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袁氏布局,屠户大将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9章 袁氏布局,屠户大将军!

 

黄巾军的主力,包括张角兄弟率领的冀州黄巾军、波才率领的颍川黄巾军、张曼成率领的南阳黄巾军等。

他们焚烧城池,斩杀官吏,短期内便搅动得九州震荡,天下汹汹!

除了西域!

没错,对于张角等黄巾军高层来说。

西域百姓们的生活,远没有达到中原那民不聊生的程度。

他们自然也就没了起义的‘大义’。

而且西域拥有高度自主权,其军队久经边境烽火锤炼,皆是能征惯战的精兵悍将。

反观黄巾主力,多由流民裹挟而成,无论装备、训练还是组织度,皆与西域铁军有着云泥之别。

靠近西域那边的黄巾军,根本打不过西域军,跑过去找死吗?

虽然刘宏政治腐败,治下百姓民不聊生。

但前面也提到过,西域的管制任免全都由西域都护府自己完成,所谓卖官鬻爵在西域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除了这一点以外。

就是没人会想花钱买西域的官。

西域完全是殷氏的一言堂,作为殷氏永不得进京的代价。

在税收方面,虽然西域的税收也在涨,但刘宏忌惮治下,涨得很有限。

刘宏对西域除了忌惮,还有让西域保持战斗力,维护边疆的心思。

这样,朝廷对西域就不用费多大心思。

袁府。

家主袁隗召集族人,进行着一场关乎家族百年基业的密议。

与会者目光灼灼,焦点落在三位年轻才俊身上:

沉稳持重的嫡长子袁基、英武勃发的袁绍、以及同样身为嫡子却稍逊一筹的袁术。

这三人都是袁缝之子,其中袁绍己经被过继给了袁成。

是族中年轻一辈最优秀的三人。

袁隗的儿子不成器,将家族重担都放在了袁基身上。

其中,袁绍和袁术,被众人看重。

除了嫡长子袁基。

(前面把这家伙给忘了,打个补丁)

袁氏到了他们这一代,己经是“西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声望如日中天。

家族资源,十之八九倾注于袁基身上。

若无意外,他将是下一任三公,成就袁氏“五世三公”的旷世殊荣,其含金量绝非崔烈、曹嵩等花钱买官者可比。

袁术虽然是嫡子,但这身份也就只是在袁绍面前占优,在好大哥袁基的嫡长光环面前,却黯然失色,根本不够看。

“黄巾贼势猖獗,天下己有板荡之象。”

袁隗神色凝重,:

“我袁氏,亦需未雨绸缪,早做变通。”

他的策略清晰而老辣:

袁基:按部就班,稳坐朝堂中枢,凭借家族底蕴与个人才具,继续向权力巅峰攀登,维系袁氏在庙堂的无上影响力。

袁绍、袁术: 虽才具稍逊袁基,但亦是良才美玉。

值此乱世将起之际,正可令其转向武职,掌握兵权,为家族开辟另一条立足之路。

对于大世家而言,基本都是散落各地。

就算遭遇大乱,起码家族也能保存,日后说不定也有机会能再度崛起。

就好比唐朝的黄巢起义。

虽然黄巢的确重创了世族势力,对当时的世族门阀造成了沉重打击。

从史料记载来看,黄巢真正灭的世族就算有也少得可怜。

但他的军事行动和政策确实导致大量世族成员死亡、家族衰落。

尤其对关中、关东地区的名门望族影响非常之深远。

这些世家大族,都明白自家不能把鸡蛋放同一个篮子的道理。

他们这一代,把子弟给散出去。

未来就算遭逢大乱,主脉被灭,但其他支脉依旧是他们的后人,未来未必不能再度崛起。

袁基的前半生,在家族的荫庇下一帆风顺。

若无变故,他必将顺理成章地接过家主之位,登临三公,光耀族谱。

然而,命运的齿轮即将因董卓入京而疯狂转动。

当袁绍、袁术高举义旗反攻洛阳时,留在京城的袁隗、袁基等袁氏主脉,惨遭董卓屠戮殆尽。

彼时袁绍、袁术的悲泣固然发自肺腑,但内心深处,

未尝没有一丝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机遇”之感。

血脉相连的悲痛是真,可主脉的覆灭,也意味着压在头顶的大山骤然消失。

若非如此,手握重兵的袁绍、袁术,在乱世中能否真正掌握话语权,不受主脉长辈掣肘?

家族的人才资源,是尽归袁基调配,还是分散投资于他们二人?

曹操的亲族势力就是十分强大的。

他本身的曹氏,以及他父亲原本所在的夏侯氏。

出了不少名将,帮曹操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建功立勋。

当袁隗等世家大族在密室内运筹帷幄、为家族铺设多条道路之时。

朝堂之上,另一股因裙带而骤起的势力——外戚何氏,也在黄巾烽火中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只是,他们的“布局”,却带着几分暴发户的莽撞与短视。

何氏的崛起,堪称东汉末年一幕草根逆袭的传奇。

其根基不过南阳宛县一介屠户,在讲究门第的东汉,实属“操刀卖肉”的微贱庶民。

命运的转折点,在于何进之妹何氏入宫得宠。

何进由此鸡犬升天,从区区郎中起步,步步高升,历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等要职。

及至黄巾乱起,天下板荡,刘宏急需倚重亲信掌控兵权。

何进,这位昔日的屠夫之子,竟被一举擢升为总揽天下兵马的大将军!

位极人臣,煊赫至极!

他也没忘了提拔自己人,他弟弟何苗旋即出任车骑将军。

何氏一门两将军,权势熏天,成为帝国末年最显赫的外戚势力。

然而,到底是屠户出身,这成了何进难以逾越的桎梏。

骤登高位以后,何进膨胀的野心与浅薄的见识愈发明显。

德不配位!

家族底蕴几近于无,缺乏世代积累的姻亲故旧网络与深厚的政治资源,更无世家大族那种洞悉时局、绵里藏针的生存哲学。

何进所依仗的,唯有皇帝妹夫的恩宠和手中那看似无匹的兵权。

在根基未稳、羽翼未丰之际,这位大将军竟迫不及待地,试图以蛮力挑战盘根错节、树大根深的世家门阀,尤其是如日中天的“西世三公”汝南袁氏!

他利用大将军开府之权,大肆安插寒门子弟、甚至旧日屠沽之交担任幕僚属官, 试图快速培植只忠于自己的班底。

此举固然能收买些人心,却极大地触怒了把持清流官职、视之为禁脔的世家大族。

在他眼中是“唯才是举”、“提拔亲信”,在袁隗等人看来,却是赤裸裸地侵夺他们的政治地盘,污染清贵门庭!

他试图绕过三公九卿,首接以大将军令干预朝政决策, 尤其在军事部署和将领任免上独断专行。

这无疑是对以袁隗为首、掌控朝堂中枢的世家官僚体系的严重挑衅。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0b0c-10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