不清模样。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几步,悄悄观察那个人的动作。对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迅速低下头,混入人群之中。
奠基仪式圆满结束,领导们陆续离场,人群也开始散去。王超辉、沈嘉和陈慧三人聚在一起,彼此对视一眼,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终于结束了。”沈嘉松了口气。
“不容易啊。”王超辉感叹道,“不过,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陈慧点头,“但我们己经迈出了第一步。”
他们并肩走在回村委会的路上,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远处,奠基台上残留的红色绸布仍在风中飘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新的故事即将展开。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一名自称“南方日报”的记者悄悄收起相机,镜头里,奠基台背景墙上赫然写着几个企业的名字。他低头翻看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一行小字:“JZ-LZ,需重点关注。”
他合上本子,抬头望了一眼远去的三人背影,若有所思地笑了笑。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1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