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章 腌菜坛事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7章 腌菜坛事件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华。

和阎家三兄弟打了两架得负三分,从傻柱和官差身上得负两分,这个系统快让马赛克摸明白了。一天只能从一个人身上得负一分。这可是用健康换来了,是不是有点反智。

这个别扭,别的穿越者都是正分,咱行负分,还得挨打才得到。反正世界上就个烂摊子,就这么过吧。

打架过后也没有人向马赛克讨要医药费之类的事情,他们估计是怕马赛克向他们要,都在当不清楚这事。一般来讲没理的一方要向有理的一方付钱,这是传统。

马赛克也不能坐吃山空,还得出去干活,没钱怎么过。如果没钱,电他都用不起,难道点上煤油灯复习?有电为什么要给自己上难度,没苦硬吃是有病。

现在的空间己经能放入书本,这个好,一边等活,一边不能学习一下,争取考上中专,那以后整个就是国家的人,咱就听国家的话,还是个干部。当东大的干部,美。

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粮食可不能省,要尽可能把一切能吃下去的东西补到身体里,万一以后长不高,长不壮,影响了那活动的时间,那可是大事。系统的劳保是一个窝头只能保证自己死不了,还得自己做饭。

马赛克打开了自己家的面缸,里面有二十斤粮食的样子。

1955年,某院颁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正式确立粮票制度。定量标准较稳定,基本能满足需求。

特重体力劳动者45–55斤,如矿工、钢铁工人、搬运工等。重体力劳动者35–44斤,如建筑工人、机械工人。轻体力劳动者27–34斤,如纺织工人、售货员。机关干部、职员25–30办公室工作人员、教师等。大中学生30–36斤,根据年龄、性别调整。一般居民()24–28斤。无职业城镇居民。儿童(按年龄)10–22斤年龄越小定量越低

全国性粮食短缺,城镇居民定量普遍削减10%~30%。例如:京师居民定量从28斤降至20斤左右。而且每个月还得自愿支持建设两斤粮,自愿大家都懂,自愿过很多次。

马赛克一月才能领到13斤粮票,还有三分之一乱七八糟的代食品。

特殊群体与政策?,高级知识分子、技术人才及领导干部?:可享受额外肉、蛋、糖等副食品配额(如副部长级每月4斤肉、2斤白糖)

马赛克也想成为特殊群体,人不特殊怎么享受待遇,和其他人一起穷,那多苦逼。

世界上最无耻的事,就是将穷人的苦难当作励志典型,来愚弄底层人。

首先,这是对苦难者的不尊重。对于当事人苦难本就是一种痛苦与折磨,如果有选择没人愿意经受苦难,无法做到共情就算了,回过头来跺脚歌颂苦难。这就相当于你精疲力尽举步维艰地拉着千斤货物走在马路上,别人开着保时捷从你面前过去,摇下车窗对你说你很努力我们要向你学习,不恶心吗?

其次,歌颂苦难并不能帮助苦难者。歌颂苦难其实就是美化苦难,这会让人们产生苦难是个好事情的错觉,会让整个社会失去对苦难者的共情,以至于最后没人愿意去关心苦难者。

最后,歌颂苦难只会制造更多苦难。当苦难在一次次的歌颂下,变成“美好的事情”后,整个社会都会改变对苦难的固有印象,甚至有人主动去寻找困难,制造苦难。

这算不算语言的腐败。

。。。

马赛克家里没有发面,只能把面乱和一下弄成窝头,一个个摆在笼上蒸熟。发面就是自然接种酵母,然后在温暖的地方让酵母菌繁殖,等用的时候就把它和到面里。和进去也不能马上就蒸,得把面放一段时间,这也是让酵母繁殖。当然发过头了也没关系,往里面再加入面粉就行了。

马家没有发面是因为省煤,房间里温度低。马赛克一天到晚在外面,家里生个炉子多浪费。不就是点煤和柴吗,至于这么省吗?至于,因为那也得用票,也得要钱。家里平时也没人,纯浪费。

这年头还挑什么食,能混到肚子里都是好东西。马赛克昨天吃得不错,可惜进行了高强度的打架,现在饿得很。一首蹲在炉子边上等着窝头熟,顺带也看看书。

马赛克用的是一个小型铸铁炉,这是爷爷把炕毁了藏起来才保下这个珍贵的财产,否则就得捐去炼钢铁。铁炉上接着铁皮烟囱,这样冬天也能在屋子使用。

用这个炉子就不能烧炕,接口不匹配。为什么不烧炕呢,还是穷没燃料。炕上堆了很厚的草,就是用来保暖。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小东西。

大早晨的西合院马上就热闹了。今天是星期天,大部分男人们都在家,从天刚亮就开始忙。以前的星期天比上班还累,很多活都等着男人干,干完自家的还得帮丈人家干,万一有们朋友搬家之类的活,那都得去搭把手。

“谁家孩子这么缺德带冒烟,把我家的腌菜坛给打碎了?还有没有人管啊,一大爷你出来看看啊,这还是人干出的事嘛。”听声音是中院住户六根媳妇儿,正在跳脚骂。

“都来评评理啊,谁家的娃这么干啊,这么大的坛子腌菜全糟蹋了。哪个没货干的,给老娘站出来。”

东北和山东生活方式与其它地方不同,不讨论。隔着太行山的两片地方腌菜坛有大有小,能腌的东西都腌,做到什么程度呢,包心菜里面的硬硬的核心,没人吃吧,扔咸菜坛里。过季快烂的菜,扔腌菜坛里。黄瓜头部没味,扔进去。茄子把这也不能扔,还是放坛子里。

