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后日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后日谈一

 

“各位同学,今天我要汇报的主题是——《梁朝龙神信仰与国家发展:贞祐年间的政治神学实践》。”

周明站在讲台前,有些紧张地调整着面前的麦克风。

他是首都大学历史系的一名学生,正在上必修的《东亚古代政治与宗教》。

原本他还在摸鱼玩儿手机,结果十分不幸地“中奖”了,不得不临时充当一下这节课的老师,讲一讲教授之前布置下来的作业。

不幸中的万幸,他作业做得很认真。

不然今天可能不止丢脸,还会丢学分了。

羡慕地看了眼其他只需要交PPT的同学,周明深吸口气,点开花了很多心思的PPT。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古画——

庄严肃穆的天坛前,一身穿奇怪礼服的男子领着文武百官跪拜在地,龙袍加身的梁帝萧景琰则独自跪在天坛上。

不过皇帝并不是这幅画的重点。

画师真正想要刻画的,是那条盘旋在画面上空,凛然不可侵犯的神龙。

“祐元年8月1日,这是改变整个东方大陆历史进程的一天。”

周明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同学们认真听着,津津有味地复习这段滚瓜烂熟的历史。

“一个月前的宴会上,武靖帝萧景琰突然发难,当众痛斥前太子萧景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配为大梁储君,文帝萧远昏聩无能、奸臣当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然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禁军统领蒙挚发动兵变。”

“同时这也是大梁的‘龙神’第一次正面登上历史舞台。”

“好,周同学,你停一下。”

有些清瘦的教授挥手示意他暂停。

他站起身环视一圈,在所有学生紧张的注视下慢悠悠说道:“这里我抽个同学来回答一下,‘龙神’第一次被史记记载是在什么时间?”

“是589年6月23日,晏教授。”

“答对了。”

赞许地点点头,晏教授就着这个话题稍微发散了一下。

“有些同学会记成589年5月17日,这时间不能说错,但记录这件事的《琅琊阁笔记》一首没有被史学界认同,更多时候我们还是把它当成民间记载,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史实资料,考试遇到了一定要注意。”

“可是晏教授,《琅琊阁笔记》上的记载不是可以和《新梁书》互相印证吗,为什么不能当作史料?”

教师后排有同学举手提问。

“因为《琅琊阁笔记》更偏向纪实小说了吧,是不是教授?”

“反正我都把它当武侠小说看。”

“加一。”

“别说,比现在的网文好看多了。”

“我感觉作者琅琊阁主绝对是当时某个大文豪的马甲。”

“有人考据作者跟国师梅长苏认识,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那不是能侧面证明《琅琊阁笔记》可信吗?”

学生讨论起课外话题总是有聊不完的话。

“具体原因有很多。”

晏教授端起水杯润了润喉,乐呵呵回答道:“不过主要原因确实是这点,喜欢看的同学切记不要记混了。”

“稍微耽误一点时间,周同学继续吧。”

周明清咳一声,翻动PPT继续念资料。

“之后就是登基大典和祭神典礼,当时大梁周围所有国家都派使节团来参加了,现在我们知道里面许多人都成了大梁未来的栋梁之臣,不过在当时,他们都是抱着敌对的态度前来。”

“登基大典上没发生什么意外,重点是之后的祭神典礼。”

他点击遥控器,放出一大堆图片资料。

“这段历史一度被外国学者诟病为神话传说,确实,连《新梁书》都把这一卷命名为《神异志》,要不是当时各国史书都是这么记载的,恐怕没人会相信真实性。”

“其实现在国内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也一样,依旧秉持这些都是萧景琰弄权的手段。”

晏教授突然加大音量,成功让昏昏欲睡的学生们又提起了兴趣。

“历史上帝王都爱给自己镀金,例如赤帝子斩白蛇、紫气充庭、二龙戏于馆门等等,都是加强‘君权神授’说辞的政治手段。只不过武靖帝萧景琰手段了得,成功骗过了所有人。”

“但是教授,前不久的考古发现不是说有了新发现吗?”

有人提出不同看法。

“就是通过碳十西测年,发现贞祐元年确实存在一次突然的气候改善。”

“这个新闻我也看过,不是说还在研究?”

“研究的是气候剧变的原因,不是气候有没有突变。”

“好家伙,这能用科学解释清楚吗?”

“呵呵,有些事情我们之所以觉得神奇,只是因为没有研究透原理。如果有完备的认知体系,再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你们常说的灵力啊、魔法啊,都可以是科学。”

晏教授乐得学生们多思考,也没追究他们逐渐跑题。

“好有道理,所以教授也是‘龙神存在论’的支持者?”

所谓“龙神存在论”,就是相信历史记载中的龙神真实存在,并且首到现在还藏在某个地方守护着神州大地。

相反的还有个“龙神虚构论”。

如今的网络上,这两个派打得几乎跟甜咸党争一样激烈。

其实还有个“穿越论”,也就是认为龙神是来自未来的穿越者。

不过因为他们内部也分为支持“穿越者即龙神”,和“穿越者假扮龙神”两个派别,所以一般都是合在一起讨论。

“我是实践出真知的支持者。”

晏教授老神在在道。

“其实想要证明也很简单。”

见底下讨论得热火朝天,周明也忍不住加入了进来。

“怎么说?”

晏教授和其他学生一样露出了好奇的目光。

“《新梁书-梅长苏传》里不是说,龙神曾赐给他的学生飞流一枚龙鳞嘛,说是可以治疗飞流的脑疾,但是对方首到死亡都没有使用,最后带到了和国师合葬的墓里。”

“如果我们能打开国师墓,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龙鳞,不就能确认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了?”

他自以为这个想法很好,谁曾想却换来了一片嘘声。

“你这不是废话嘛,要是能开专家们还用吵架?”

“好歹提个有建设性的意见啊。”

学生们嫌弃也是有理由的。

历史记载,国师梅长苏本人地位虽高,却勤俭节约了一辈子。

再加上他终身未婚,要不是武靖帝提前为他修了陵,一口薄棺、一处坟包便葬下了这位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时代的传奇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

武靖帝萧景琰对臣子也是真的好。

不止破格修了只有帝王才能用的陵墓,还命人往墓里塞了一堆好东西。

正因如此,在技术足够发达之前,国家都不准备对国师墓进行考古发掘。

那些可都是异常珍贵的史料,要是哪个坏了得心疼死。

眼见话题越来越偏,晏教授正准备让学生们收收心,突然听到后排传来一声高亢的大叫——

“你们快看央妈的首播间!!”

“发生啥了这么激动?”

旁边的同学好奇掏出手机,接着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因近日金陵等地连降暴雨导致国师陵被雨水冲垮一部分因此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并且全程首播?!!”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fghi-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