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皇后屡次对她下手,董静姝眼底闪过一丝阴鸷,只一个承祜还远远不够,毕竟皇后身为中宫之主,随时都能东山再起。
届时她这个曾经代掌宫权的宠妃,会再一次成为赫舍里·芳华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出于种种考虑,不能首接让赫舍里·芳华一命呜呼。
董静姝想着,能不能借着现在皇后病重的时机,趁机对她下手,让她自此之后病重缠绵,但又长久地活着,占在后位上。
这样一来,既不用担心康熙会另立皇后,又能借着皇后病弱的机会长期掌管宫权。
不然等皇后病好了后,必定会收回宫权,而康熙为了不让前朝议论她宠妾灭妻,定然也是默许了皇后的敛权行为。
重中之重的六大库房自然不必说,就是此前以 “照料承祜阿哥、分身乏术”为由分出的炭库、花房等权柄,也会悉数被收回。
毕竟现在承祜阿哥不在了,就不存在皇后不能两头兼顾的这种情况。
这样一来,她岂不是只能短暂地掌管宫权,白欢喜一场。
而宫权一移交,她费尽心思掌管的几个小库房,安插在里面的人定然会被皇后踢出来。
甚至还有可能察觉到碳库的异常,顺藤摸瓜翻出承祜阿哥的旧账。
虽然她自信己经收尾地干净利落,但是人就有大意的时候,不能完全排除不可控的因素。
不行,董静姝坚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董静姝越想越觉得需进一步打压皇后,只是苦思良久 ,到底何种药物能令其体虚却不被太医察觉?
心里既然己经下定决心,董静姝便将新得的宫权暂且抛到脑后,随手将账本推给碧玉与夏至:“皇后病愈后,宫权总归要交还的,本宫便不操心了。你二人看着料理,只须借此时机将宫中的势力细细盘查。”
上次花满办得利落,这次仍要用自己心腹,不必让碧玉知道。
碧玉与夏至对视时眼底闪过惊讶,更多的却是兴奋。
虽然不知道自己哪里触碰到了主子的忌讳,让花满近来更得主子的重用,但主子既然对她们有不满,做奴才的只有加倍殷勤。
现在见董静姝独独差遣她们二人,而花满被落下,又自觉自己仍是主子最看重的心腹,忙福身应“是”。
夏至心思活泛,壮着胆子问道:“娘娘可要奴婢着重留意什么”
“拣那与皇后、慈宁宫、寿康宫来往过密的,”董静姝不在意道,这些势力短时间是找不全的,“尤其那些藏得极深的,来往遮遮掩掩的。”
夏至忙不迭点头:“奴婢省得,必不会漏过一人。”
董静姝挥了挥手,示意她们退下。
望着二人退下的背影,她轻笑出声,宫权既然己经到了她的手上,谁也别想让她交出去。
作为将医术作为底牌的人,长春宫里没有任何有关医术的书籍,导致现在董静姝想翻看医书来找灵感都不行。
想起自己的另一个爱好,她连忙打开归拢着话本的箱笼,将涉及宫廷斗争、政治暗杀、市井杀人断案的挑出来。
但董静姝将《施公案》、《三言二拍》等翻完了,也还没有任何灵感。
再次回忆起自己所学的知识,致人倦怠的牵牛子、损耗气血的三棱莪术,都容易被太医诊出端倪,一项项排除后还是狐疑不决。
让人虚弱不能劳累的药物很多,但如何让太医院的人察觉不出来?
且何种药物能在体内存留许久,不被身体的免疫系统排出?
毕竟她只会下手一次,总不能时不时来上几回吧,这样被发现的风险太大了。
她每次动手都用不同的方法,这样被发现后才不会被人想起之前做的局。
动手频繁,不管是多周密的局也终有疏漏,不妥当。
想到承祜的死因,董静姝想,能不能这次也用金属中毒法......
皇后缠绵病榻,董静姝虽然暂时摄六宫宫务,但终究位份只是妃嫔,按礼制并没有权利召集众妃去长春宫给她请安。
于是一时间,各宫晨起请安的规矩就此搁置,妃嫔们也终于可以卸下晨昏定省的疲累。
且嫡子承祜夭折的这等大事让后宫人人自危,在这种事当前,谁也不敢在这时候生事,生怕触了霉头,遭来皇上、皇后的迁怒。
而康熙将自己关在乾清宫,连日批阅奏折、不见妃嫔,既断了众人争宠献媚的念想,也没了竞相邀宠的对象。
没了明争暗斗的由头,后宫竟难得迎来一段静谧时光。
这不,在启祥宫憋闷己久的李氏,邀上自己的游园搭子小赫舍里氏往御花园去。
虽说冬日里御花园的草木凋零,只有苍松覆雪、白石映寒,但到底比困在宫里对着黄瓦飞檐发呆强些。
小赫舍里氏虽然心底对赫舍里氏一族痛失承祜阿哥还略有戚色,但终究没有太深的悲切。
到底那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承祜夭折的消息不过一两日便抛诸脑后了。
她自幼被族中教导同族一荣俱荣的道理,入宫前也自觉应该与皇后一脉休戚与共。
可自从进入紫禁城后,族姐对她始终态度淡淡的,既没有在皇上面前替她美言,也没有援手提携,让她至今还是位份最低微的庶妃。
家族荣誉感再如何深重,也抵不过深宫里日日煎熬的冷清岁月。
何况族姐贵为中宫,有家世显赫的主支撑腰,哪里需要她这个旁支区区庶妃去凑趣。
既然如此,承祜阿哥的夭折也好,皇后的病势也罢,对她来说不过是后宫里的一桩唏嘘谈资。
所以小赫舍里氏毫无心理负担应下李氏的邀约。
李氏与小赫舍里氏的结交有些微妙,一来其他妃嫔有子嗣傍身,日常话题总绕不开阿哥公主,她二人无子,连插话的由头都难寻没有。
二来长春宫蘅妃位份尊荣,二人心气高傲,也不愿屈尊去当跟班。
李氏的高傲流于言表,动辄以名门贵族自居;小赫舍里氏的傲气则藏在心底,虽为满洲大族的旁支却自持姓氏荣光,打心眼里瞧不上包衣出身的妃嫔。
于是她们单方面孤立了其他几人。
可深宫岁月漫长,无宠无子的光阴实在难捱,总得寻找个表面盟友来聊天打发时光。
于是一个嫌启祥宫寂寞,一个厌恶咸福宫冷清,便常常相邀说闲话。
两人说是密友,实则各藏心思。
李氏嫌小赫舍里氏姓赫舍里却不得皇后照拂,空有姓氏招牌;小赫舍里氏嫉妒李氏口无遮拦,但却能凭家世被皇上封为贵人。
不过是在这紫禁城里,借着同病相怜的由头,彼此做个解闷的幌子罢了。
若哪天触及位份晋升、份例赏赐等切身利益,这看似稳固的情谊,就会一拍即散。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ca0g-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