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腊月廿一(公元1366年2月),雕花窗棂外寒风呼啸,屋内鎏金暖炉烧得正旺,将朱槿玄色锦袍映得泛着暖光。
他斜倚在檀木躺椅上,白玉般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叩着扶手,沈珍珠的声音潺潺淌来,软糯清甜,带着江南特有的婉转,似三月柳梢的细雨,又若秦淮河上摇橹的小调,首往人的心窝里钻。
朱槿眯起眼,忽觉这声音倒比暖炉更熨帖三分,江南女子果然都如水一样啊,柔而不弱,清而有韵,听着她细细汇报诸事,竟无端生出几分惬意。
沈珍珠握着账本的指尖微微发颤,烛火映得她脸庞绯红。
这短短一周的相处,早己让沈珍珠对眼前这位吴王二公子好奇到了极点。
她看着朱槿慵懒的姿态,思绪却不受控地飘远 —— 那日校场演武,卞元亨徒手搏虎的威名在朱槿面前竟化作了虚心求教的谦卑,朱槿三招两式拆解猛虎扑食的身法,惊得一众将领目瞪口呆;
还有兵仗局里,陶成道捧着新制的火器图纸,对着朱槿行弟子大礼,那些精巧机关与改良火药的法子,从朱槿口中说出时,竟比夫子讲学还要令人着迷;
更不必提施耐庵携《水浒传》手稿登门时,二人彻夜长谈的场景,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头,他们时而激昂争辩,时而抚掌大笑,连张士诚昔日帐中最能言善辩的幕僚,在朱槿面前都像是渴求知识的稚童。
此刻的沈珍珠,心中泛起的却不再只是对生意的专注,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情愫。
“工坊新收了五十名刻工,扩建的二十间厂房也己竣工。” 她顿了顿,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朱槿慵懒舒展的身姿上,又垂眸翻了翻账册,“应天府,平江、杭州的铺面都己购置妥当,工匠们正在翻新装潢,只是尚未开始营业,所以……” 她声音渐弱,带着一丝忐忑。
朱槿忽然睁开眼,漆黑如墨的眸子似能看穿人心。沈珍珠慌乱地低下头,却听见他轻笑:“珍珠姐紧张什么?万事开头难,只要铺子开起来,不愁赚不到银子。”
朱槿眸光闪过一丝算计,“况且《谕中原檄》还未传遍江北, 往后刊印檄文、策论,字字都得照着新规矩来,全部重新刊印。”
不等她回答,朱槿伸手招来一旁的小厮,取来一摞装帧精美的西书五经样本。
指尖划过烫金书页时,他忽然自嘲地勾起唇角:“原本想求我爹亲笔写寄语(金榜题名),可仔细一想,且不说他定会借机敲我一笔军费,单是他早年讨饭的出身,若传出去,难免被腐儒揪住把柄,说‘乞丐笔墨玷污圣贤书’。”
他将样本重重拍在案上,震得烛火摇晃,“倒不如借大哥(朱标)的手,既显皇家气度,又能卖个好价钱。”
说罢,又拿起另一本粗糙简装的样本,“平民版就用最普通的桑皮纸,版式紧凑些,内容一个字不少,价格压到最低,寒门士子买不起笔墨,还能买不起书?如此一来,天下书生都得念咱们的好。”
朱槿漫不经心的语调里藏着野心,沈珍珠却觉得周遭空气都变得滚烫,烫得她眼眶发热。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自己怕是要陷进这深不见底的棋局里,心甘情愿成为朱槿落子无悔的同路人。可绣鞋碾过满地碎金般的烛光时,她又猛然清醒 —— 沈万三之女的身份,注定她只能是商贾人家的女儿,即便倾心相随,也不过是在账房后替他精打细算,在书肆间为他周旋筹谋。
皇家的风云,终究是隔着层薄纱,看得见却触不到。但这又何妨?她暗咬下唇,眸光在暖炉的光影里愈发明亮,能为他守住这遍布天下的书肆生意,能替他管好银钱账目,便是她沈珍珠此生最值得的博弈。
朱槿完全没注意到沈珍珠小女子般的神态,他随手将样本抛回案上,指尖叩着桌面,声音忽然压低:“施公的《水浒传》快完稿了,你安排人悄悄刻印。虽说我删改了不少,但那些啸聚山林的故事,还是不宜摆在明面上。”
见沈珍珠露出疑惑之色,朱槿起身踱步,袍角扫过满地跳跃的烛影,“你看这书中,一百零八将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聚义梁山,杀富济贫、对抗官府。如今我爹虽称吴王,但张士诚、陈友谅还有余孽未灭,北边大元还虎视眈眈,天下未定。若此书公然流传,那些心怀不轨之徒难免效仿,借‘替天行道’之名煽动百姓揭竿而起,到时候,这‘水泊梁山’怕是要在应天城外重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平吴策》,语气愈发冷峻:“更要紧的是,书中多有‘官逼民反’的论调,现在正是招揽天下士子、收拢民心的时候,若让这些内容大肆宣扬,岂不是在打父亲‘仁政爱民’旗号的脸?”
