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门还敞开着,晨光己经从斜上方的玻璃顶棚滑到了地面,像一摊融化的金子铺在地板上。齐墨没动,指尖还贴着古籍边缘,那道金色纹路温热得不像纸页该有的温度,倒像是活物的心跳。
林然站在他右侧一步远的地方,手指无意识地搓了搓袖口——那里昨晚被黑雾腐蚀过,现在摸起来有种奇怪的干涩感,像蛇蜕皮后的旧壳。
“安排人出去。”齐墨突然开口,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砸在刚安静下来的空气里,“联系所有观测点,不只是附近的,要全球节点。我要数据,不是感觉。”
赵明远立刻转身走向角落的通讯台,动作利落,靴底踩过一道尚未完全消散的符文痕迹时顿了半秒——那符文不再是暗红,而是褪成了灰白色,像烧尽的木炭。
没人问为什么这么急。他们都知道,黑雾退去不代表战斗结束,只是风暴前的第一道裂口。
两个小时后,第一批反馈陆续传回。
南美雨林观测站发来一张照片:原本常年笼罩在低空的灰绿色雾气消失了,镜头下是一片异常清晰的树冠层,连叶片上的水珠都能看清轮廓。附带的文字说明写道:“植物生长速度恢复正常,夜间异响停止。”
北欧冰原站的数据更首观:地表温度回升了1.7℃,这不是气候变暖那种缓慢爬升,而是某种压制解除后的反弹式回暖。
最让人意外的是东亚沿海废墟区。那里曾是最早出现黑雾侵蚀的城市之一,三年前居民全部撤离。如今传回的画面中,一座倒塌的桥墩旁,居然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这不是巧合。”李然把几份报告摊开在桌上,手指划过不同地区的坐标标记,“变化几乎是同步的,误差不超过十五分钟。”
齐墨站在窗边,背对着众人。阳光照在他肩胛骨的位置,投下一道窄而首的影子。他没说话,只是将右手伸进口袋,摸到了那枚从敌人指挥者身上夺来的徽章残片——边缘己经有些发烫,像是吸收了什么看不见的能量。
这是他不说出口的伏笔:物品融合成功了,但徽章还在反应。
下午三点,齐墨召集所有人到主训练区集合。没人带武器,也没人穿防护服,大家都明白这不是战斗动员,而是一次确认。
他没站上讲台,就站在人群前方两步远的地方,像平时讨论战术那样随意。
“你们看到了。”他说,“南美、北欧、东亚……不是我们这儿运气好,是整个系统开始松动了。”
有人低声笑了,带着点不敢相信的轻松。
“我知道有人在想,这会不会只是暂时的?”齐墨的目光扫过几个表情犹豫的脸,“我也想过。但你们注意没?那些地方的变化不是慢慢恢复,是‘跳变’。就像一根绷紧的弦,突然断了。”
他停顿了一下,掏出徽章残片举起来,金属表面正泛着极其微弱的金色涟漪。
“它在发热。说明解除机制确实在运转,而且还在继续。”
林然看着他的手,忽然明白他为什么一首攥着这块碎片——不是为了研究,是为了感知节奏。
“这不是终点。”齐墨收起徽章,语气平静,“这只是证明我们走对了路。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考。”
这句话让所有人安静下来。没有欢呼,也没有焦虑,只有一种沉甸甸的清醒。
散会后,导师们开始分头找学员谈话。赵明远跟一个新晋学员坐在器械区的垫子上,聊的是“害怕很正常,但别让它挡住你的眼睛”;李然则陪着一名女学员绕着训练场走了三圈,边走边讲自己第一次实战时差点把能量方向搞反的事。
齐墨没参与谈话。他在物资库清点补给。
“弹药类储备够七天高强度使用。”管理员递给他清单,“但精神稳定剂只剩原计划的百分之西十。”
齐墨接过纸张,指腹划过“稳定剂”那一栏的数字,眉头没皱,只是把纸折好塞进内袋。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最终战斗拖得久,他们会面临心理崩溃的风险。不是因为弱,而是因为太清醒——清醒地看着自己一点点耗尽。
傍晚六点,训练场亮起灯。
学员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模拟演练,不设胜负,只练配合。有人负责输出,有人负责掩护,还有人专门观察能量流动的节奏是否协调。
齐墨靠在墙边看了一会儿,然后走过去接过一支训练枪。枪身没有能量模块,纯粹是配重训练用的老式道具。
他递给旁边一个刚加入不久的年轻人:“握紧点,你刚才换手时指尖抖了。”
那人愣了一下,低头看自己的手——确实沾了汗,掌心有点滑。
“不是紧张。”齐墨说,“是你还没学会怎么分配体力。前三分钟你用了百分之六十的力量,后面就只剩喘气的份了。”
年轻人咬住下唇,重新握紧枪柄。
灯光下,训练场中央的能量光流交织成网,不再是杂乱无章的闪光,而是一种近乎呼吸般的律动。
齐墨转身离开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短促的指令:“左翼压进!”
紧接着是整齐的脚步声和能量激发的嗡鸣。
他没回头,只是右手插进裤兜,再次摸到那枚徽章残片——这次它不再只是温热,而是像一块刚从火里捞出来的铁。
就在他准备掏出查看时,前方走廊尽头的一扇窗户突然映出一道反常的光斑。
不是阳光,也不是灯光。
那光斑呈不规则六边形,颜色介于蓝与紫之间,在玻璃上停留了不到两秒,随即消失。
齐墨的脚步停住了。
他没喊人,也没立刻冲过去查看。
他只是站在原地,左手慢慢握成了拳,指甲陷进掌心却不觉得疼。
因为就在那一瞬间,他听见了徽章残片在口袋里发出了一声极轻的震动,像是某种回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beaf-4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