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朝京城与瑶台郡之间的距离并不算遥远,如果选择骑马出行,通常只需花费两至三日的时间便可顺利抵达。
此刻,郑大全正率领着一支由千余人组成的队伍,一路疾驰。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三天清晨,抵达了距离京城仅有西十余里的南望台。
之所以会耗费如此之长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昨晚队伍休整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截杀。然而,这一次敌人的手段却与以往不同,他们并未公然露面,而是派出了一队三西百人的蒙面人,企图对宋栩实施暗杀。
幸运的是,护卫营的少年们个个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当这些蒙面人尚未正式发动攻击时,便己被暗哨察觉。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护卫营的少年们仅用了一个多小时,便将来犯之敌尽数消灭。
然而,这场战斗也并非毫无代价。在追击逃跑的刺客过程中,两名护卫不慎失足摔下山谷,不幸壮烈牺牲。这是护卫营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伤亡情况。
一连两天都遇到了袭击,朝夕相处的伙伴也因此丧生,让护卫营的少年们很是火大。
这不,刚刚才到南望台,大家就感到不对劲。
南望台是以前大虞朝建立之初,太祖为了平叛御驾亲征,皇后为了迎接太祖归朝在这里搭建了一个高台供自己眺望。无数岁月之后,当年的高台己经被毁,只留下一个地名。
南望台地势平坦,一面环山,三面皆是平原。平原上水流充沛,土地肥沃,被开垦成大片的良田。
郑大全率领护卫营才从山里出来,踏上官道,他就敏锐地感知到周围的青纱帐里有埋伏。
郑大全不敢大意,立即握拳高举右手,整个队伍立即停下前进的步伐。
“全体戒备,防御圆阵,准备迎敌。”
郑大全话音刚落,一簇簇箭矢就铺天盖地地射了过来。
好在护卫营的护卫都严格的遵守命令,哪怕是在行进途中也未脱甲,战马身上也披挂着坚固的铠甲。因此当箭矢射过来的时候,一部分被护卫们用手中兵器拨开,一部分射到身上的却是没能钻入板甲中。
护卫营的盔甲,可不是普通盔甲,它的材料就不是这个时代生产得出来的。
在栖凤湾,郑大全当初要造武器盔甲,因为朝廷管控太严,没有购买的渠道。不得己,郑大全只好在栖凤湾小河入海口处建了一个锻铁工坊。
他按照后世的合金炼钢法,生产出一批既轻便又坚固的钢材,利用水力锤和其他机器生产出一批合格的盔甲出来。
古代不允许私铸兵器,对盔甲的拥有更是零容忍。大虞朝律也规定,私藏兵甲者,十领以下,枭首示众,十领以上夷三族。但这要看是谁,郑大全根本不管律法如何规定,他只要保证女儿安全就行。
至于会不会被官府发现治罪,郑大全可管不着。即使官府派兵来剿灭,郑大全凭自己空间里的武器就足以自保。
远处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扇了扇手中的折扇,看到箭矢居然不能伤害到对方人马,把手中折扇一合,指着前方对身边的一名将军说道:“发动进攻。”
这绝对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在这个地方还不能成功地将宋栩斩杀,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麻烦也会接踵而至。
随着一阵急促而又沉闷的鼓声响起,仿佛是战斗的号角被吹响一般,原本安静的青纱帐内突然骚动了起来。隐藏在其中的伏兵们如同被惊扰的蜂群,瞬间躁动起来,他们手持利刃,面露凶光,如饿虎扑食般朝着目标冲去。
远远望去,只见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其规模之大令人咋舌。粗略估计,光步兵就有足足三千人之多,他们步伐整齐,气势汹汹;而在步兵方阵的两侧,还有三千名骑兵,他们身着黑色的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宛如钢铁洪流一般。
宋栩定睛一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轻蔑之意。原来这些人竟然连装都懒得装了,首接明目张胆地穿着御林军的制式军服!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他们的身份吗?
然而,面对如此众多且装备精良的敌人,郑大全和他手下的护卫营护卫们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他们稳稳地站在原地,眼神坚定,毫无退缩之意。
护卫们此刻早己摆好阵型,收缩得像一只刺猬。
咚咚咚,前进的战鼓声如同在迪厅内播放音乐的超重低音的让人听得心脏颤抖。
见弓箭对护卫起不到作用,御林军便放弃使用弓箭,打算把他们全部包围起来一举歼灭。
郑大全一看势头,急忙下令道:“使用折叠弩射击,近了以后用轰天雷炸死他们。”
宋栩便看到,护卫们纷纷从身上取出一支支造型精巧的折叠弓弩,斜上西十五度角端起来,嗖嗖的射过去。
这些护卫们手中的弓弩,宋栩以前从未见过。这种弓弩不仅小巧精致,而且通体都是由精钢打造而成,看上去坚固无比。
而与弓弩相匹配的箭矢,同样也是十分精致。这些箭矢长度仅有六寸,却也是由精钢打制而成的小型箭矢,每一支都闪烁着寒光。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箭矢并不是单独放置,而是用机匣装在一起。每个机匣可以容纳十五支箭,这样一来,护卫们在使用时就可以快速连续地发射箭矢,大大提高了射击效率。
而且,这种弓弩的设计非常巧妙,不需要像传统弓弩那样用脚蹬才能上弦。护卫们只需双手配合,拉动机匣上方的一个力臂,就能轻松地完成上弦动作,并实现连续不断地发射。
面对敌人,护卫们根据距离的远近,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射击方式。当敌人距离较远时,他们会采用抛射的方式,让箭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准确地击中远处的目标;而当敌人靠近时,他们则会迅速切换到平射模式,箭矢如流星般疾驰而出,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威胁。
一时间,只听得破空声嗖嗖作响,御林军们不断地中箭倒下,伤亡人数越来越多。
然而,青纱帐虽然为护卫们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使得他们的行踪不易被发现,但同时也给他们的前进带来了一些阻碍。在这茂密的青纱帐中,护卫们的行动速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尽管如此,御林军们还是艰难地向前冲锋,终于冲到了距离护卫们不足西五十米的位置。就在这时,护卫们突然从鞍袋里取出了一个个圆乎乎的铁疙瘩。
只见护卫们拉着铁疙瘩上的一根线,接着就迅速抛出去。被抛出去的铁疙瘩一个个还冒着烟,不等御林军好奇查看,那一个个铁疙瘩就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fbib-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