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汉第一痴情’,弘农杨氏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章 ‘大汉第一痴情’,弘农杨氏崛起!

 

对于殷氏来说,皇室夺嫡,既是机遇,也是危险。

如果能帮助殷夫人之子宋王刘义夺嫡成功,那么未来殷氏在大汉的地位会得到更深层的巩固。

因为刘义体内流淌着的殷氏之血,甚至他登基上位以后,也不会担心北朝的威胁。

毕竟前面那些个皇帝,都从来没担心过北朝,这次换了个和殷氏的儿子,还用担心吗?

但另一方面。

随着身体日渐老迈,皇帝刘询也不可避免地开始猜忌殷氏,担心殷氏效仿当初与他皇爷爷那样,在一天夜里,率宋王刘义兵围皇宫,将他从皇位上赶下去。

这无论是哪一个皇帝也不能忍受的!

禅位都不可能,更何况是将‘朕’从龙椅上拉下去,封朕一个太上皇?

也正是因为这一层考虑。

所以即使现在大房的掌权者是殷夫人的父亲丞相殷瑾,和殷萬。

大房也从未展现出,任何想要帮助宋王夺嫡的想法。

但刘义的身份摆在这,就算殷氏不说话,但朝野上下,也会有无数人为刘义说话。

在皇帝眼里,这就是因为殷氏默许。

更何况,太子刘奭的表现和宋王刘义的表现,摆在一起,实在惨不忍睹。

若不是许平君。

现在大汉的太子,几乎不会有任何意外。

就像是刘询父皇刘进那样。

刘进也不是嫡长子,其实本身能力也算不上太强。

但他有一个好儿子刘询,刘据在位期间就很喜欢刘询,称其为‘好圣孙’。

而刘进虽然本身能力不是很强,但有着刘询这么一个后继之君,加上跟他大哥比起来也算是矮个子里拔高个,勉强可以。

而刘奭,除了许平君儿子这个身份以外,没一个地方能比上刘义。

如果换成刘彻,估计早就将刘奭废掉,立刘义为太子了。

毕竟刘义亲族势力空前强大,如果皇帝除不掉,那就应该想办法拉拢。

更何况,宋王刘义本身能力也不差,尤其是跟太子比起来。

要换成刘邦、刘恒、刘启、刘彻,这祖孙西人,绝对会二话不说,将刘奭废掉,立刘义为太子。

但问题就出现在刘询身上了。

你说老刘家全都是些政治怪物。

怎么到了你这,就成了‘大汉第一痴情’?

刘询似乎很忌惮殷氏势力,有意想借这次夺嫡之争,来打压殷氏。

西域都护府。

“桓弟,你说,这次夺嫡之争,谁会赢呢?”

殷钧和诸葛桓弈棋,突然叹道。

诸葛桓是左太尉,按理来说,是不会从长安来到西域的,但前不久刘询下诏让诸葛桓一行人前往西域都护府,替他慰问殷钧等在西域的官员。

同时,也是对殷氏势力的一次削弱和试探。

诸葛桓这个左太尉之位,很可能会不保。

“不好说,我这次来了西域,估计就回不去了。”

诸葛桓落子,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笑容。

“回不去也好。”

殷钧无奈叹息,“陛下早己不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陛下了,让我感到很陌生。”

“这次说是夺嫡,但其实陛下估计就是想借宋王刘义之手,将我殷氏引出,好大幅削弱我殷氏势力。但又忌惮我殷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与北朝。”

“所以陛下注定不可能像当初对付霍氏那样,将我殷氏满门诛灭,他也不敢。”

虽然脸上是苦笑,但殷钧话语中却又透着几股自傲。

殷氏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要真想削弱殷氏,必须得好几个皇帝努力,才能在不引起殷氏反叛的情况下将殷氏从现有实力和地位削弱。

朝堂和军队,殷氏几乎都可以说是一呼百应的存在。

诸葛桓却无奈一叹,“就是可怜我诸葛氏,陛下对殷氏开刀,第一刀却砍在了我的身上。”

诸葛氏,从跟着殷氏来到大汉长安。

在官场上,走得最高的,也就是他诸葛桓,坐到了左太尉这个三公之位上。

殷钧无声笑了笑,并未多言。

诸葛氏,算是跟他殷氏走的最近的一个氏族。

在北边的大商,是如此。

在南边的大汉,也是如此。

西域都护府威压西域,这些年来己经彻底稳固了局势,就连刘询也不敢妄动西域都护府。

若是老祖宗所言是真,未来西域将成为他殷氏的最大避风港。

等待中原下一个天命之子!

-----------------

长安的夺嫡之争,己经进入到了白热化之中。

朝堂上,大多人都选择站队宋王刘义。

而还有不少人,虽然也和殷氏势力有牵连,但却选择投靠皇帝刘询最爱的太子刘奭。

其中就有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源出姬姓西周王族,发源于古代杨国(今山西洪洞县)。

周幽王封伯桥为杨侯,其子孙以杨为姓。

春秋末期,先祖杨道避祸迁至弘农华阴定居。

西汉初年,杨喜因斩杀项羽封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户。

在刘据时期,弘农杨氏的杨敞开始崭露头角。

虽然和殷氏牵连匪浅,但却在站队太子或者宋王时,选择站队太子后面的皇帝。

在当初诸葛桓被刘询从御史大夫升为左太尉后,从九卿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带领弘农杨氏走上了新的高度。

以弘农杨氏为首的不少氏族,面对皇帝有意削弱殷氏势力,都纷纷选择抱紧皇帝大腿。

殷氏就如同一座高山,压在大汉臣子身上一百多年,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能扳倒,或者说能和殷氏平起平坐的机会,他们也都愿意搏一搏。

太子刘奭,是不如宋王刘义。

但这又如何?

你就算再优秀,皇帝就是偏爱太子。

未来太子继位,宋王刘义再优秀,也只能憋着!

刘询初次试探,将殷氏羽翼左太尉诸葛桓罢免,见殷氏没反应以后,就逐渐大胆了起来。

但也没有将殷瑾、殷萬等人给罢免,只是在任用文臣武将上,更加倾向选择和殷氏没关系,或者关系不大,愿意站队皇室的。

殷氏的势力在大汉不断削弱,但基本盘还在。

殷瑾和殷萬几人,也都沉默。

对老祖宗托梦告知的未来大汉的劫难,也不甚在意。

死道友不死贫道。

死大汉不死我殷氏就足矣!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0b0c-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