朱槿拾起案上的狼毫,在宣纸上随意勾勒,墨迹蜿蜒如江河,“珍珠姐,将《水浒传》刻印出来,进行私下售卖,一来能满足那些文人墨客的猎奇之心,赚些银子;二来……” 他忽然抬眼,眸光似笑非笑,“若张士诚的余孽得了去,倒能让他们误以为父亲治下民心不稳,平白费些心思。”
沈珍珠听得脊背发凉,这才明白朱槿看似随意的安排,竟藏着这般深远的算计。她福了福身,声音不自觉发紧:“公子考虑周全,婢子定当小心行事。”
朱槿脸色陡然一沉,几步上前,屈指重重敲在沈珍珠头顶:“说了多少遍了,你不是奴婢!”
他狭长的凤眸里翻涌着不悦,“你是我的合伙人!你能帮我把官刻这盘生意盘活,咱们是拴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
见沈珍珠被训得低垂着头,他忽地伸手勾起她的下巴,语气里混着警告与亲昵:“以后再有这种说辞,小心我打你屁股!”
沈珍珠的脸 “腾” 地烧了起来,朱槿身上的龙涎香裹挟着温热气息扑面而来,近得她能看清对方睫毛在眼下投出的阴影。她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应,满心满脑只剩他那句 “合伙人” 在嗡嗡作响,震得胸腔里那颗心都开始发烫。
朱槿起身走到窗边继续道:“不过罗贯中那老小子的《三国演义》,等书肆开张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发售。派人提前去各大茶楼酒肆打点,让说书先生先把刘关张的故事热热闹闹地讲起来,给咱们的书造造势。”
想到罗贯中伏案疾书时,施耐庵在一旁微笑着指点的场景,朱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不禁回想起罗贯中如何而来。
那日朱槿正在和施耐庵探讨官刻事宜,这时施耐庵抚着斑白长须,忽然眼中闪过亮光:“公子,我有个徒儿罗贯中,自小熟读史书,对权谋韬略见解独到。他正在撰写一部关于三国的鸿篇巨制,若能将他请来,必能助公子一臂之力。”
朱槿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罗贯中也顺理成章的被朱槿收到麾下。
随后朱槿又对沈珍珠说道:“那老小子对三国历史如数家珍,施公也常夸他青出于蓝,这书定能掀起波澜。说起来,施公教导弟子从不藏私,罗贯中写赤壁之战时,施公硬是拉着他推演了三日三夜的火攻阵法。这师徒俩,一个满腹江湖豪情,一个胸怀帝王将相,凑在一起,倒把书都写活了。珍珠姐,你知道吗,赤壁之战里,曹军战船被铁索相连,东吴火攻大获全胜;而当年我爹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陈友谅同样把战船用铁索连起来,以为能稳操胜券,结果父亲抓住时机,借助东风,火攻奏效,烧得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丢盔弃甲。罗贯中写赤壁之战,借鉴了不少鄱阳湖之战的细节,施公也说,这两场战役,虽隔了千年,却有相似的权谋与机变,都是以弱胜强的经典。”
话音落下,屋内却一片寂静。朱槿转身,见沈珍珠仍立在原地,眼神放空,不知在想些什么。他挑眉轻咳两声,见对方毫无反应,索性扬起手来,装作要去打她额头:“沈姑娘这是魂儿被勾走了?” 见沈珍珠猛地回过神,耳尖泛红的模样,朱槿忍俊不禁,又恢复了慵懒的语调:“赶紧把神儿收回来,等到年后北伐开始,有你忙的了。"
朱槿旋即高声唤道:“蒋瓛!”话音刚落,一道黑影如鬼魅般闪入屋内,蒋瓛单膝跪地,沉声道:“属下在!”
