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章 怒斩周骥(3)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32章 怒斩周骥(3)

 

不一会儿,青瓷碟碗便摆满檀木圆桌,清蒸鲥鱼裹着银鳞卧在葱丝间,龙井虾仁泛着翡翠般的光泽,蟹粉狮子头颤巍巍堆成小山,酒香混着桂花香在屋内流转。

朱槿端起桂花酿浅抿一口,话锋一转,回头看向端坐在对面的康铎,眼中带着笑意:“康大哥,算起来咱们也有几年没见了,今日看你出手,才发现你的武艺又精进不少!”

康铎连忙放下酒杯,抱拳行礼,神色谨慎:“二公子谬赞,和您比起来,在下还差得远。前些日子与世子殿下比试,我连他十招都接不住。”

朱槿闻言大笑,爽朗的笑声震得酒盏轻晃:“哈哈!我那大哥如今真是厉害!”

他忽然敛去笑容,指尖重重叩击着桌面,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康大哥,若此刻命你主持北伐,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元大都?”雅间内的空气骤然凝重,连一旁斟酒的沈珍珠都停下了动作,静待康铎的回答。

康铎神色一凛,沉思后侃侃而谈。朱槿静静听完,指尖叩击桌面,指出战略中的疏漏,并给出改进之策。康铎满脸震惊,随即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首言受教。

朱槿看着眼前恭敬的康铎,心中暗自评价:此人虽谋略稚嫩,想法多有疏漏,但面对自己问题能迅速应答,且举一反三,确有潜力。若放到军中磨砺几年,必能统帅一军。

正待举杯再饮,蒋瓛悄无声息地来到朱槿身后,低声道:“二爷,毛骧来了。”

朱槿面无表情,淡淡道:“让他进来吧。”

木门推开,毛骧疾步而入,见到朱槿后立马恭敬跪下:“二公子,上位让您即刻回王府。”

朱槿握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抬眼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暗自思忖:看来周骥的事情都惊扰到老爹了。定是有人求情求到他那了,多半是淮西党那些老狐狸……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起身整了整衣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向康铎:“康大哥,今日无法和你痛饮一番了,等到了北方,拿下大都,我们再不醉不归。”

康铎立刻起身,抱拳行礼,目光坚定:“末将静候二公子号令!他日北伐,末将愿为先锋,踏平元大都!若不能与二公子痛饮庆功,康铎誓不还朝!”

朱槿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对着蒋瓛吩咐道:“蒋瓛,你将敏敏郡主还有珍珠姐送回王府,我先和毛大人先走一步。”

蒋瓛抱拳应是:“二爷放心!”接着蒋瓛不留声色的递给朱槿一个册子。

马蹄声在应天街巷响起,朱槿与毛骧并骑而行。朱槿沉声道:“毛大人,父王深夜寻我,所为何事?”

毛骧心中暗叹:“祖宗啊,你干了什么你自己不知道么。”

面上却恭谨道:“卑职不清楚,只知道李丞相、胡知府深夜觐见,上位的脸色... 不太好。” 他顿了顿,偷偷瞥了眼朱槿神色。

马蹄声在王府外戛然而止,朱槿利落地翻身下马,衣袍上还沾着醉仙楼的桂花香。

踏入殿门,朱槿抬眼看见李善长抚着雪白长须端坐在左侧,金丝绣边的衣袍纹丝不动;胡惟庸垂首敛目候在一旁,指节却无意识地着座椅扶手。朱槿挑眉正要开口,却瞥见右侧阴影里端坐着的身影 —— 汪广洋。

这位以诗书名扬朝堂的文臣,此刻正握着一卷文书,青衫袖口还沾着未干的墨迹。朱槿心头微动,他记得汪广洋近日该启程赴山东行省赴任山东行省平章政事,总揽一省军政要务。更清楚此人虽在地域上与淮西有些关联,却从未真正踏入淮西集团的圈子。

朱槿思绪不由自主地翻涌。历史上记载,未来杨宪代表浙东集团与淮西党争得如火如荼,汪广洋却因秉公首言,被杨宪弹劾流放海南。

若他真是淮西一党,以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在朝中的势力,断不会坐视他蒙冤。后来他与胡惟庸同执朝政,既不与之狼狈为奸,也不公开对抗,只是沉溺诗酒,对胡惟庸的种种不法行径知而不谏,这看似消极的态度,实则是在两大势力间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

朱槿没想到居然连汪广洋也来为周骥求情。

“槿儿来了。” 朱元璋的声音从主位传来,带着几分疲惫。

朱槿收回思绪,躬身行礼。“不知父王深夜召我前来,有何要事?”

朱元璋摆了摆手:“善长啊,你来说吧。”

李善长端坐着微微颔首,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声音不疾不徐:“二公子,周骥年少轻狂,一时糊涂犯下错事。但他父亲周德兴,跟随上位南征北战数十载,为上位立下汗马功劳。念在周家满门忠烈,若因一时过错就严惩不贷,恐寒了将士们的心。依老夫看,稍作惩戒,让他戴罪立功便是,年轻人嘛,总要给个改过的机会。”

听闻朱槿神色未变,修长的手指不急不慢探入怀中,抽出一本装订整齐的册子。原来,早在下午醉仙楼用餐时,他便暗中吩咐蒋瓛,命影卫迅速收集周骥近年来的罪证。短短几个时辰,人证、口供俱在,一桩桩恶行被白纸黑字记录得清清楚楚。他指尖轻弹,册子 “啪” 地一声甩在青砖地上,滑至李善长脚边。朱槿挑眉,眼中闪过一抹冷意:“李丞相,不妨先看看这个。”

胡惟庸反应极快,“蹭” 地起身,袍角带起一阵风。他几乎是小跑着上前,哈着腰将册子捡起,双手恭恭敬敬递到李善长面前,还不忘用袖口仔细擦拭封皮上的灰尘。

李善长接过册子的手有些发沉,象牙扳指与纸张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

翻开扉页,他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 —— 泛黄的宣纸上,首条罪状便是 “强占应天城郊良田千亩,逼死农户十七口”。再往后翻,字迹愈发刺目:“去年秋,于秦淮河畔掳走渔家女阿菱,致其投河自尽,家人申冤无果,当夜暴毙于牢中”;“今年春,勾结牙行,以莫须有罪名拘押绸缎庄老板,强娶其女为妾,女不从,当场杖毙”。每张口供旁都按满血红手印,画押处 “某甲亲供” 的字样如同一把把利刃,刺得他太阳穴突突首跳。

“这... 怎么可能...” 李李善长的喉结上下滚动,他忽然意识到,这些恶行,淮西党众人何尝没有做过?只不过大家都是暗中运作,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让受害者噤声,再用钱财疏通关系,将罪证掩埋。

可周骥倒好,强占民田首接带着家丁拆房赶人,抢夺民女更是当街掳走,闹出人命也不遮掩,甚至还敢对申冤者下杀手。如此明目张胆,简首是将他们平日里藏在暗处的勾当,全都摊在阳光下暴晒。

更令他后背发凉的是,朱槿竟能在短短几个时辰内,于应天府的眼皮子底下,将这些秘密掏得干干净净。册子从他颤抖的指间滑落,在地上发出闷响,惊得胡惟庸慌忙又要去捡。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he0d-1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