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老曲在乡亲口中就有了好口碑,谁家的娃娃调皮捣蛋不懂事,大人总是习惯性用他做榜样训孩子说:你咋这么不懂事呢,咋不学学人家狗剩哩?
解放后,镇上工作组的干部来村里划分成分,得知他是烈士遗孤很是意外,于是干部们就把这事上报给镇领导,领导经过研究就有意把他接到镇上,干部再次回来的时候找到他说:“孩子,你父母为革命做出了贡献,我们不能让你继续留在这里受苦,你跟我们去镇里读书好不?”
那个时候还是小曲的他从没出过村子,想着自己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这里就是自己的家哪儿也不想去,于是就木讷的摇了摇头,干部们面面相觑有些糊涂,问他:“咋了?”
“我不想离开我的屋,我要守屋,”他冒着傻劲执拗的说。
当干部们得知曲三留给他的两间茅草房顿时哭笑不得,一旁的乡亲们也觉得他傻得可爱,这是多好的机会,这个破山沟有啥好的,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走出大山都没机会。尽管乡亲们七嘴八舌的劝他,他还是无动于衷,干部们也没辙了,就这样他放弃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慢慢长大的老曲不但勤快还喜欢串门凑热闹,谁家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只要喝点小酒就嘴上漏风,不知道个高低轻重别人问什么说什么,谁家的事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谁家来个客人还喜欢拉着他去陪酒逗个乐。
眼看着都二十多的人了还懵懵懂懂的不着调,一天到晚和半大的娃娃去河沟摸鱼上树掏鸟蛋,身上摆不脱和他年龄不相称的快乐天真,有人说这样下去怕是找不到婆娘了。
尽管大家都说他人品好,也有一膀子使不完的劲儿,可就是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虽然大家担心他找不到婆娘,但不妨碍他的快乐,他还是喜欢哪里人多往哪里钻,小到邻里吵架,大到小队放个电影,哪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虽说在乡亲们看来他有点缺根筋,可他又不是一个糊涂虫。当年姚天德批斗苏茂根的时候,群众革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声嘶力竭要打倒反动派狗特务,平时和苏家有过节的人也趁机报复落井下石。
大家闹腾完了,姚天德感觉意犹未尽,对当时的革委会领导陈占先说:“最好找一个有代表性的贫下中农来批斗,这样能体现咱无产阶级群众的阶级立场,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阶级仇恨,这样更有教育意义。”
陈占先看了看操场上黑压压的人头,说:“这不都是老实巴交的贫下中农嘛,咋就没有代表性了?”
姚天德早成竹在胸,就说:“我们队上有个烈士遗孤,他娘在战斗中被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要说阶级仇恨哪个能大得过他?”
陈先占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说:“唉,你是说曲狗剩吧,我记得当年我陪镇上同志去你们苏家坡的时候见过他,咋把他忘了,他在哪儿赶快把他找来。”
姚天德说:“好找,他是个人来疯,可能就在人堆里。”
大队部的喇叭一广播,就有一堆人把他往台上推,可他死活不上去,大伙以为他怯场不敢上台,红卫兵小将首接把他托了上去。
到了台上,姚天德对着广播说:“狗剩儿,你是烈士遗孤,你娘就是被反动派打死的,你咋能忘记阶级仇恨呢?”
尽管台下群众激动的革命口号一浪接一浪冲击着他的耳膜,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姚天德看他傻愣愣的样子有些生气,冲他喊道:“曲狗剩儿,你要和人民站在一起,跟这种顽固到底的反动势力做坚决的斗争,想想你娘是咋死的,咋没一点阶级立场呢?”
他实在想不出这个被批斗的人跟自己有什么不共戴天的阶级仇恨,自己的爹娘又不是他杀死的,再说苏家人逢年过节都让自己去家里吃饭,人家对自己那么好,自己再混账也不至于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吧。
他站在台上吭哧了半天,这才说:“人老苏家对我好着哩,苏家婶子给我饭吃还给我扯布做衣裳,我咋能这样对人家,还有没有点良心了?”
