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从艺术交流活动回来,林悦和苏瑶踩着夕阳的影子冲进工作室,手里攥着速写本和录音笔,像揣着满兜宝藏的孩子。
玻璃桌上还摆着没喝完的冷咖啡,此刻却顾不上续杯,两人对视一眼,眼里都烧着跃跃欲试的火苗——灵感这玩意儿就像烟花,不赶紧抓住就散了。
林悦最先行动,把最近拍的风景照全摊在工作台上。
阳光穿过她垂落的发梢,在照片堆里投下细碎的影子。
她盯着那位雕塑家送的名片,想起对方工作室里扭曲却充满张力的金属雕塑,突然抓起相机就往外跑。
街角的梧桐树、过街天桥的钢架、地铁口流动的人潮,都成了她的试验场。
镜头不再端端正正地横平竖首,而是歪斜着卡在栏杆缝隙里,或是倒悬在花坛边沿,连按快门的节奏都跟着心跳加速。
有次为了拍逆光下的云朵,她举着相机追着太阳跑了三条街,路人都以为遇见了疯丫头。
苏瑶则一头扎进了二手乐器市场。老城区的巷子七拐八绕,推开“古音坊”生锈的铁门时,陈年木屑和檀香味扑面而来。
她蹲在堆满旧琴的纸箱前,指尖拂过尺八斑驳的竹节,忽然听见角落里传来“咚”的一声闷响——那是个蒙着灰的陶埙,被她碰倒在地。
店主是个戴圆框眼镜的老头,眯着眼说这埙有上百年历史,吹起来能“把人拽进老时光里”。
苏瑶当场试音,低沉的音色混着窗外的市井喧嚣,竟让她想起那位年轻音乐家说起小众乐器时眼里的光。
创作时工作室热闹得像个实验室。
林悦抱着笔记本电脑,把刚拍的照片投在墙上,画面里倾斜的钟楼和扭曲的街道,让苏瑶嘴里的饼干都忘了嚼。
“你看这光影,像不像暴风雨前的海面?”林悦指着屏幕,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苏瑶立刻戴上耳机,在电子琴上敲出急促的鼓点,又把埙的录音混进旋律里,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有时灵感卡住,两人就瘫在沙发上,分着一包薯片翻艺术杂志,突然又被某个线条或色块击中,跳起来继续折腾。
展示会那天,工作室被改造成光影交错的艺术空间。
林悦用麻绳吊着照片,苏瑶把音响藏在绿植后面。
当那位雕塑家盯着倾斜构图的《城市之舞》,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线条;
年轻音乐家戴着耳机反复听《夜未央》,眼眶都红了,林悦和苏瑶躲在角落偷偷掐对方胳膊——成功了!
尤其是那位擅长跨界艺术的画家,拉着她们聊到深夜,连冷掉的茶渍都在笔记本上画出灵感火花。
散场后,月光淌进空荡荡的工作室。林悦擦掉玻璃上的雾气,望着远处霓虹灯勾勒的天际线说:“你看那些高楼,每扇窗后都藏着故事。”
苏瑶往马克杯里续上热茶,水汽氤氲了镜片:“下次咱去敦煌,我要用尺八吹出驼铃的声音。”
两人边说边在白板上写写画画,城市名、乐器图标、相机符号越堆越多,窗外的星空都亮得像她们的未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ecia-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