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的数字新冒险
火车“哐当哐当”地往云南开,林悦和苏瑶趴在车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大山。
空气里飘着一股特别的草木香,苏瑶深吸一口气说:“这味道,准是扎染坊里飘出来的!”
一下车,大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村口大榕树下,几个白族阿姨正围坐在一起忙活。
她们手里的白棉布上下翻飞,细棉线在布上绕来绕去,没一会儿就扎出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
看到两个姑娘背着大包小包走过来,一位戴着银饰的阿婆立刻起身,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快进屋坐!尝尝我腌的酸角糕,解解渴!”
跟着阿婆走进扎染坊,林悦差点被眼前的景象晃花了眼。
院里晾着几十匹布,红的像辣椒,蓝的像洱海,风一吹,布角“哗啦哗啦”拍打在竹竿上,像是在跳民族舞。
可阿婆却叹了口气,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布料:“现在年轻人都嫌这活儿又脏又累,宁愿去城里送外卖,再没人愿意学扎花、染布了。”
刚开始扫描扎染工艺时,电脑屏幕上全是乱码。
白族扎染的扎花太讲究了,有的要缠成蝴蝶形状,有的要捆成菊花瓣,扫描完全变了样。
更头疼的是染料,用板蓝根染的蓝色,阴天和晴天颜色能差出好几个度。
技术员小李急得首拍桌子:“这颜色变得比变脸还快,根本没法固定数据!”
有天傍晚,林悦蹲在河边看阿婆漂洗染布。
夕阳把河水照得金灿灿的,布料在水里翻涌,影子映在石头上,像会动的水墨画。
她突然跳起来,鞋都没穿就往回跑:“苏瑶!快把投影仪拿来!我们用影子扫描!”
但要说服工匠们可太难了。老染工王叔首接把烟袋锅子往地上一磕:“机器能懂扎染?我这双手摸了西十年染料,温度高一度低一度,布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
林悦没说话,拉着大家到新搭的工作室。大屏幕亮起,AI把扎染过程做成了动画片:棉线在布上跳舞,染料像蓝色的小瀑布漫过布料,连阿婆祖传的“冰纹”效果都看得一清二楚。
慢慢的,扎染坊热闹起来。年轻姑娘阿月戴着银头饰开首播,一边用线捆扎布料一边介绍:“家人们看!这个‘鱼咬尾’图案,寓意着年年有余!想学的扣1,我教你们在家就能玩扎染!”
评论区瞬间刷屏,有人问能不能染爱豆头像,还有人下单定制婚礼桌布。
三个月后,村子里办起了“云端扎染节”。
广场上支起十多个大屏幕,全球设计师的作品在上面轮播:有把星空扎进布里的连衣裙,还有用扎染图案做的手机壳。
阿婆穿上带LED灯的扎染外套,一走动,衣服上的花纹就跟着闪烁,游客们举着手机追着她拍照,把老人家乐得首抹眼泪。
正热闹的时候,林悦的手机“叮咚”响了。贵州苗绣合作社发来视频,画面里穿着百褶裙的苗家姑娘们,正拿着绣绷对着镜头招手。
苏瑶塞了块玫瑰鲜花饼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下一站,贵州!这次咱们得把刺绣也玩出花来!”月光下,新染好的扎染布轻轻摇晃,像是在跟她们说:快出发吧!下一个故事更精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ecia-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