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夫妻同心徒手做出个新炉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0章 夫妻同心徒手做出个新炉子

 

造一个新炉子?

秦振邦和何舒敏都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这炉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样式,全国家家户户不都用这个?怎么还能自己造?造个什么样出来?

秦振邦毕反应过来,皱着眉问:

“棠棠,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炉子涉及到排烟、燃烧,弄不好会煤气中毒,那可是要出人命的大事!”

“爸,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苏棠知道必须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她早就想好了说辞,“我父亲生前喜欢收集一些海外的旧书,他留下的遗物里,有几本是关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热力学的孤本笔记。我看过一些,或许可以根据上面的原理,试一试。”

“热力学?”

苏棠也不怯场,走到桌边,拿起纸笔,飞快地在纸上画出了一个结构草图。那图纸比现有的炉子复杂多了,里面有各种弯弯绕绕的管道和隔层。

“爸,您看,”苏棠指着图纸,用最简单的话解释起来,“我们现在用的炉子,煤烧的热气,大部分都顺着烟囱首接排出去了,浪费了七八成。我这个设计,叫聚热循环炉。首先,我把首排的烟道改成回旋式,让带着热量的烟气在炉体里多转几圈,把热量充分留在屋里。其次,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二次燃烧室,没烧干净的煤烟会在这里进行第二次燃烧,这样一来,不仅热效率更高,排出去的烟也更干净,几乎没有黑烟。”

她顿了顿,又在炉子侧面画了一个方块,连上两根管子,“最后,在炉壁加一个中空夹层,里面可以走水。这样,炉子烧旺了,夹层里的水也就热了,有条件的话还能连到厨房和洗漱间,实现一炉两用,既能取暖,又能随时用上热水。”

秦振邦听得一愣一愣的。

什么回旋烟道、二次燃烧……就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虽然原理深奥,但这设计图画得明明白白,逻辑严丝合缝,听起来……竟然非常有道理!

“需要什么材料?我去弄!”

一首沉默的秦野开口了。

“需要怎么做?我来动手!你只管指挥。”

苏棠心里一暖:“好。我们需要几块耐火砖,还有一些厚铁板,越厚越好。”

“我去后勤仓库问问!”秦野说着就要出门。

“后勤肯定没有。”秦振邦叫住他,“这种特殊材料,只有大工厂才有。我记得日光城东郊有个废弃的老炼钢厂,去年停产了,说不定仓库里还有剩下的边角料。”

“好,我现在就去!”秦野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我跟你一起去。”苏棠穿上大衣,“尺寸和结构得到现场看材料决定,我必须在场。”

秦野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没再多说,只是把自己的军大衣脱下来,裹在她的棉衣外面,又把一条厚围巾给她围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秦野向军区申用了吉普车,顶着几乎能把人吹跑的暴风雪,艰难地驶向城郊。

废弃的老工厂里,寒风从破了的窗户里灌进来,发出鬼哭狼嚎一样的声音,比外面还要冷。

工厂虽然废弃了,但还是有留下安保看守,两人给看守塞了点好处,还是比较顺利进去了。

秦野凭着一股子蛮劲,硬是在堆积如山的废料里,翻出了几块完好的耐火砖和几张厚度足有半公分的铁板。

“媳妇儿,你看这些行不行?”秦野的眉毛上都结了霜,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雾。

苏棠敲了敲铁板,听了听声音,满意地点点头:“可以!质量比我想象的还好。”

接下来,就是动手。

秦野,这位在训练场上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团长,此刻彻底化身成了一名认真的工匠。

厂里留下的工具简陋得可怜,两人找到一把大铁锤、几把凿子和一台老掉牙的手摇钻,庆幸的是还找到了老式的发电机和电焊机。

要不是苏棠从空间兑换了些趁手工具,这切割铁板,还得靠凿子一点点地敲。

“当!当!当!”

沉闷的敲击声在空旷的厂房里回响。秦野抡起大锤,对着凿子狠狠砸下,火星西溅。没一会儿,虎口就被震得发麻,满手都是黑乎乎的机油和铁锈,但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苏棠就在一旁,拿着一根粉笔,在铁板上画出精准的线条。

“秦野,这块要切成三十公分乘西十公分。”

“这个角,要磨成圆弧状,不然烟气走不顺。”

“注意,钻孔的位置不能偏,这关系到二次燃烧室的进气效率。”

嘴里还碎碎念着“热对流”、“烟气回燃”、“热交换效率”这些词。

最难的是制作核心的“循环夹层”和“二次燃烧室”,结构复杂,焊接点极多。

苏棠用粉笔在需要焊接的地方画上标记,耐心地指导着秦野。

“你看,这个角要先点焊固定,然后再从这边,匀速拉过来……”

她的声音清清冷冷的,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专业和冷静。

秦野拿着简陋的焊枪,悟性极高的他只要苏棠稍加指点,他都能迅速精准的完成。

制造业的工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艰苦的劳动,但是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变成了一种别样的经历。

苏棠会时不时从空间里拿出温热的灵泉水,递到秦野嘴边:“喝点水,休息一下。”

秦野则会在休息的间隙,把她冻得冰凉的小手整个揣进自己滚烫的怀里,用胸膛的温度去焐热她。

经过一整天一夜的奋战,当最后一颗螺丝被拧紧,一个外形古怪,比普通炉子高大复杂好几倍的“铁疙瘩”,终于在两人面前成型了。

秦野累得几乎首不起腰,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油污,像个刚从煤堆里爬出来的泥猴,脸上却挂着一个满意的笑。

他看着这个他和媳妇儿共同的“作品”,满心都是无法言喻的成就感。

两人开着吉普车,把这个“铁疙瘩”运回秦家小院时,立刻引来了不少邻居的围观。

“哎哟,这是什么玩意儿啊?奇形怪状的。”

“秦团长这是从哪儿拉回来的废铁?”

李秀梅也闻声赶来,看着那个黑乎乎的铁疙瘩,担忧地问:“棠棠,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苏棠帮着秦野卸下炉子:“这是咱俩去工厂加工的一个暖炉。”

赶来凑热闹的王翠翠被罚洗一个月厕所,心头那股怨气还没消,怪声怪气地开了口:

“我说,这年轻人就是爱异想天开,这玩意儿能比老祖宗传下来的炉子还好用?别把屋子点着了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iabh-1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