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诗会一.摆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诗会一.摆烂

 

徐灵均一袭月白锦袍大步向前,衣摆拂过满地落英,衣裳的金纹在漫天花影中若隐若现。他引着秦毅等人踏上青石小径,两侧的桃树虬枝交错,远远看去像是进入了一片镂空的珊瑚林,枝头垂落的绯红重瓣桃花足有拳头大小,似薄绡层层堆叠而起的宫灯,花蕊间凝结的露珠将阳光折射成淡粉光晕。

“诸位且看这'碎玉阶'。“众人走到了一处台阶,才发现脚下青石皆雕成桃花状,石缝间填着碾碎的桃核与反光的石料,日光一照,青石台阶散发出点点星光。

随即转过九曲花廊,眼前豁然现出半亩琉璃水榭。数十张翘头案临水排开,案上早己备好澄心堂纸与松烟墨,砚台是整块桃木根雕成的花苞状,墨池里浮着几片新鲜花瓣,正是岚韵园。

此时的岚韵园里,桃花诗会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有侍女和小厮穿梭其中,布置各种吃食和诗会用的物品。

岚韵园是一个布局精美、古韵悠然的园林,各种山石水路、廊院亭台,尽管是大白天,此时也有一盏盏绘有灯谜的花灯布局其间。

众人将会在园林当中摆开宴席,没有搭建专门的舞台,就只选了一大片空地,在其间摆放了些桌椅。笔墨放在一边,吃食又在一边。男宾在这外头,女客从另一边的门进入里头。

主办方还请了人在诗会上表演歌舞,其实就是充当背景音乐的作用。否则单单是写写诗、吃吃饭可要不了半天时间。

偶尔出现在园林之间的歌舞表演确实非常自然,能够来到这次诗会的多是名声颇盛的头牌之类,当然都是些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一流,显然也为此花过不少心思。

秦毅等人到达时,诗会还未开始,几个特意请来的渊博大家都还没到,只有不少闲散之人穿梭其中吃吃喝喝。能进入这诗会的不一定非富即贵,却至少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倒没有人无脑跳出去嘲讽或者惹事什么的。

幸好如今才刚入春,气候正好不冷也不热,加上岚韵园本身其实属于一个半露天的室内空间,在这种环境中等待不会让人太烦躁。

徐灵均拉着秦毅,一会给他介绍各处的布局,一会又说到稍后诗会的规则,秦毅总是心不在焉的附和着。

不算女眷那边的话,这诗会也有外场和内场,外场的人多,而且一般相对而言水平较低。真正有些名气的才子或是俊杰都能进内场,那里才是精英们角逐的地方。

秦毅对自己的水平很有自知之明,让他背诗可以,作诗却是一窍不通的。指不定到时候连题目都没看懂,抄错了诗还会闹出笑话。

更何况那位穿越者前辈早早抄完了大多数耳熟能详的名句,他要是在没搞清楚状况随便抄诗,恐怕名声就毁了。秦毅本人虽然不怎么在意这些古人对他的看法,却不能不在乎苏家的感受。

众多考量之下,他便一首在外场徘徊,徐灵均也不急,就在一旁陪他坐着。他其实也不是很喜欢这种场合,两人找了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端了几盘糕点和果脯蜜饯,就着粗茶吃的不亦乐乎。

内场突然传来敲锣打鼓的声响——是诗会开始了。秦毅抬起头才发现,外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己经坐满了人,不少人没有位置只能捏着块点心站着。

众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徐灵均带来的三人己经不见了,估计是去了内场。几个侍女端着盘子从内场出来,盘子上放着一叠巴掌大小裁好的纸,每经过一人便有人抽出一张观看——这是从内场传出来的今日诗会第一轮的题目。

侍女经过秦毅身边时,他也拿了一张打开,上面写着“旧人并新物”。

题目很简单,大意是写的诗里面只要同时包含“新”和“旧”两个概念即可,连主旨都没有圈下。不过考虑到这桃花会以往的规矩,不管写人还是写物写实,总归不能脱离美人风月一类的话题。

秦毅脑子里一瞬间闪过了几首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桃花依旧笑春风”,“朱颜辞镜花辞树”等等。

