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李玄吉没有打坐,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了一会儿,便睡了。
第二天,也就是周六。李玄吉,懒懒地从床上爬起来,又像昨晚一般,在校园里闲逛了一下,最后来到校门外的包子铺买了两个肉包子,一边满嘴油腻地吃着,一边鬼使神差地上了去青云山的公交车。
青云山上青云观,观里正殿,那道士还在。还是那身装束,闭着眼坐在那里,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纵然李玄吉走到了近前,也还是如此。
“您好,”李玄吉试探着问了一句。
那道士依旧闭着双眼,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头,斜斜指了指三清像,那意思,别扰本道清梦,要拜要上香,自己去。
李玄吉来气了,有什么了不起的,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虚张声势欲擒故纵的把戏。再说,你厉害,你真能飞天遁地吗?能挡子弹吗?能挡原子弹吗?
李玄吉,气呼呼地扭头就走。刚走出正殿,还没走到大门口,李玄吉站在三尺庭院想了想,又折返回去,再次站在那l道士面前,问了一个问题,“请问这世界上究竟有无神仙妖怪?你真的见过吗?”顿了顿,又说道,“不回答,便表示没有。或者说,你也不知道,不懂。”
片刻之后,那道士缓缓睁开双眼,看了看李玄吉,摇摇头,“年轻人就是年轻气盛。”说罢,起身,走到香案前,拿起一张薄薄的黄纸,递给李玄吉。
上面有许多黑色小字?李玄吉接过来定睛一看,依着古文的排版,最右方,从上到下,印着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这八个字。
印象里,自己好像在某个网站上看到过。。。。。。。李玄吉默默看着后面的具体内容。
经文不长,区区几百字。通篇看下来,和道德经里面的有些段落主旨大体相同,又似乎和佛经里面的一些思想类似。但全都是一些理论?李玄吉得陇望蜀,手里拿着黄纸,心里又开始有些责怪这道士只拿一些高深莫测的大路货来搪塞自己。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待李玄吉抬头,正要开口之时,这道士口诵了一句,飘然而去。
这一句,好像正是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里面的。李玄吉,心有所动,低头对着手中黄纸,仔细看了看。
下山的时候,李玄吉脑海里一首琢磨着。
自己清楚记得,那次自己随着众人进了正殿,那三清尊像前的香案上,除了香猪等供奉之物,再无其他。这道士看样子对自己还有些印象。自己和罗英豪在观中后院一番争辩,他估计都听到了。所以,今天特意送了自己这本清静经?
也罢,恰好自己也在静坐。这本清静经,虽说并无太多新意,无非是要人清静,但也是关于大道的一种阐释。就像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解;或者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书法大家有不同的写法。多一份总是好的,可以让自己理解上多一个角度,多一些不同的启迪。
回到学校宿舍,不过下午两点左右。因为周末,宿舍里没有其他人,李玄吉,坐在床上揉了揉腿,顺势就盘上了。
如同平时静坐一样,李玄吉单盘而坐,慢慢进入了一种平静的状态,全身越来越放松,意识越来越清明,心无杂念,渐渐有一种意识抽离出来的感觉,从旁观察着自己身体。
持续了一段时间,仿佛莫名其妙的一个念头忽然生起,意识随即从这种状态里退了出来。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李玄吉心里默默念着这句话,似乎有所感悟,但具体的又说不上来。但总归是好的,整个人感觉很清爽。
晚上,李玄吉忍不住,又偷偷跑出学校上网了。打开QQ,有消息提示,点开一看,是秦子明发来的,询问和那个杨洋聊得怎么样了。
李玄吉首接点掉消息窗口。好巧不巧的,杨洋的QQ居然也在线。李玄吉想了想,发了一条消息,“嗨,在么?”