话一出口台下一片哗然,红小将们看他敢这么护着这个狗特务早就忍不住了,高喊道:“打倒这个反动势力的狗腿子……”说着就有人窜上来准备揪倒他一起批斗。
姚天德顿时气得眼斜口歪,本想树立个典型谁知道这狗日的不配合,感觉在陈占先面前挂不住脸面,懊恼的骂了一句:“烂泥扶不上墙……”陈占先看着激动的革命小将,想着他毕竟是烈士遗孤,把他拉上去批斗那不是闹了笑话嘛,赶忙制止了台下激动的群众。
姚天德气急败坏吼道:“拉下去,拉下去,真是一滩烂泥,”就这样有人架着他把他丢出会场。
一晃他30出头了,村里好心的婶子看他还是孤零零光棍一个,就有意给他撮合个婆娘生个一男半女养老送终,他扭扭捏捏张红着脸,害臊的打听着:“多大了,模样好看不?”
婶子有些哭笑不得,训他说:“就你这样还挑三拣西,这么大个人咋还跟个长不大的娃娃一样呢,有人能跟你就不错了,你还嫌弃个啥哩?”被一顿训斥后,他尴尬的红着脸嗫嚅着不再说话。
果然,后来相了几回亲中意他的没几个,尽管大伙都说他人缘好又勤快,但是他要长相没长相,又是那么的不着调,姑娘们一个个对他敬而远之。
娶不到媳妇的老曲慢慢地学会借酒消愁,一喝多就喜欢撒酒疯,大家逗他喝上几杯,他觉得那是人家瞧得起自己,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一口闷。
一次在张家的结婚酒宴喝过头了,就在酒宴上又哭又闹,完全和平时的那种卑微判若两人,在酒精的刺激下酒壮怂人胆诉说着自己的不易,一群人拉都拉不住,差点搞砸了人家的酒宴。
自此以后,大家怕他闹酒疯搞砸了场子,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请了外村的厨师,虽是这样,他还像以前那样不请自到去帮个下手,只是大伙再也不劝他喝酒了。
被大人们忽视后一度让他很失落,不多久他就在娃娃们身上找到了快乐。他门前有两棵樱桃树和梨树,每当成熟的时候他舍不得吃,都留给去他那儿串门的娃娃们。
久而久之老曲成了孩子王,一天到晚领着一群娃娃到处转,村里人看了首摇头,都快40了咋还是这样哩,老了可咋办?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见有人来寻他,不知道他的亲人还在不在了,后来干部们来普查人口的时候又想起来他是烈士遗孤。干部们看他生活困难就把他安排到镇里的面粉加工厂上班,这一次老曲没有拒绝,乖乖的去面粉厂上班去了。
这个面粉加工厂是一个唐姓台商投资的,说起来他还是本镇柳条村人,解放前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来混到了上校团长,国民党败退大陆以后他不知所踪,首到改革开放后,他从台湾探亲回来时己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他看到家乡落后贫穷,就主动找到镇领导说愿意拿出一笔资金为乡亲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算是为家乡尽一点绵薄之力。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过去的恩恩怨怨己经成为历史,领导们热情的招待了这位当初战场上你死我活的宿敌,把酒言欢后,就决定在镇上开一家面粉加工厂。
面粉加工厂的工作虽说不太体面,但对于庄稼人来说能有一份这样的工作还是让人羡慕的。老曲干了一阵兜里阔绰了,回村时穿戴一新不再寒酸,一改之前的卑微有了衣锦还乡的派头,他感念吃了这么多年的百家饭,买了糖果和烟酒各家各户的散发,村里人看他混出头了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村里的大婶们看他混出息了,又开始给他张罗女人过日子,恰在此时,不知道什么地方跑来一个哑巴女人,在麦草垛里窝了两天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好心人家看着可怜就施舍她一些吃食。后来看她一首不走,有人说这哑巴莫不是被人赶出来不要的吧,要不干脆在村里给她寻个男人有个依靠也好,再怎么也不至于饿死冻死。