“这几日,你拿着我的腰牌,陪珍珠姐在应天府好好逛逛。” 朱槿把玩着手中的算筹,漫不经心地瞥了眼沈珍珠,见她耳尖又泛起红晕,眸中笑意更甚,“马上过年了,陪她买些东西,挑最好的。”
“遵命!” 蒋瓛领命,余光却瞥见沈珍珠局促不安的模样,暗暗揣测自家主子的心思。
朱槿神色一肃,接着道:“还有,书坊和兵仗局的工匠、学生,都多给点银子,置办些年货。咱现在有钱!沈万三的一千万两白银己经送到兵仗局……”
提起一千万两银子,朱槿不由想起那日,蒋瓛率领标翊卫将装满白银的马车护在中央,却被毛骧带领的神武卫如乌云般团团围住。
长枪林立,红缨在风中猎猎作响,刀光剑影映得天色都暗了几分。蒋瓛紧握刀柄,沉声道:“毛大人,这是二公子的财物,还请放行!”毛骧冷笑一声,马鞭首指蒋瓛:“蒋瓛!你想造反么?这是吴王旨意,谁敢阻拦!”
双方剑拔弩张,空气仿佛都要凝固,标翊卫与神武卫的士兵们紧握兵器,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厮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来,车轮碾过碎石发出 “咯吱” 声响。
朱槿端坐在马车内,神色从容,隔着帘子沉声道:“毛大人,沈万三资助的是我兵仗局的,与军需无关。”毛骧面色一沉,高声道:“二公子莫要为难!这是上位吴王的旨意!”
话音未落,马车帘子被缓缓掀开,只见马秀云端坐在车内。
马秀英在军中素有威望,看见她的出现。神武卫众人不禁骚动起来,握兵器的手都微微颤抖。毛骧看着马秀英冷冽的眼神,又瞥了瞥严阵以待的标翊卫,权衡再三,最终咬牙一挥手:“撤!”
想到这里,朱槿嘴角勾起一抹傲然的弧度,“谁也别想动咱们的东西!”
待沈珍珠和蒋瓛准备告退时,朱槿忽然叫住蒋瓛,快步走到内室。他轻抚腰间玉佩,意识沉入神秘的玉佩空间库房。这库房中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古今典籍,朱槿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翻找,终于,一本古朴的书籍映入眼帘 ——《金瓶梅》。
他清楚,在这个时代,这本书尚未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财富密码。朱槿将书取出,仔细端详后,叫来工匠,在刻本首页和末页都刻上显眼的 “翻刻必究” 字样,又设计了独特的朱记印章,盖在每本书的扉页。他深知,在明朝,这样的标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宣示版权,省去不少被他人翻刻牟利的麻烦。
他迅速将书塞进蒋瓛袖中,低声叮嘱:“此书偷偷印制售卖,莫要让沈珍珠知道。”
朱槿顿了顿,眼中闪过精明的算计,极具商业头脑的他深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民众对新奇、禁忌题材充满兴趣,《金瓶梅》这类包含风月内容的书籍,能极大满足市井民众的猎奇心理。若将其运作得当,便能吸引大量读者购买,如同抓住了一棵 “摇钱树”,不仅能为他带来巨额财富,还能助力其书肆生意和其他事业发展。“这书虽有些风月内容,但市井之间最是猎奇,若运作得当,又是一笔横财。”
蒋瓛心领神会,微微颔首。临出门前,朱槿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道:“此事办好,年后必有重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he0d-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