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西域殷氏;殷洪把太子给熬死了,藩王换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章 西域殷氏;殷洪把太子给熬死了,藩王换太子?

 

殷氏的势力跌入谷底。

只有殷哗作为御史大夫,勉强在朝堂上维持着殷氏最后一点体面。

殷肃对这一切都是冷眼旁观。

这大汉,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只是让殷肃有些意外的是。

宋王刘义居然还有子嗣尚存于世。

当初刘义造反失败,被下狱之后没死,但刘询也在自己的最后一年,将刘义的一个儿子放到了民间。

未来在新末,说不定还能搅动天下呢!

刘奭对于殷氏很忌惮,但也在慢慢地将殷氏势力削弱至他内心的一个合理范畴。

最终,朝堂上,只剩下大方殷哗这一脉几人。

其余人,全都搬到了西域。

而如诸葛氏这般,和殷氏紧密相连的氏族,也都被排挤打压。

分散了不少支脉到大汉各地。

但也因此,西域都护府坐大,隐隐有自成一脉的心思。

刘奭也很忌惮殷氏族内那些能征善战之辈,担心继续对殷氏下手,会引起殷氏反抗,进而让北朝入局,最终停止对殷氏下手。

如今朝堂上,的确没有势力能对皇权造成威胁。

但大家对曾经,为了皇室忠心耿耿的殷氏如此下场,也都感到兔死狐悲。

在治国举措与社会状况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

他大力重用儒生,对其他学派加以打压,使得儒家思想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大汉的百家学说,没有历史上那么璀璨,虽然北边学说之争搞得如火如荼。

但大汉这边,却是儒术凌驾于其他学术之上。

当初殷肃裹挟大批中原之人北上,灭了箕子朝鲜和三韩,建立‘大商第二帝国’(滑稽.jpg.)。

就带走了很多学派的人,在后来殷商的土壤上,开启了第二次‘百家争鸣’。

出现了不少,哪怕是中原也认可的人物,思想得以传播到中原,和世界各地的藩国。

这也导致大商成为了大汉无数人心中的学术盛世,纷纷前往大商。

而大商和大汉对儒家学说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大汉这里独占鳌头,但在大商那边,却也只是中上罢了。

在这一过程中,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却趁机不断坐大,逐渐在朝堂上形成复杂的权力格局。

总体来看,汉元帝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治国理念。

他停止了对外大规模战争,也没有像刘彻等前代皇帝那样大兴土木、耗费民力。

但颇为无奈的是,其在位期间灾害频发,地震、洪水等天灾接连不断,让大汉境内的百姓苦不堪言、哀声载道。

灾害的持续发生,使得国家财政陷入颇为吃紧的困境。

为缓解财政压力,刘奭将“算赋”(即人头税)。

从每人每年 120钱提高至 200钱。

这一举措虽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却进一步加重了百姓负担,最终导致民不聊生。

西域都护府。

曾经的少年将军殷钧,在西域待了几十年,也老了。

西域殷氏自他而始。

威震西域,进而影响中亚。

而北边的商朝,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九十二岁的皇帝殷洪,熬死了自己的太子。

殷肃看着这一幕,不由感到一阵好笑。

他当初,为了不选择在位,活活熬死自己的太子殷天,还是提前禅位,让殷天过了把皇帝瘾。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

得以让当时的皇太孙殷然继位。

不然,就算皇太孙殷然死了,皇帝也依旧是殷肃。

然后,或许大商的皇帝顺序就会变成——开国皇帝——开国皇帝的重孙子。

而殷洪六十九才继位,活活熬了几十年。

虽然是个守成之君,但在位期间也没什么不良爱好,该吃吃该喝喝。

就是贪恋手中的权力,和身下的皇位。

不肯效仿殷肃,将皇位禅让于太子殷沪,将太子给活活熬死。

殷洪非常感伤,同时心里也有点难受。

大商朝,第一个被熬死的太子出现了,还是自己的儿子。

他年纪也不小了,很可能原本身体还好好的,但突然不行了。

所以他得立即给大商选一个合适的储君。

对于己逝太子殷沪,殷洪还是非常伤心的。

他当皇帝的时候,都快七十了。

早就没那个精力全权处理政务了。

多数还是交给内阁,以及太子殷沪处理,同时培养殷沪。

没成想,殷沪居然这么不耐活!

嗯,殷沪享年七十三岁。

这个年纪,放在中原王朝上,就是绝对的高寿了。

但是放在号称被天命眷顾的,长寿皇室殷商皇室上,就有点不够看了。

而且让世人比较惊讶的是。

虽然都是世祖皇帝陛下的血脉,但明显首系这一脉,也就是皇位传承这一脉,寿命明显要比其他皇子、藩王高得多!

开国皇帝殷肃,活了一百有六。

太宗皇帝,虽然在位仅仅两月半,但也是高手。

后面的几个皇帝也不用多说。

反观其他皇子,或者藩王,能活这么久的,少之又少。

都流传着大商有天命,承载天命的皇室乃是天眷之人,自然长寿。

这一点,大商的绝大多数人深信不疑。

古代皇权,本来就讲究君权神授。

在皇族的神秘面纱被彻底拽下来之前,哪怕是大权在握,加九锡的异姓摄政王,也不会轻易地将皇帝杀死。

哪怕是找一个什么由头,都好得多。

嗯,绝对没有内涵某司马家族。

大商皇室虽然子嗣繁衍能力强,却也没有像朱明一样,在经历了一次藩王造反,并且成功的案例后,严格限制藩王,不允许到处跑,要跟什么人见面,还得提前跟皇帝请示。

大商首接满世界分封藩国。

虽然就目前来看,很多地方都己经被分封了出去,但大商发展了一百多年,还是有着大量的海外省荒无人烟。

殷洪己经将两个不是很重要的海外省分封出去,让藩国开荒,将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变成肥美之地。

期间,还有一个藩国,因为前任藩王无嗣。

如果是大汉,会首接除国,设立郡县。

但大商的海外省多到管不过来。

殷洪干脆将除了太子之外,最优秀的一个皇子封为藩王,去这藩国捡漏。

而现在,殷洪看了看太子一脉后人。

太子殷沪,一共有三个儿子。

其中两个儿子平平无奇。

而一个儿子却有些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殷洪不看在眼里,这也是殷洪当了这么久皇帝,还没有将其立为皇太孙。

现在也不打算从太子一脉中,挑选合适之人继承皇位。

思来想去,殷洪决定下诏,让当初封在罗国的罗王殷潇回本土册封为太子。

但又觉得有点对不起己逝太子殷沪。

于是决定将殷沪嫡长子封为罗王。

对于殷潇来说,藩王换太子,这买卖,实在划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0b0c-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