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州第一修械所在红党总部驻地70公里外的一处山沟里,条件艰苦,设施简陋。
周大全来之前,整个修械所只有铁匠34人,他们只是初通修理,只能做到敲敲打打。做什么都是凭手感,凭经验。就与手榴弹来说,弹壳都都做不到统一尺寸,威力可想而知。
这些老师傅,己经见识过周大全居然能够把一支破旧报废的三八步枪只是改造了几个零件,就变成半自动步枪,射击效率高出不止一倍。
可是,在他们眼中如此牛哄哄的一支枪,新来的这个小子还不满意,这就让他们更加期待以后的结果。
陈大锤此时终于知道,刚刚踢到铁板了,但骄傲如同,怎么能轻易低头呢?还好周副书记的警卫员也跟着来了,虽然刚刚没有为自己出头,明眼人也看得出,这个叫做周大全的小子背后有周副书记支持。但毕竟自己是老资格的干部,应该会给自己留个面子吧?
最终,陈大锤还是抹不开面子,申请调到作战单位去了。这结果,大家喜闻乐见,周大全同样也不希望这样一个刚愎自用,又傲慢自大的人存在。
陈大锤走了以后,修械所连周大全还剩下44人。后来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以后共和国的军工奠基人。
周大全这批同学中,有一个叫做胡石的年轻人对机加工特别感兴趣。在组建军工厂的过程中,周大全需要升级军工厂的设备,为了不耽误时间,周大全特意人胡石对这些老师傅进行培训。先教会他们基本的机器操作原理,还有如何运用测量工具保证加工的零部件能够符合标准。
而周大全则是把在建设制药厂时抽空画的兵工厂规划图,部分机器设备的设计图纸拿出来,让谢康带着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
他自己则是找了个人迹罕至的山洞,把自己关起来。他对外声称要外出采购零件,安排妥当后从空间里把在蓝星收集的机器设备拿出来,加工着一个个精密零部件。
机床设备能够使用,绕不开能源。
因此,周大全在离山谷约3公里处的桑甘河上游选址。计划在这里建一个小型水力发电站,用于供应军工厂用电需求。
桑甘河,常年水流稳定,没有枯水期,水面也不会结冰,很适合建设水电站。
水电站的图纸,周大全倒是请A组让水电专家设计了,而设备只有靠周大全自己“手搓”了。
不过,在穿梭时空前,他就采购过一套10兆瓦的水力发电机组。有这一套设备,周大全可以缓缓再复制一套设备。
军工厂新建,一穷二白,什么甚至连锉刀都缺。周大全自信能够解决设备和能源供应,人员也可以慢慢培训。
但生产原料将是一个大问题,为此周大全还在总部驻地和军工厂之间来回跑了好几趟,最后也死了心了。
原来延州的工业几乎为零,小到一根铁钉,大到一台机器都要靠外购。
面对诸多来自于倭寇的封锁,还有白党的猜忌,红党要运送物资可能重重。
或许大家用的一根铁钉、一包水泥,背后都有自己的战士付出牺牲。
像造枪造炮所需的钢材、化学原料等等种类繁多,光是靠对外采购,根本满足不了工厂生产。
周大全觉得,延州缺乏的不是军工体系的完善,而是缺乏所有的工业体系。
但要完善整个工业体系,只是依靠周大全一人显然根本难以做到。
红党总部也头疼,延州一首以来经济薄弱,经济只是单纯的农业经济。再因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饿肚子是常态。
哪怕如红党最高领导李弼升,周大全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要不是周副书记介绍,还以为是叫花子。
他浑身上下,是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服,吃的饭常年就是一个窝窝头,肉食平时是吃不到的,即使有,最多也是过年的时候吃上几小块。
在这种条件下,要发展自己的工业,很难很难。
但为了胜利,为了完成系统任务,周大全只有咬着牙没有条件也要上。
自周大全接手军工厂三个月后,第一台日产5吨钢材的电弧炉正式投产。这台电弧炉,标志着延州从此迈入工业发展的新时代。
后来,这座电弧炉因为延州钢铁厂改扩建,被淘汰了。但它没有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而是被千里迢迢运到华国历史革命博物馆珍藏。
这座电弧炉,虽然一天下来只有最高5吨的产能,但作为发展初期己经勉强够用了。
延州以前也能够炼钢,不过那些土法炼出来的钢质量不稳定,效率又低,根本就不能用于军工规模化生产使用。
有了钢铁原料,军工厂所需的机械设备也能够顺利生产了。
一开始,周大全先是用自己空间内的机床生产出一批各型机床的零部件,像机床座这些粗笨的大件则是由胡石他们带着工人用铸铁浇铸出来。
又过了两个月,红党在前方带领着抗倭军民,贯彻实践着游击战的精髓。这天,刚好在距离延州二百多公里的一个叫做“猴儿山”的地方,红党军队消灭了一个倭军大队的消息传到总部不久,双鸭沟延州第一军工厂传来消息——军工厂可以投产了。
李弼升等总部首长这一天可谓双喜临门,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全同志,小谢、小杜、小胡……各位军工厂的同志你们辛苦了!”李弼升挥舞着手中那顶补了十多个补丁的粗布帽子,不停地向军工厂的功臣们问好。
“首长辛苦!”
……
李弼升风趣幽默,笑嘻嘻的指着一台台隆隆作响的机床问道:“大全厂长,给我们这些土包子讲讲你们是怎么生产的?”
“各位首长,我们现在自力更生,自己制造出车床、镗床、钻床、铣床、磨床等十五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机床。以此为基础,继续生产机床的同时,投入生产出一款14.5毫米口径的高平两用机枪。”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fbib-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