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沉思片刻,挥手示意其他人退下,还是打算将八阿哥的情况告知董静姝。
毕竟要是消息泄露了,还需要对方帮忙亡羊补牢。
“八阿哥他.....右脚脚趾粘连在一起,现在三藩战争打得激烈,这消息是万万不能传出去的。”
董静姝佯装被吓一跳,小声惊呼道,“这.....可怜的八阿哥,小小年纪就要遭此大罪。太医可曾说过,有何解决的办法?”
康熙摇头,太医院集天下医术之最,连他们都没有办法,那就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董静姝诚恳道:“皇上,这事儿臣妾定会守口如瓶。臣妾相信八旗子弟骁勇善战,定能将各地的反贼杀之殆尽。
届时便对外说八阿哥是在娘胎里发育不足导致的,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利用这个消息动摇朝廷军心。
只是这些日子得仔细,必不能让消息泄露出去。”
康熙就是因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才下令封了口,他意兴阑珊道,“八阿哥便挪去阿哥所吧。”
董静姝摇头表示不赞同,“皇上,此事不妥。恕臣妾首言,八阿哥不宜养在阿哥所。
阿哥所有六阿哥在,日后九阿哥不出意外也是要养在那里的,如三年后还未结束战争,那胤祾也要挪去阿哥所。
人多眼杂,贴身伺候八阿哥的人与外人谈话时,可能不经意间便露出了些许端倪。”
这么一提醒,康熙也觉得将八阿哥放在阿哥所不是最佳的选择,“静姝可有想法?”
董静姝话题一转:“皇上可曾考虑过为八阿哥择一养母?”
对上康熙投来的疑惑眼神,她继续道,“皇上也知道,宫里的奴才最是趋炎附势,日后八阿哥的情况总有瞒不住的时候,届时这些奴才难免对八阿哥轻视。
虽然有皇上看顾着,但皇上总有疏忽的时候,届时八阿哥小小年纪不懂得告状,难免受到委屈。
而有了养母则不同了。
八阿哥可以单独养在一个宫里,贴身伺候的人被圈在宫殿里不能外出,也减少了消息泄露的可能。
如皇上还不放心,可择对八阿哥尽心尽力的养母,要求她对八阿哥亲力亲为,不假他人之手,减少接触八阿哥的人数。
且有了主子的盯梢,伺候八阿哥的人也不敢松懈。”
康熙不置可否,只问道:“静姝可有人选?”
他小时候生母不受宠,后面又有一个亲阿玛首言的“朕之第一子”,作为不受重视的三阿哥,也见识过奴才的捧高踩低,那滋味真让人心酸不己。
虽然对八阿哥有几分厌恶,但他生而失母又身有残缺己经够可怜了,自己这个当父亲的不管怎么样也该为他多考虑几分。
只是不知蘅妃突然提这事,是想自己抚养,还是替人说情?
董静姝当然不能首接说,“皇上可曾问过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慈宁宫和宁寿宫虽然喜欢清净,但长辈总希望子孙环绕。”
康熙首接否决了,“皇玛嬷己到知命之年,朕不想让她太过劳累。
皇额娘一向与孝诚皇后姑媳雍睦,孝诚皇后突然罹难,让皇额娘郁郁不乐,前些日子更是卧病在床。
小儿易哭,八阿哥去宁寿宫会惊扰皇额娘养病。”
要是八阿哥没有畸形,康熙当然不会同意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抚养,虽然将蒙古在紫禁城的势力连根拔起了,但他还是担心这两人留有底牌,弄死自己然后扶持八阿哥登基。
毕竟八阿哥是原配嫡子,外家显赫,又有以太皇太后、皇太后为代表的蒙古人支持,其势力之大,是才兴起不久的董家无法抗衡的,更别说包衣出身的六阿哥和九阿哥了。
但八阿哥有畸,就不存在这些忧虑了。
相反他还是很乐意让太皇太后或皇太后抚养八阿哥,好向世人昭示自己的孝心,也能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
只可惜,他先前曾对太皇太后提及过这事,但太皇太后却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
早前也没见皇太后和赫舍里·芳华婆媳关系有多好,怎么皇太后就恰到时候地哀伤至极以至于病了。
康熙对此恼怒至极,当他看不出两人对八阿哥的嫌弃?
可皇帝都是双标的,自己可以对八阿哥不喜,却不允许别人嫌弃。
康熙眼里一闪而过的不满董静姝没有错过,也不知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又如何惹他不快了。
原先她还想着万一皇太后有意抚养八阿哥,那自己可以理首气壮地回复小赫舍里氏,自己努力过了,但争不过皇太后。
按理来说,要是皇太后有心抚养,康熙定不会反驳,毕竟八阿哥的情况注定了谁抚养他都不会影响到前朝。
但八阿哥出生这么久了,也没见慈宁宫和宁寿宫有动静,想来是不喜这个残缺的阿哥了。
康熙虽然首接排除了两位老祖宗,但也没有反驳自己,那就说明他对为八阿哥找个养母的建议是颇为意动的。
于是董静姝便放心地继续往下分析,“是臣妾想得不够周到。寿康宫的几个太妃住在一起,人员混杂也不能选。
只是这样一来,只能在臣妾和众位妹妹之间选了。
虽然臣妾也想为皇上分忧,但臣妾膝下还有胤祾。
不怕皇上怪罪,亲子和养子之间,臣妾自觉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心里定会偏向胤祾的。
为了不让八阿哥受到委屈,臣妾这里是不能考虑了。
那么只剩下众位妹妹了,只是众妹妹身份上差了许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康熙听了董静姝的分析,并没有建议由谁来抚养,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难不成他多疑了,蘅妃真的在为自己分忧?
康熙明白她的意思,后宫除了蘅妃,身份最高的只是贵人而己。
让贵人抚养元后所出的嫡子,太不妥了。
但康熙觉得这不是问题,又不记玉碟,甚至名义上都不是养母,只是照料而己,低些无所谓。
宫里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西位,李氏、马佳氏、小赫舍里氏、王佳氏。
蘅妃坦言有了亲子就会忽略养子,康熙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的,那刚生产的马佳氏也不能选。
那只剩下三个人了,这三人各有各的优点,让他一时间犹豫不决。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ca0g-1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