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国军工(2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大国军工(22)

 

“您谬赞了,没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没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各行各业都得不到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努力。”周大全被李弼升夸奖,老脸一红,赶紧解释起来。

“大全同志,你不单在工业发展上有眼光,在其他领域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接下来你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做的吗?”

“有,并且很多。”

“哦,那我洗耳恭听。”

李弼升与周大全在西花阁内的谈话很轻松愉快,周大全趁势提出,将来出售军火和工业品后,将会有很大一笔钱。我国虽然百废待兴,到处都是窟窿,到处都要钱,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强制性的全民免费教育。

为什么是强制性的,那是因为在许多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这样的家庭哪里舍得一个劳动力——哪怕这个劳动力只能烧火打猪草去读书,把家里的活计丢下?

还有一些家庭,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甚至连男孩都不会送他们去读书。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这个国家的国民受教育度密不可分。

他们两个接下来又谈论了目前政府的各方面工作情况,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等等。

一首到李弼升的秘书喊了几遍,两人才发觉天色己晚。

“大全啊,我们两个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也可以聊嘛。”

看着桌上的一小碟红烧肉,一小碟青菜加上一碟红红的辣椒,周大全有些心酸,他可是知道李弼升今天又红烧肉还是因为要招待自己才加的菜。

于是周大全很不满地批评道:“现在国家的经济好转了许多,您也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了,您身上挑着天下无数家庭,吃不好,身体垮了是对人民的不负责。”

李弼升被这个小了自己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指责,心里也不恼,反而笑嘻嘻的解释道:“伙食己经很好了,原来在延州几天都吃不到一碗白米饭,别说还有菜吃。”

周大全虎着脸,“工作上我听您的,生活上必须听我的。”

见周大全不高兴了,李弼升只好求饶,“好好好,下不为例,以后改正。”

光阴如梭,很快到了国庆。

燕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庆大阅兵。

人民军战士穿着新式数码迷彩作战服、笔挺的华丽军礼服昂首阔步在人民广场上,他们身后是各型先进的武器装备,天上飞的是领先世界的先进战机。

今天整个燕州都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到处繁花似锦,人人笑意盎然。

国庆后的第二天,召开了全国性的代表大会,会议上,由李弼升、周翔等重要领导联名推举,全体代表举手通过,周大全当选为第三把手。

按照分工,周大全主要负责抓国家的工业发展、教育、科研、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

他自当选那一天起,禅心竭力,呕心沥血,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

因为他的存在,H国少走了许多弯路,各项指标发展迅速。

在他上任后的第一年,世界大战终于结束,H国作为战胜国,享有更多权利。

倭国按照世界联合大会的决议,由H国进行代管。对这个卑劣的民族,周大全等没有手软,把他们的战略储备全部搬空,所有机械设备一件不留。

H国把持他们的海关,把关税截留大部分。截留的一部分用于提供驻军军费开支,一部分用于支援H国国内建设。

而倭国也从此变为一个纯粹的初级农业国,不得从事任何与机械加工有关的行业。

学校被允许继续开办,但只能教授H国语言文字,并且不得涉及理科方面。因此,倭国人在后来的所谓“中兴”时期,最鼎盛的时候也只拿过几个地区级的文学类奖项,一个有关理科方面的学术成果都没有。

在周大全步入知命之年时,H 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均识字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大学生在 H 国己经变得极为普遍,硕士和博士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推动着 H 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H 国自己培养的各种人才也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他们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国家的学者们对 H 国的学术环境和教育资源趋之若鹜,将其视为学术圣地。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前往 H 国深造或交流,希望能汲取这里的知识和经验。

时光荏苒,周大全己至耄耋之年。在 80 岁时,他正式向 ZY 提出退休申请,结束了自己漫长而辉煌的职业生涯。在退休后的几年间,周大全并未安享晚年,而是选择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他走遍了名山大川,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在旅途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

周大全一生勤俭节约,积攒下了相当可观的财富。他用这些钱创办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奖项——“华龙奖”,旨在鼓励科技发展和创新。该奖项每三年颁发一次,以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周大全的一生,虽然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但他却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国家。他为 H 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进步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见证了这个国家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程。

最终,周大全在 86 岁时,毫无病痛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去,是 H 国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对国家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他死的这一天,H国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世界第一。国内的许多大学,遥遥领先于世界,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半数以上是H国的大学,更是包揽了前二十名。

他死的这一天,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为他降半旗,正在召开的世界联合大会为他集体默哀。H国各地更是自发为他送行,自发为他举行各种祭奠仪式。

郑大全一阵眩晕过后,清醒过来的时候己经身处全兴集团地下玻璃隔离房。

为了避免郑大全的情绪发生变化,系统及时为他淡化了情感记忆。

一别三个月,哪怕是淡化情绪,郑大全还是感到一阵恍惚,真是山中一日,世上己千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fbib-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