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午后天色说变就变。
林嘉仪自国子监朱漆大门款步而出时,天边尚浮着几缕鲛绡般的薄云,淡金色的日光从云隙间漏下,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方行至槐花巷口,忽闻天际滚过隐隐雷声,抬首间但见墨云翻涌如浪,转瞬吞噬了残阳。
狂风卷着尘土掠过檐角,惊起一群栖鸦。待得第一滴雨砸在鎏金雀替上时,万千银线己倾天而落,将皇城笼进一片朦胧水雾之中,连飞檐上的嘲风脊兽都隐在了滂沱雨幕之后。
她下意识往檐下躲了躲,望了眼灰蒙的天,只觉这雨来得急促,像是专为阻她归途而下。
“阿吟,”她唤随身的婢女,“伞呢?”
“姑娘,奴婢方才寄在讲舍门外了……可现在雨太急,怕是回去也淋得透湿……”
林嘉仪眉心微蹙,却并不责怪。她望着眼前这条细长巷口,青石板路被雨水打得浮起一层白雾,天地仿佛只剩下一种苍茫。
她正犹豫是否折返回去取伞,却忽然听见一阵极轻的脚步声,从巷口那头缓缓传来。
那脚步不急不缓,仿佛这风雨与他无关。
林嘉仪下意识抬眸,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执一柄素白油纸伞,逆雨而来。
那人穿一身深灰色布衫,衣角微卷,眉眼温和,伞下的侧颜如雨中青山,清清冷冷,却又透着几分江湖散人的潇洒。
——是他。
林嘉仪一怔,仿佛被骤雨封在时光深处,连呼吸都倏然静了。
雨声密密,天地模糊,唯有那道熟悉的身影,隔着雨雾缓缓而来,像从记忆深处走来一般,步履稳而温柔,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首抵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萧庭云?”
她几乎是下意识唤出那个名字,声线极轻,却带着一种止不住的心跳悸动。
那人果然停下了脚步,伞下转眸,一眼望来,眉目如旧,笑意浅浅:
“姑娘竟还记得在下的名字,真是让人欢喜。”
林嘉仪怔怔看着他,唇瓣微张,半晌未语。
她当然记得他——那日湖边一别,他将伞斜斜撑在她肩侧,说“江湖再见”;她以为那不过是句温雅客套,如浮云飘散,不会再有回音。
却没想到,这句“再见”,竟真应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秋雨里。
她望着他,眼神里不带拒绝,只是震惊于命运的巧合:“你……怎么会在这儿?”
萧庭云收了笑,眼眸澄澈而从容:“本想着在附近寻个书肆歇脚,谁知天色骤变,便寻了把伞。只是没想到,能在这场雨中,撞见姑娘。”
他说话的语气温润,像雨中细水,声声落在心上。
林嘉仪垂下眼睫,唇角泛起一抹几不可察的笑意。
他总是在她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在湖边,在风中,如今又在这场秋雨中——悄然出现,恰到好处,仿佛冥冥之中,他总知她何时需要一柄伞,一个人。
雨水顺着檐角落下,打湿了她的衣摆,也将她的心意一点点晕开。
下一刻,萧庭云缓步上前,将伞举高,稳稳覆在她头顶,声音低柔得恰似耳语:
“姑娘若不嫌弃,借在下一程,可好?”
林嘉仪并未迟疑,眼底漾出柔意,如一池风生碧波,她轻轻点头,声音像雨后初霁的风:
“好。”
两人并肩而行,步入幽深长巷。
伞下只容两人,衣角轻触,发丝微拂。雨声在伞面轻弹成韵,天地仿佛被隔开成一方静谧的结界,只余她与他,一人一伞,两颗心跳,彼此靠近。
林嘉仪侧头时,偷觑他几眼,却撞进他不动声色的注视。
她微微别开脸,耳尖己悄悄染红。
“那日一别,我还以为,再无缘得见姑娘。”他忽然开口,嗓音低得恰好与雨音相和,“你说琵琶最宜夜雨……今夜便真让人在雨中想起那曲。”
林嘉仪一笑,像夜雨中绽开的梅:“你竟还记得?”
“自然记得。”他眼神澄澈,嗓音微沉,似将旧日心思一一铺陈,“我一向记性不佳,却唯独姑娘说的话,总是……念念不忘。”
风微扬,她的衣袖轻拂过他指背,他未动,却像被什么触到似的,眉眼间多了些不易察觉的隐忍。
林嘉仪心跳加快,却故作镇定:“你倒是会说话。”
“那是因为……”他看着她,眸色深了一瞬,却仍温和一笑,“姑娘值得我好好说话。”
她未作回应,低头掩住唇边笑意,却藏不住耳畔微微泛起的红。
巷口渐现,远处林府的马车早己候着。
她知这短暂的雨中相遇也即将落幕,便停下脚步,款款一礼:
“多谢萧公子送伞。”
他站在雨中,没有立刻转身离去,而是看着她,语气低柔,像是留了一寸希望:
“若姑娘不嫌弃,在下近日常游于京中——茶肆、书坊、琴社……或许哪日再会。”
“届时,不妨抬头望一望。”
话落,他轻举伞角,笑意未散,转身踏雨而去。
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身影被雨雾吞没,却像一缕余音,久久盘旋在她心头不散。
林嘉仪站在原地,轻轻握住指尖那一瞬间的温热,唇边缓缓漾开笑意。
——今年的秋雨,竟也温柔如他。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ge0c-1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