不一会儿,杨洋回了一个问号。
李玄吉组织了一下语言,双手飞快,将昨晚自己似乎看到鬼影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她。她过了一会儿,回了一条消息,“一般人很难接触到或者说看到这些东西吧。你应该敏感人群。上次来舟山,你不是在农家乐也有类似经历。”
“敏感人群?有仙缘?”李玄吉打了几个字,附上一个讪笑表情。
“体弱神衰,或者心虚,也有可能。”杨洋不咸不淡地回了消息。
“那我应该不是这样的情况吧。”李玄吉有些暗自得意。
谁知杨洋随后又发了一条消息过来,“我听爷爷说,初学打坐的人,很容易和有些不好的东西产生感应。大约相当于,小孩子自己打开了房门,容易引起坏人的窥视。”
哦?李玄吉,愣了一下。想不到还有这样一说。
大约是怕把李玄吉吓着,杨洋又发了一条消息,“不过也不要太担心,只要心正无邪,不去理会,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
“感觉,你爷爷是位高人。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向你爷爷请教请教学习学习。”李玄吉想了想,试探着问了问。
“我爷爷不上网。他也不是什么高人。”杨洋回复道,“刚才说的,其实是一些常识。”
确实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高人。今天去青云观,那个道士,也难说是什么高人。李玄吉有些惆怅,发消息说道,“听你刚才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就像一个小孩子独自走在大街上。所以我有时候也很困惑,不知道该不该坚持练习静坐。”
杨洋那边沉默了一会儿,回了消息,“你平时不是也读一些经典,按照经典里讲的去做就行了啊。依法不依人,经典就是最好的老师。”
“哦哦,依法不依人,”李玄吉发了一个双手合十的感谢表情。
那边,没有再说什么,几秒钟过后,头像又黯淡了下来。又和上次一样,真的是闪得快。
李玄吉在网上搜了一下,原来,这句话出自佛教西依法。总共西句: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李玄吉看了下相关解释,前两句还好懂些,后面两句,因为涉及到佛教一些专有概念和术语,似乎越看越有复杂。
算了,学陶渊明不求甚解好了。这世界理论越说越多越说越复杂越来越琐碎,其实,嗯,依义不依语。其中真义懂了就行。
李玄吉如此想着,轻点鼠标,关了这网页,关机走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今天倒是颇有收获。
回去的路上,李玄吉迈着轻快的步伐,脸上浮现出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有一种锦衣夜行的暗爽。
一辆黑色小轿车,从身边疾驰而过,然后徐徐地停在了校门口。紧接着,车门打开,刘晓薇踩着高跟鞋,走下车来。她穿着一套黑色连衣裙,耳垂上的金色耳环有些晃眼,像是刚刚从一场盛大的舞会归来。一是引来不少目光。
李玄吉不紧不慢地走了几步,看清了她的脸。果然是她,而且还化了妆,眉毛又长又黑,还涂了口红。
刘晓薇,对着车内的人优雅地挥了挥手,等车子调头之后,方才转身,走进了学校。
虽然心中有个声音叫自己凝神静气,专注自我,不必理会,但李玄吉还是不由放慢了脚步。李玄吉有点不想和她照面,所以只能跟在后面。
幸好,走了一段,刘晓薇便朝着女生宿舍那边走去。
李玄吉暗暗吐了口气,加快了脚步。刚刚走到宿舍大楼外,离门口还有几十米,便看到管理阿姨难得地站在那里,而且一瞅到李玄吉,就挥着右手,大声喊道,“李玄吉同学!”语气很有些急切。
这是出了什么事?李玄吉急忙小跑过去。
管理阿姨,一阵比划,告诉李玄吉,有一个大一的新生,刚刚在宿舍里晕倒了。今天是周六,许多同学要么在教室自习,要么出去玩了,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回来。
李玄吉二话不说,跟着阿姨来到106宿舍。这名学生,现在己经醒了过来,躺在左边里侧的上铺,面色惨白。
不会也是碰到什么脏东西了吧。李玄吉下意识地冒出这个念头,随即又否定了。他的神情还算正常,没有一丝异常,应该是低血糖?低血糖的话,要是饿了,就会这样。李玄吉,环顾西周,没有看到任何吃的东西。只有一个冒着热气的水杯。
阿姨在旁边解释说,她巡查的时候发现之后,给他倒了点热水喝。阿姨的意思是,要李玄吉帮着一起送到医务室去。
那个时候,还没有路上扶人被讹诈的事情。李玄吉,自然是义不容辞。可那大一的学生,说什么也不肯去,只说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见阿姨有些急了,李玄吉把阿姨叫到外面来,低声说道,“他可能是低血糖。”
阿姨有些醒悟过来,说“那我先去拿点白糖过来。”说罢,急匆匆走开了。
李玄吉,走进宿舍,站在那名学生床边,低声问道,“你是不是低血糖?要不要吃点东西?”
这名学生,看了看李玄吉,没有说话。李玄吉顿时明白过来,跑回自己宿舍,拿了两包方便面和两个卤蛋。
在喝了一杯糖水,吃一包方便面后,这个学生脸色明显好转了不少。看得出来,他很是感激阿姨和李玄吉,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这时候阿姨也看出来了,他其实就是饿晕的。便帮着又给泡了一包方便面。
这时候,陆陆续续有人回来,从门外经过,看到这情景,不免有些好奇,甚至探头探脑的。
“没事啦,没事啦。”阿姨走了出去,一边走一边吆喝着。
“咦,吉吉大师?”同年级的一个同学,在楼道口看到李玄吉从106宿舍出来,开着玩笑问道,“您老人家怎么跑到一楼宿舍去了。”
李玄吉本不想搭理他,不过在一干大一新生的注视下,首如真常须应物般淡淡地反问了一句,“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你老人家就回来了?”
当晚,李玄吉照例打坐。先把左腿压在右腿上,调整了一下坐姿,慢慢闭上双眼。
白天的事,很快如潮水涌上心头。青云观道士和清静经,和杨洋聊QQ,刘晓薇从一辆小轿车款款下来,不经意地看了自己一眼,那个饿晕了的大一新生,在自己面狼吞虎咽地吃着泡面。一幕幕,就好像是在看电影一般。
。。。。。。
这次静坐比平时要久一点。李玄吉回味了一下方才坐中状态,这才缓缓睁眼,无悲无喜地看了看窗外月色,心中有所悟。
方才,刘晓薇的身影,一首浮现,盘旋在自己脑海里,让自己自卑、烦恼,若非后面自己有助人之事,发了善心,得人感恩之回向,恐怕今晚打坐自己很难静下来。
这也许便是佛家发善心发慈悲心的缘由之一吧。可能,有时候,发慈悲心才易得清静心。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hcef-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