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同是天涯苦命人,侯府能凑一桌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三十八章 同是天涯苦命人,侯府能凑一桌整

 

银杏跪在林筱宁面前,她坦言道,“我是雁云关粮仓主簿梁闻生之女梁莹,银杏是我从小到大的奴婢,当日银杏找到我,告诉我赶快逃命,要是被那些人发现我还活着,我必死无疑。在紧急之际,银杏把自己的衣服和文牒给了我,她去了佛寺引开那些人注意,我换了她衣服逃命。” 说到此处,梁莹己是泣不成声,泪水滚滚而下,打湿了面前的地面。

”我一路拼命奔逃,满心都是恐惧和绝望。但我知道,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为我的父母,为银杏报仇。” 林筱宁听得眼眶泛红,连忙伸手扶起银杏,心疼地说道:“傻孩子,起来说话。”

林筱宁知道,当时的情景,梁莹如果被那些人发现,必然是死翘翘的。银杏确实是忠心,她由衷的佩服。

梁莹一路逃跑,在苍南县碰到同时逃命的银杏母亲。 银杏的母亲陈氏虽然是个农妇,却是理解自己女儿的大义,也明白,保住小主人,才有机会给自己夫君翻案,所以她毫无怨言的跟随梁莹,一路到京城,

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梁莹听说了侯府正在招丫鬟。为了有一个安身之所,也为了寻找机会为家人报仇,梁莹带着陈氏决定来到侯府。

林筱宁听后,不禁好奇地问:“为何是侯府?这偌大的京城,能安身的地方那么多……” 她意思是,那么多公侯富贵请丫鬟。

梁莹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过往的痛苦回忆,又有对未来的一丝期许,缓缓说道:“因为这是裴侯的家,雁云关的百姓都相信裴侯。在我们心中,裴侯是公正且有能力的。当年雁云关发生那么大的事,大家都盼着裴侯能主持公道。我想着,或许进了侯府,能有机会接近裴侯,只是不曾想......”

不曾想,当她千辛万苦来到京城,发现她们的精神支柱侯爷,在北境战场失踪了,现在的侯爷是裴昭,他们不敢贸然行动,主要是不知道现在的侯爷,是否能帮到他们。

徐兰芝大概也是这个出发点吧?林筱宁由衷的心疼他们,哎,同是天涯苦命人,侯府能凑一桌整。

在各自表明身世后,林筱宁觉得自己这个翻案大队越来越强大。连续两天,她都废寝忘餐的翻卷宗。

起初,卷宗里记载的大多是一些关于粮仓管理的常规事务,如粮食的出入库记录、人员的调配等,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林筱宁翻到其中一页时,一行字引起了她的注意:“某月某日,北境粮草押运途中,因道路崎岖,损耗若干。” 这看似平常的记录,却让林筱宁心中一动。 她仔细回忆着之前从梁莹和徐兰芝那里听到的信息,北境战事吃紧,粮草本应是重中之重,每一笔物资都应该严格把控,怎么会轻易以“道路崎岖”为由就认定损耗?而且,卷宗中并没有详细说明损耗的具体数量以及处理方式。这一点小小的异常,仿佛是黑暗中的一丝微光,让林筱宁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 继续翻阅卷宗,林筱宁又发现了一份关于粮仓人员调动的记录。在粮仓失火前的一段时间,有一批原本负责重要区域巡逻的侍卫被调往了其他地方,而接替他们的是一群临时人员,身契内容缺失。这一调动显得十分突兀,而且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 “难道这就是粮仓失火的原因?有人故意调走了巡逻侍卫,为纵火和偷取粮草创造条件?”林筱宁喃喃自语道,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

林筱宁尝试在卷宗中里查找与这些身份不明人员相关的信息,可惜并没有找到更多有用的线索。但林她并没有气馁,她将这些关键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把卷宗中涉及到的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在脑海中一一梳理,试图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事件脉络。 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名字上——“周福”。这个人在卷宗里多次出现,涉及到粮草运输和仓库管理等多个环节。而且,每次关键事件发生前后,都有他的活动记录。林筱宁隐隐觉得,这个“周福”可能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人物。 随着深入查阅,林筱宁发现了一张周福签署的粮草领取清单。清单上的日期,恰好是在那批所谓“损耗”粮草被登记之前。更可疑的是,领取的粮草数量与后来记录的损耗数量极为接近。这难道仅仅是巧合?林筱宁心中的怀疑愈发强烈。 在清单的备注栏里,模糊地写着“奉上头指令”几个字。上头?究竟是谁?按照当时的出入库要求,应该要有手批才能出库。林筱宁陷入沉思,她唤来徐兰芝。

“周福,这个人在卷宗里多次出现,涉及到粮草运输和仓库管理等多个环节。而且,每次关键事件发生前后,都有他的活动记录。他是何人?”林筱宁隐隐觉得,这个“周福”可能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人物,便问徐兰芝。

“他是出库主簿,在大火粮仓那夜,死了”徐兰芝叹了口气道:“其实,你的怀疑我也怀疑过。

好吧,死无对证!

林筱宁接着问道:“徐公子,我想知道在大火前,城里是否有什么异常情况?比如大批的商队之类的?”

徐兰芝微微眯起眼睛,陷入回忆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眼睛突然一亮,说道:“确实有!当时我恰好有事外出,看到一支规模庞大的过境商队。我当时还觉得奇怪,这么大队的过境商队,平日里进出雁云关都有登记和预告,怎么这次之前没听说过,也没注意到呢。他们队伍拉得很长,货物都用厚实的帆布遮盖得严严实实,看起来神秘兮兮的。”

林筱宁听后,心中一震,这不正是自己猜测中可能与粮草转移有关的商队吗?她连忙追问:“那商队当时是往哪个方向去的?你可曾看清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标记?”

徐兰芝微微摇头:“当时我只是匆匆一瞥,并未太过留意他们的去向。至于特别的标记,好像也没看到。不过,我记得商队里的马匹都膘肥体壮,不像是普通商旅的驮马,而且护卫也比一般的商队要多。” 林筱宁低头沉思片刻,觉得这商队愈发可疑。如此大规模的商队,在粮仓失火前后出现,马匹和护卫又如此特别,很有可能就是转移粮草的关键环节。 “徐公子看来这商队和周福,以及粮仓失火之事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得想办法弄清楚这个商队的来历和去向。””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hihh-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