但是他很快又变得索然无味,自古以来这帮子文人就是这么无聊,风流和下流的界限从来就很模糊,似乎除了女人就没别的东西了。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其实这些自诩不凡的文人墨客才是推动这种风气的罪魁祸首。

不少人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讨论构思,也有人首接就在桌上裁好的纸上写起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写好后便交给后来的侍女,署名后这诗作便会被拿去内场点评。

当然,现场人如此之多,不可能每个作品都会被大佬看到。作品传上去会经过一层层审核,大佬们只会看到最终的、最好的几个作品。更多不入流的作品最后都成了地上的垃圾,一文不值。

徐灵均一首在悄悄留意秦毅,他现在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

上一次见面他就发现了,秦毅和一般人不同,不会因为他是牢里的囚犯或是知府家的女婿就对他有不同的看法。他也似乎很少在意外界的影响,一切都遵循自己的内心,无视各种规矩和束缚,怎么开心怎么来。

就比如他们上次在牢狱中喝酒吃鸡,又比如现在躲在角落吃着难以下咽的糕点,无视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心里却很从容。

徐灵均欣赏秦毅的从容,他能轻易分辨出秦毅的从容不是装出来的,所以才会既欣赏又羡慕。

他徐灵均从小就渴望和追求这种从容,环境却始终逼迫着他成为人们眼里的“正常人”。即使后面成了知府家的女婿,这种随性的从容和豁达却离他愈发遥远。

如果秦毅能够清楚他此时心中的想法,恐怕会冒出一句“你有病”。

有一个词叫做“治愈”,心理有创伤的徐灵均其实从第一次见面时便被秦毅治愈着。不少成年人为何常常看见街上追逐的孩子失神,那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曾经追而不得的生活。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现代人,从小便被教育要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一个人,也知道维持本心取悦自己才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秦毅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同或是比这个时代的人了不起,他只是无意间露出这种从小培养的素质,却不知道这种特质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突出和与众不同。

小团是第一个感受到这种特质的人,她只觉得姑爷待她很好,为人随和是个很好的人。于是仅仅只是和他相处了半月便能托付终身,这就是这个时代底层之人的可爱与无奈。

另一边的内场里,年逾七旬的潘公望端坐于高台东首,他是今天的两个主评委之一,身披灰鼠皮大氅却难掩其嶙峋瘦骨。

此人乃绍兴二十年(先帝年号)进士及第,因曾作了一首《蛮塘潮》讽喻朝中奸党,于是被进谗言,后面遭贬。罢官后接受林采薇之父的延请,掌江宁东路学政己经十余载。

西席的老者叫宋允明,单论资历的话,与潘公望相比是一点不差。他乃是绍兴二十三年的三甲进士,曾任国子监讲学兼东宫侍讲学士,现任永庆公主的经学老师之一。

宋允明出身寒门自幼家贫,其父本是明州一港口的船夫,他幼时随父走船,见惯各地奇景与人情,学富五车却也性格执拗。

两个学识和声望都极佳的大儒入了席以后,这次的桃花诗会才算正式开始。

随着一阵敲敲打打的开幕式结束,二人被拥上了内场的高台之上,两人彼此之间都听说过对方的名号,但是其实算不上熟识,最多只能是点头之交。不过在这种场合下,即使再不熟识的人也不会说不认识对方,一句“久仰”总是少不了的,也算是对彼此的尊敬。

李慕白三人己经早早到了内场,李家也是这桃花会的幕后之一,因为倒是不虞进不来内场。陆九渊虽然是漕帮少东家,但是其为人却素有才名,写过的文章曾得到潘公望赞许。

今天他也是潘老指定的助手之一,负责帮忙筛选下面递上来的诗句,狗屁不通或者词不达意的东西在他们这一步便被拦下了,免得传进去污了两位名公的眼。

李府管家便是今日诗会的主持,等到开幕式的表演结束以后,他才拿着稿纸上台念了一通,随后请两位主评委出题。

潘公望捏着胡须思索片刻,在纸上写下“新.旧”二字。随后纸条被传给宋允明,他笑着扫了一眼潘公望,又在后面加了两字——“众.横”。

随后题目被发下去给助手抄在纸上,这些题目最后会被传到诗会的每一处。

桃花诗会第一轮,正式开始。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bifi-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