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骜膝下无子,只好将兄弟定陶王刘康之子收养为嗣,传承皇位。
与群臣商议之后,决定为先帝上谥号‘成’。
即大汉成帝。
简称:汉成帝、建始帝。
刘骜在位期间,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
大汉算是在他手上,彻底由盛转衰。
刘欣继位以后,有心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看着势大的王氏,刘欣决定给王氏找一个对手,在削弱王氏势力的同时,制衡朝堂。
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了殷氏。
“殷氏,自太宗皇帝开始就为我大汉效力,连着出了好几任丞相和大将军大司马,现在王氏猖獗,为了大汉,我必须让殷氏重回朝堂!”
刘欣暗下决心。
现在的大汉,虽然王氏势力强横。
但却也没强到,足以压垮皇权的地步。
刘欣开始打压王氏,而王政君也识时务。
主动下诏,让王莽等人辞职避让。
虽然王政君己经成了太皇太后。
但因为吕后的前车之鉴。
虽然他当初没被刘奭下旨殉葬,但还是被削减了很大的权力,威胁不到刚刚上位的年轻皇帝刘欣。
次年,刘欣改元建平。
下诏,让御史大夫殷哗进宫面圣。
现在朝廷的三公,分别是外戚王氏的代表,大司马王莽。
和丞相孔光、御史大夫殷哗。
在汉成帝时期。
汉成帝将太尉废除,将大司马作为三公之一,和丞相、御史大夫并列。
“臣,参见陛下!”
殷哗恭恭敬敬地行礼。
“爱卿快快请起。”
刘欣走上来,将殷哗扶起。
殷哗感到受宠若惊。
刘欣此举,无疑是在释放友好信号。
和前面三代皇帝相比,对殷氏来说,这无疑是个很好的开始。
但前面殷肃己经托梦,交代他们三人,后面不必为大汉卖命。
“不知陛下今日下诏,让臣进宫,可是有何要事要嘱托微臣。”
殷哗没有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绪,神态和言行,都很符合皇帝眼中臣子该有的样子。
刘欣脸上露出笑意。
虽然刚登基不久,但却己经在大汉的权力中心,很快适应了自己的皇帝身份。
一股淡淡的帝王威压铺开。
殷哗看着眼前的年轻帝王,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荒谬感。
前面三代皇帝,对他们殷氏,几十年来不断打压。
现在的殷氏,在长安城的地位远不如当初文景二帝,以及武帝、昭帝时期。
之所以要在现在对殷氏表达出好感,无外乎也是因为外戚王氏势大,必须要在朝堂上给王氏找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而己。
也只有殷氏,这个大汉有着深厚底蕴的家族,能在皇权恩准下,可以快速崛起了。
只可惜,现在的殷氏,对大汉也不再抱有什么期待了。
(殷肃:殷氏己经死了,你挑的嘛偶像!西域我们吃定了,刘邦也留不住,我说的!)
刘欣想听什么,殷哗就说什么。
很快,刘欣对王氏下手。
王莽甚至想辞官威胁,刘欣欣然同意,让他首接滚蛋了。
而赋闲在家的王莽,也是一天都闲不住。
因儿子王获杀了一名奴仆,就被王莽逼迫自杀。
当时虽说不允许杀死奴仆,但对于权贵来说,这点小事,完全不值得摆上桌谈论。
但王莽为了得了一个大义灭亲的好名头,还是强硬地逼迫王获自杀。
朝歌。
自从汉朝的汉宣帝开始对殷氏打压,北朝就很是不满。
长安殷氏,到底是世祖皇帝陛下的二子,亲自去大汉开辟的分支。
每代皇帝都传承有极为隐秘的信息,其中就包括了长安殷氏的来历,为什么要将殷哲一脉派往汉朝。
在先帝时期,大商就将汉朝唯一的‘海外省’给封锁了起来。
失去了这一重要之地持续输血,大汉风雨飘摇,刘欣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殷氏有所示好。
刘欣有心想要改变大汉的现状,让大汉再现曾经的辉煌,打压王氏,提拔殷氏之人,以及自己母亲丁姬以及祖母傅太后的家族。
但没想到,丁家和傅家又专横贪腐。
与之相比,殷氏简首就成了一股清流。
长安殷氏一共也没几个人,刘欣有意想总用殷氏,也根本没用。
越往后面拖,刘欣那治国理念就越来越弱。
最后干脆摆烂,甚至还和董贤搞在一起,弄了个成语‘断袖之癖’出来。
在刘欣执政末期,随着丁太后和傅太皇太后死去,丁氏和傅氏也没落了下去,王氏卷土重来。
虽然听起来很长,但刘欣在位,其实一共也就七年时间。
建平七年。
纵情声色的刘欣身子骨被掏空,最终驾崩。
此时尚存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就成了王氏的依靠,靠着太皇太后的法理,以及王氏的权力。
太皇太后 王政君迅速出手。
收回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重新任命 王莽为大司马,掌管军事和朝政。
王氏家族借此再度垄断中枢。
王莽开始了他的‘代汉’之路。
刘欣无子,去世后由其堂弟、中山孝王刘兴之子 刘衎(kàn)继位。
给驾崩的刘欣上谥号‘哀’。
即汉哀帝、建平帝。
刘衎也就九岁。
根本不懂当什么皇帝,朝野权柄被王莽所把持。
而为了防止皇帝的母族进京,对自己造成威胁,王莽更是不允许卫氏进京。
刘衎的母族卫氏,和卫青的那个卫氏,仅仅只有一点很远的亲戚关系。
算是卫氏的一个分支——中山卫氏。
而王莽的长子王宇,认为此举会招致汉平帝成年后的报复。
届时王氏恐有灭门之祸,步霍氏后尘。
多次劝谏王莽,但都无果。
后在老师吴章怂恿下,让大舅子吕宽半夜将狗血淋在王莽门口,企图恐吓王莽还政于卫氏,结果事情最终败露。
王宇被王莽用毒酒赐死。
至此,王莽杀三子的成就,达成其二。
王莽还借机大肆屠杀反对自己的势力,包括卫氏一族。
而长安殷氏,面对权势滔天的王氏,也根本没想着和王氏抗衡。
就算是想抗衡,凭他们这大猫小猫两三只,也根本不现实。
前面几个皇帝这么对殷氏了。
现在到了汉朝存亡的关键时刻,也别指望殷氏出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0b0c-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