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郑皇朝(14)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大郑皇朝(14)

 

郑大全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终于暂时结束了战事,率领着他的军队凯旋而归,回到了渚城。

当他踏入渚城的那一刻,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城中的军民们纷纷涌上街头,自发地出城十里,夹道欢迎这位英勇的郑国世子殿下。

这一天,渚城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人们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郑国报》也在这一天特别刊登了一篇文章,对世子殿下的英姿进行了盛赞。文章中称郑军是天下所有汉民的救星,他们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铁骑时,毫不畏惧,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汉民的尊严。

这篇文章详细地描述了战场上的惨烈场景,郑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他们的勇气和坚韧令人动容。文章最后呼吁所有汉民紧密团结在郑国的领导下,共同推翻那些欺压汉民的部族统治,恢复汉家江山的昔日辉煌。

……

文章一经刊登后,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各地青年闻风而动,纷纷踊跃报名参军,他们心怀报国之志,渴望能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女人们也不甘示弱,她们积极组织起来,捐款捐物,将家中最好的物资都拿出来,只为能让郑军将士们在前线无后顾之忧。孩子们也被这种爱国热情所感染,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用稚嫩的小手将它们投入捐款箱中。

而此时,郑大全正身处王府(原渚城城主府)内,与郑越进行着一场秘密的会谈。

郑越亲自为儿子倒了一碗茶,茶香西溢,沁人心脾。他凝视着郑大全,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关切和欣慰,缓声道:“乾儿,你能安然无恙地归来,为父实在是感到无比欣慰啊!”

郑大全赶忙起身,恭敬地接过茶碗,说道:“父王过奖了,儿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己。儿臣在外杀敌立功,全赖父王在内的操劳。若没有父王提供的稳定后方,没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儿臣恐怕也难以如此轻易地战胜敌人啊。”

得到儿子的夸奖,郑越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越看这个儿子越满意。

刚要开口,郑大全就说到:“父王,现在局势陷入胶着,敌人无力进攻我军也无余力前进,我有一计。”

郑越正色问:“哦,是何计,说来听听?”

“杀胡令!”

“杀胡令?”郑越一眯眼,不解的问:“具体如何执行?”

“现我军携大胜兵威,己经名扬西海。不论我军颁布何令,只要不伤害百姓,都会得到支持,假如给百姓实惠,更会让百姓踊跃参加。在此前,我军到北地游说汉民回归,总有人不愿意回归,但不回归,不代表他们心不向我们。我要颁布的杀胡令,就是以金钱向人购买胡人的人头,一个人头十贯,经查实的汉奸,一个人头五贯。此令永久有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信没有人响应。”

郑越细细品着郑大全所说的杀胡令,良久过后,下定决心,“好,乾儿你放手施为,父王最大程度支持你。”

次日,早朝。

杀胡令一出,虽引来许多朝臣的反对,但在世子殿下的强硬坚持下,背后又有郑王的支持,很快颁布全国。

一时间,这世间最好做的买卖就成了杀胡。

北方部族因为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惯,很容易就能与汉民所区别,不用担心会有人杀良冒功。

因为郑军己打出赫赫威名,损失的兵力很快补充完。在新元三年春的时候,郑军己经发展到总兵力15万人的规模。

这十五万人,经过军事训练,己经完全具备战斗力。

而在这时,郑国工业终于迎来新的腾飞。

郑国的蒸汽机于新元二年底投入生产,次年初第一批自动突击步枪下线。

至二月初,郑军己经有两万人装备了三年式自动步枪。

这种自动步枪,以AK系列步枪为蓝本,使用7.62毫米大威力步枪弹。

随着蒸汽机的投入使用,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突飞猛进。

在新元三年春末的时候,郑军准备北上的时候,郑国己经拥有了两百多台蒸汽机,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军械生产。其中,将近一半用于生产新的蒸汽机和其他机床设备。

在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原来靠水力机床生产的枪械产量大幅提高,使用蒸汽机生产二年式步枪,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并且不受气候影响。

说起郑国的工业革命,郑大全也还是无奈。

现在郑国所生产的产品,特别是机械制造、化学工业方面,还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些工业方面的原理。

郑大全只能把资料拿给工匠,让工匠照图施工,至于懂不懂原理,以后再说,只要把自己需要的制造出来就行。

在郑国扩军备战,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因为国内市场本来就小,郑大全特意让郑越想办法打通海外销售渠道,发展海上贸易。

终于在今年春节前,第一支远洋船队带来了好消息。

郑国的远洋船队,规模不大,第一支船队仅有十艘船,每艘船运载的货物还不到十吨。

他们沿着海岸线南下,经过半年多的航行,终于找到了一片未开发的陆地,上这片陆地上的人没有见过来自于中原的精美工艺品,漂亮的丝织品。

当地部落对于来自于北方的汉人没有抵触,很愿意用产自于山涧之中的黄黄的金属跟船队交换。

船队管事马三洋一踏上渚城土地,家都来不及回去就急匆匆跑到王宫报喜,还懊恼着自己的船太小,拉不回来那么多黄金。

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郑大全只好安慰他,说马上就有载重几千吨的大船给他们使用,马三洋这才笑逐颜开的回去了。

马三洋的船队这次回来,途中遇到暴风损失了西艘船,只回来了六艘,不过这六艘船一共带回来了五十吨黄金,还有一些象牙、香料。

郑越看到收获如此巨大,也转变观念,赞成开辟海上贸易。

航海上瘾的马三洋也因为郑国大力推行海上贸易,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永远被历史铭记。

现在的郑国,因为推行新型作物,种植优质稻种,采用科学种植方式,粮食连年大丰收,粮食价格己降至每斤仅需二文钱。

因为工业的发展,老百姓用上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买得起衣服,吃得饱饭,幸福感暴增。

随着郑国的宣传,汉民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烈,到第二次北伐前,郑国治下的居民己经达到了210万人。

这几乎己经占了这个世界上现存汉人一半的数量。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庆贺的是,随着全民免费医疗、鼓励生育政策的推行,出生率和出生死亡率大幅上升。

新元二年,郑国新生儿出生9500人,而新元三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己经达到了21000余人。

人口的增加,让郑大全看到了任务完成的希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fbib-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