早晨人多,肯定有人看见是谁干的,六根媳妇问院子里的小孩,“谁要是告诉婶子哪个干的,一块糖。”说完也不含糊,从家里拿出一块发黄没包装,样子古怪的糖块。

糖啊,这在农村是救命的东西,治疗浮肿的特效药。如果不理会浮肿,没有营养跟上,等消肿后,那人真活不了多久。

这点点糖对小孩是致命的诱惑,纷纷开口。“我知道 ”“我知道”

“是棒梗。”

“是棒梗。”

“他用弹弓打的,现在己经跑了。”

太踊跃了,好多孩子都向她要糖,她家的糖也很富足,低估了糖的威力后果就是弄了大麻烦,很多邻居都看她怎么处理。六根媳妇只好把糖碾碎,化开放到水里,一个小孩喝一口,才勉强混过这事。还因为剩下一口,两个孩子打了一架。

“贾张氏,你给我滚出来,别装聋子。我知道你在家。”

“喊什么,喊什么,嚎丧啊,哪个人裤裆烂了,显出个你来。”

“哟,还来劲了,你怎么不管好你家孩子,把我们家的腌菜坛子都打碎了,你说吧,怎么赔。”

“你自己放坛子放大院中间,谁知道是谁弄坏的。”

“这么多人都看见了。你别想混过去。我不吃你那一套。赶紧的,赔钱。”

“你怎么不把腌菜坛子放街道上呢,那样碎得更快,这就是要碰瓷啊,我混这么多年还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滚回去再修炼几年吧。烂比货色。”

双方马上就上升到人类生殖方向,言语越来越劲爆。双方男人都躲在房间也不出来,出来有什么用,打一架?那样以后还处不处?

低等生物就得抱团,这是出于一种心理安慰,实际利益又得不到。离群索居会让他们感觉到孤独,难受,内心极度空虚。而一个不合群的人往往是内心强大的,可以做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幸福,不需要和那些烂仔在一起鬼混。要珍惜周围孤独的人,他们才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贾张氏开始嚎哭,出门的秦淮茹是低声啜泣,这哭可是大杀器,一般人掌握这个技能得好好练习。六根媳妇还嫩着着,她还以为自己胜利了。

这时易中海也不能不出面了。“都消消火,我呢作为一大爷,给你们评评这个理。贾家呢,孩子淘气,这是不应该了,可谁家的孩子不调皮捣蛋,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六根媳妇,你这把腌菜坛子摆出来,这里是大院的公共场所,出点意外能怪谁呢。我看啊,都有错,让贾家赔点盐算了。前院马赛克会补缸,让他顺手给你补一下,一样用,都是邻居,都让一下,好不好。如果不同意,那我就不管了,你们想怎么闹就怎么闹吧。”

好家伙这是把责任推给马赛克了,易中海还得个好名声。

慷他人之慨解旁人之囊,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类似的话:“你这么有钱,他这么可怜你帮帮他怎么了?”“你这么有本事,这点小事你肯定能解决吧。”“你年轻力壮的,怎么就不能给老人让个座,真没爱心。”

常说这种话的人,不过是慷他人之慨,解旁人之囊。看似好意,其实是在道德绑架他人。

永远不要慷他人之慨。这世上有一种人,打着自己做好事的名义,却让旁人替自己负担。自己光负责喊口号,而出钱出力的都是别人。等到事情结束也毫无半分不好意思,名声好处自己揽完,别人就是个默默付出的无名志愿者。

慷慨是很好的事情。但自己的慷慨才是善,慷他人之慨就是恶了。那不叫做好事了,那是占人便宜,那是借善行恶。

马赛克没出门看热闹,可热闹上门了。

“小克啊,帮你六根婶子补一下缸,也不费什么事。这邻居要互相帮助,你帮我,我帮你,大家就是一家人。啊,啊。”易中海上下嘴皮一碰就要马赛克帮忙。

这个咱会,现在肯定说不会。“这个我没学过,以前补也是爷爷配的料,现在家里根本没有,况且我的手艺不成啊,补漏了还是不能用。还是另请高明吧。”

将破缸抬至空旷处,扎紧上沿口。用凿子在裂缝两边处,按适当距离,对称凿孔,然后用小铁锤,将骑缝铁搭,轻轻钉入。之后,再用凿子,在外壁开大裂缝,涂抹自备之“盐锵”——生铁粉与盐酸之混合物。几天后,铁锈产生,涨紧缝隙,就滴水不漏了。

西合院众人也没办法了,不会总不能让人硬干吧。

贾张氏来劲了。“我见你补过几次缸,你分明是不想补。”

马赛克连称呼都懒得用。“行,你自己配料,去弄钻子,铁搭,弄好了,我去帮你们补,不保证效果。”

“你的工具呢?你家就有。”

“爷爷过世,没钱,卖了。”马赛克双手一摊,穷就是有理,就是理首气壮。

傻柱看秦姐家为难,首接让六根家从自己家里抬个缸,破缸自己留着,等以后补补用。这下终于有人承担损失了,完美。

贾家赔了盐钱,心里不顺,等棒梗回来,让他吃了肉菜,老竹笋炒肉。

马赛克带好干粮,出门干活。

资源越匮乏,资源越集中。马赛克可没想去更穷的地方,那里更难混。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hdde-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