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七,太极宫飞檐下的铜铃在烈日中轻晃。李渊颤抖的手将传国玉玺按在黄麻诏书上,丹墀下三百玄甲军的横刀映着血色残阳。"立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军国庶事悉委处决。"诏书落地时,李建成的冠冕正从偏殿梁上坠落。
长孙无忌接过诏书时,袖口还沾着玄武门的血渍。他的佩刀缠着突厥狼头图腾,正是三日前射杀李建成的信物。"臣代太子谢恩。"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金吾卫骚动。
薛万彻兄弟持剑闯入时,尉迟恭的铁鞭己横在阶前。"逆臣安敢放肆!"鞭影过处,薛万彻的护心镜被砸出蛛网裂痕。这位曾在洺水之战单骑救主的猛将突然跪地,将染血的横刀举过头顶。
魏征俯身捡起散落的《谏太宗十思疏》草稿,指腹抚过"傲不可长"的墨迹。"太子容臣一言。"他的衣袖扫过李建成的冠冕,"当年齐桓公不计管仲射钩之仇,方成就春秋霸业。"
李世民突然大笑,震得殿角铜铃作响。"朕要的不是忠臣,是魏征这样的镜子。"他接过奏疏,目光扫过"乐不可极,志不可满"的谏言,"即日起,郑公为谏议大夫。"
八月初八,李渊在海池泛舟时接到禅位诏书。池中鸳鸯惊飞,他的《汉书》批注本掉进水里,"文景之治"的字迹在涟漪中渐渐模糊。"二郎要的,终究还是这把龙椅。"
次日寅时,李世民在承天门城楼接受百官朝贺。二十八宿仪仗分列两侧,新铸的"贞观通宝"在晨光中泛着青芒。"封长孙无忌为赵国公,房玄龄为梁国公,杜如晦为蔡国公。"
当读到"尉迟敬德为鄂国公"时,这位玄武门的杀神突然跪地:"臣请辞去右武侯大将军之职。"他的铁鞭重重磕在汉白玉阶上,护心镜映出太极宫斑驳的血迹。
李世民将《李卫公兵法》放在他掌心:"朕要你去守九成宫。"丹凤眼掠过尉迟恭腰间的三棱军刺,"那里,可比玄武门更险要。"
薛万彻接旨时正在擦拭横刀,刀身映出他脸上的箭疤。"臣愿往朔州。"他的甲胄还带着突厥人的血渍,"替陛下守住漠南第一道防线。"
贞观元年正月初一,太庙的祭鼎升起袅袅青烟。李世民身着衮冕,冕旒十二旒珠玉轻晃。他的龙靴踏过玄武门青石板,血迹己被千年的晨露洗成淡赭。
"传郑国公魏征。"李世民的声音在太庙回荡,惊起檐角栖鸟。这位曾为李建成心腹的谏臣伏地不起,手中捧着《十渐不克终疏》。
"朕要你监修《隋书》。"李世民将兔毫笔递过去,笔尖还带着李建成的血渍,"记住,史书是写给后人看的镜子。"
李世民登基后,他也不曾想到一场危机来临。
贞观元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二十万铁骑饮马渭水。长安西市的胡商连夜卷铺盖逃离,朱雀大街的酒肆挂出"暂歇客"的木牌。太极宫的飞檐下,李世民正在擦拭横刀,刀身映出他紧蹙的眉峰。
"陛下,尉迟将军在泾阳斩敌千余。"房玄龄将战报放在龙案上,《李卫公问对》的批注被冷汗浸湿,"但颉利主力己至渭水北岸。"
李世民突然将横刀插入剑鞘:"传高士廉、房玄龄、李靖、尉迟恭、程知节、秦叔宝。"他的龙靴踏过玄武门青石板,血迹己被晨露洗成淡赭,"朕要去会会颉利可汗。"
渭水南岸,李世民的六骑剪影映在血色残阳中。颉利可汗的狼头大旗在对岸猎猎作响,二十万铁骑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半边天空。
"可汗背弃武德五年盟约,难道不怕天谴?"李世民的声音在河面上回荡,手中横刀缠着突厥可汗的狼头图腾——这是三年前玄武门之变时,常何从突厥使者处缴获的信物。
颉利可汗的马刀指向长安方向:"唐皇若愿献金帛三十万,本汗可退兵。"他的狼皮甲胄上,还留着尉迟恭在泾阳之战时的箭痕。
李世民突然大笑,震得岸边芦苇簌簌作响:"朕若要战,此刻二十万唐军己渡河!"他的手指划过《贞观政要》的"安边"条目,"但朕念草原儿女亦需休养生息。"
话音未落,南岸突然旌旗招展。李靖的玄甲军从芦苇荡中杀出,秦王破阵乐的鼓点震耳欲聋。颉利可汗的战马受惊嘶鸣,他的狼头金冠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唐皇真乃天可汗!"颉利可汗突然下马,将马刀插在岸边。他的狼皮靴陷入湿泥,"本汗愿与陛下结渭水之盟。"
李世民将《汉书·匈奴传》放在便桥上:"朕不要金帛,只要可汗记住——"他的手指划过"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批注,"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就在颉利准备签字时,西北方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三百青铜卫士如神兵天降,甲胄在夕阳下泛着幽光。他们的战马装备着机关马镫,青铜战鼓发出摄人心魄的轰鸣。
"突厥人听着!"银甲小将挺枪跃出,枪尖挑着颉利可汗的狼头金冠,"朔州大营李宽在此!"他的枪杆缠着灵霄畿宫的青铜纹章,正是三年前邹辰赠给他的信物。
颉利可汗的瞳孔骤然收缩:"你父亲可是秦王府李......"话未说完,李宽的银枪己穿透三名突厥勇士的咽喉。青铜卫士的陌刀阵如秋风扫落叶,改良后的震天雷在敌阵中炸出连环火光。
李世民的横刀突然出鞘三寸。他从未见过如此精良的甲胄与兵器,更令他震惊的是,青铜卫士的陌刀上刻着"灵霄畿宫"的篆文,与宫廷秘档中记载的上古神宫别无二致。
"撤!"颉利可汗狂吼着掉转马头。二十万铁骑在青铜卫士的神威下溃不成军,狼头大旗坠入渭水。李宽挺枪立于浪涛中,他的身影与灵霄畿宫壁画上的战神重叠,手中震天雷的火光映得"天可汗"三字发亮。
当夜,长安百姓在朱雀大街燃起篝火。李世民的车驾经过时,一位老妇人突然跪地:"陛下真乃神尧再世!"她的竹篮里,装着从突厥营地捡回的青铜纹章。
太极宫的书房里,李世民反复着李宽遗落的银枪。枪杆内侧,一行青铜铭文若隐若现:"贞观元年,灵霄畿宫赠。"他的目光投向玄武门方向,那里的青石板上,新的血迹正在月光下凝结。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h0fa-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