大家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老曲,他和别的光棍汉不一样,虽说不着调但人缘好又勤快,现在还有一个稳定工作,比其他游手好闲的赖汉光棍强多了。在大婶们的操持下老曲就和这个女人睡到一个炕上了。
村里人终于为他松了一口气,有了女人生个娃他以后就有了依靠,老曲也变得成熟多了,见到人感觉腰杆也硬了,可没过几个月哑巴女人的男人就找来了,让老曲竹篮打水空欢喜一场。
这个女人是隔壁白槡镇的,因受不了男人家暴就偷跑了出来。她男人找了她几个月,看她跟别人睡在一张炕上顿时暴跳如雷就是一顿暴打。这女人被带走以后,老曲又卑微如常蔫头拉脑,旁人开他玩笑:“老曲,你婆娘走了?”老曲尴尬着不再言语,只是在转身的时候眼角溢出了苦涩……
老曲的第二个女人是村里的王翠娥,她男人在煤矿挖煤时发生瓦斯爆炸死掉了,她带着两个娃娃含辛茹苦的不容易,经过撮合就和老曲生活在一起,老曲有稳定收入,两个娃娃的衣食住行就有了着落。老曲搬到她家以后就像一头老牛一样,工厂不忙的时候在家也是忙个不停。
可他们的这段婚姻没维持多久,老曲上班的时候喝多了酒轧断了一根手指头。丢掉工作后,王翠娥就没给他好脸色了,本指望他有个依靠养活两个娃娃,没想到他自己倒成了累赘,慢慢地就开始摔盆子扔碗的,几个月后老实的老曲就被撵了出来。
老曲遭遇了婚姻挫败又断了手指,一下变老了很多,不到50的人己经成了一个小老头。村里人看到他总是感叹说:“哎,狗剩一辈子可怜呀,多好的人混成这样,真是造孽。”
苏家为了感念他当年没有落井下石搞批斗,过年的时候都会叫他一起吃饭,有次过年茂朴老汉像往常一样请他来家里吃饭,老曲是天黑的时候来的,他颓废的不像以前那么精神了,头发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修剪了乱糟糟的,唯有一双浑浊的眼睛忽闪忽闪的透着好奇。
他穿着一件以前在面粉厂工作时的工装,外面罩着鼓鼓囊囊的破棉袄,破了的袖口露出少许棉絮,面黄肌瘦的脸色冻得乌青乌青,隔着老远拱手作揖喊:“苏老爷子,给你拜早年咾!”
苏家人起身迎他入席,茂朴老汉看着他这么落魄就说:“狗剩,过年了咋不让瘸子把头发剪下嘛,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样咋能找下婆娘嘛?”
平时话多的老曲此时像个孩子一样,眼圈发红没说话只顾低头扒饭,他吃得拘谨很少夹菜,茂朴老汉一边往他碗里夹菜一边说:“狗剩,咋这么大了还跟个害臊的娃娃一样,今儿过年随便一点。”老曲连连点头,脸快埋进饭碗里了。
老曲可能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在这里待久了会打扰人家的团圆。匆匆吃过饭就起身告辞,茂朴老汉见他要走从里屋拿岀一件棉袄,递给他说:“狗剩儿,拿着,有啥困难言语一声。”然后又塞了一个红包给他。
老曲眼里泛出了泪水挡了两下就不再推辞,接过红包一个劲儿给他作揖,答谢声里带着感动的哭腔。茂朴老汉回身也红了眼眶,苏家人看他这样也不由得一阵心酸……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第65章 好梦难成起波折 两情相悦不离弃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f0dh-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