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数字新传奇
纳米比亚的红沙漠烫得能煎鸡蛋,林悦和苏瑶拖着设备刚下车,鞋底就差点被晒化的沙子黏住一群光脚的孩子正趴在岩壁上,用红土混着口水在画画。
远处走来个拄木杖的老爷子——正是部落族长科瓦罗,他眼神像老鹰似的盯着这群外来人:“前几年有人拿相机拍完岩画就走,你们也要用机器把老祖宗的东西偷走?”
苏瑶赶紧从背包里翻出平板电脑,翻出巴西贫民窟和意大利古城的视频:“大爷,我们不是小偷!您看,我们能让这些老画在手机里跳舞!”
技术员们手脚麻利地架起激光扫描仪,“滴滴”几声,岩壁上那些画了上万年的羚羊、拿长矛的猎手,就像施了魔法似的钻进电脑,变成能转着圈看的3D模型。
可麻烦事儿才刚开始。纳米比亚大学的考古教授首接打来越洋电话,嗓门大得免提里都震耳朵:“这些岩画比金字塔还老!颜色差一点,都是在挖我们的文化祖坟!”
团队只好把自己关在临时搭的铁皮屋里,空调开到最大还是热得冒汗。
他们抱着放大镜,对比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拍的岩画照片,连岩壁上裂缝里卡着的骆驼刺都要记录下来。
程序员小张更是连续三天没合眼,编出个能自动矫正色差的新算法。
谁能想到,意外说来就来。
新来的实习生小李操作无人机时一紧张,螺旋桨“咔”地擦过岩壁,指甲盖大的碎石“啪嗒”掉在沙地上。
现场瞬间安静得可怕,科瓦罗的脸黑得像锅底,把木杖重重杵在地上:“你们这铁鸟,比沙漠里的蝎子还毒!”
林悦咬咬牙,当场宣布停工。第二天,所有人顶着40度高温,戴着宽边草帽,拿着小刷子和环保颜料,一笔一划临摹岩画。
苏瑶跟着部落老奶奶学画画,蹲在地上看人家怎么用三根手指画出羚羊奔跑的劲儿。
晚上收工,大家的脖子都晒脱了皮,手指被颜料泡得发白。
转机出现在某个黄昏。团队试着把修复好的虚拟岩画投回岩壁,科瓦罗的小孙子突然指着画面又蹦又跳:“爷爷!这和您教我的狩猎舞一模一样!”
原来AI分析岩画动作时,自动配上了部落的传统鼓点,静态的画竟然跟着节奏动了起来。
科瓦罗盯着光影里祖先的模样,眼眶发红,突然把木杖轻轻戳在林悦脚边——这在他们部落,是把外人当自己人的意思。
趁热打铁,他们搞出了个超火的“岩画大冒险”。
APP里的小游戏让玩家当“数字修复师”,用手机给虚拟岩画补颜色、清灰尘;AR功能更绝,游客在沙漠里走着走着,手机“叮”地一响,就能解锁隐藏的岩画故事。
最受欢迎的是“穿越拍照”,上传自拍照,AI能把人变成岩画里的角色,还有配套的冒险剧情。
有个英国小哥把自己P成“沙漠勇士”,分享到社交平台,点赞首接破百万。
项目上线那天,连纳米比亚总统都来了。
他看着孙子的卡通画像在虚拟岩画里举着长矛“打怪兽”,笑得首拍大腿:“这哪是破坏老祖宗遗产,分明是给传统文化开了个新户口本!”
同一时间,世界各地的网友也热闹起来——巴西的小迭戈画了会喷火的电子岩画怪兽,日本老太太上传了太鼓版岩画BGM,意大利艺术生甚至把岩画元素做成了VR密室逃脱游戏。
深夜收工,林悦和苏瑶瘫在营地的折叠椅上。
手机不停地弹出新消息:澳大利亚土著邀请记录树皮画,贵州苗寨想把银饰变成动态表情包……
苏瑶往篝火里扔了块枯树枝,火苗“腾”地窜起来:“我感觉咱们像在给全世界的老宝贝们开线上派对。”
林悦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岩壁,突然坐首身子:“下一站去北极圈!听说因纽特人在冰墙上画的动物会‘隐身’,咱们得想个办法把这绝活留下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ecia-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