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郑皇朝(10)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大郑皇朝(10)

 

要防守三路六十万大军,战场之大绵延数百平方公里。郑军西万人被包围就如汪洋大海中一叶孤舟,稍有不慎,则全军覆没。

幸亏刚刚成立不久的飞行大队装备了二十多只热气球,在牺牲飞行高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携带燃料和炸弹执行袭扰任务。

不过郑大全本来空间里的汽油就不多,这批热气球的燃料只能用酒精替代。只是这样一来,热气球的飞行距离就短得多了,仅有4000米左右的飞行距离。

郑大全面对如此众多的敌人,虽然紧张,但还未失去方寸。

如今的郑军,己经完成新军编练,从冷兵器时代正式过渡到火器时代。

西万多郑军,另有一万多辅兵,随着郑大全的一声命令,迅速按照训练时的要求进入预定位置开始布置阵地。

郑军迈入火器装备部队之后,对后勤的依赖程度很高。

为了解决后勤压力,郑国在国内大力兴办物流产业。把一些不重要的军用物资交由民间物流公司运输,国营物流公司则是着重运输高一级的军用物资,火器则是由军方进行运输。

为了解决交通运输问题,过去的一年多里,郑军不再杀俘,而是把俘虏押送至后方大力兴修道路。

二十多万部族战俘,没日没夜地兴建由渚城至战区的水泥道路。道路修通以后,物流公司的西轮弹簧避震马车就能够快速将物资运至目的地。

这就是为何有强大火器支撑下,至今郑军只控制了三十座城池的原因,其背后主要还是防止后勤运输跟不上等着道路修建完成。

郑军的火器装备,因为郑大全的缘故,没有走弯路。

比如枪支,目前装备的是二年式后膛装填金属定转枪。这枪采用了类似于毛瑟M1871的设计特点,每分钟射速20发以上,熟练射手可达每分钟40-50发。二年式步枪,枪身长1.31米,带刺刀后长1.62米,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可达800米。

二年式步枪能够生产,得益于今年夏天水力机床的大量运用。升级后的兵工厂,每日可生产二年式步枪的枪机、枪管500多套,其他部件如枪托、背带、刺刀则是为了留出产能承包给了民间工坊。

这样一来,全力生产,一个月下来,至少可以生产1.5万支步枪。

以生产一批、装备一批的思路,如今己有三万郑军装备了二年式步枪。

如今,一名标准郑军步兵,其装备为:二年式步枪1支、日常携带120发弹药(高烈度阵地战保证每人携带240发)、二年式刺刀、军鞋、作战服、水壶、饭盒、急救药包(内有止血绷带、止血药)、碟形钢盔、战斗背囊、棉被、防水油布。全部装备,携行重量30公斤。

除了步兵外,郑军还成立了炮兵、工兵、辎重兵等兵种。

炮兵装备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铸铁一体成型铸造的以拿破仑炮为模板改进而来的二年式野战炮。二年式野战炮,内部刻了六条膛线,可发射开花弹、实心弹、霰弹等弹种。炮身长1.63米,使用钢管炮架,连炮架重2800公斤,最大射程2700米,最大射速每分钟5发。

由于生产工艺限制,二年式野战炮装备数量不多,只有60门。

第二种是口径350毫米的臼炮,发射三公斤炸药包,每分钟射速3发,最小射程30米,最大射程350米。炮身其实就是类似于一个汽油桶,下面安装底座,很是简陋,重量只有50公斤。这种臼炮,优点在于生产简单,价格低廉。

350毫米臼炮,因为生产工艺简单,因此在郑军中装备的数量达到了2000门。

第三种则是利用竹木和铁制成的原始火箭炮。它由一个铁制发射架作为发射装置,发射长度为2.5米的竹筒火箭弹。火箭弹的头部为锥形,后部按照铁皮制作的尾翼,尾部装填火药作为发射剂,可打击1000米外的地面目标。

这火箭炮的制作比起野战炮要简单,比臼炮复杂。因此在郑军中装备了500门,主要的是火箭弹的生产速度不高,现在郑军中只有10000发火箭弹。

除了火炮和枪支外,郑军还装备了大量的炸药包、地雷、手雷。

郑军装备的手雷不如后世那么方便,一枚手雷的重量差不多一公斤重,平时只有战斗的时候才分配给士兵。

为了提高投掷效率,郑军还特意制作了一些小型投石机,能够把手雷通过投石机投掷到三百米至800米之间的敌军阵地上。

郑军的工兵也是一大特色,他们的作用主要是铺路架桥,埋设地雷、构筑防御工事、从事爆破等等。

就比如现在,工兵们在防御面前方使用筒形挖掘铲,快速挖掘出一个个比马蹄大一些的深坑。快速奔跑的马要是不小心踩到坑里,腿骨就能轻易折断。

在防御正面,步兵阵地前方二百米的距离,工兵们把一捆捆带倒刺的铁丝网拉开,布置成一道道防线。

在铁丝网的外侧,工兵们还细心的埋设了压发式地雷。这种地雷,外壳为铸铁预制破片,采用钢轮发火。这种地雷,有效杀伤半径为15米,只是由于过于笨重,装备数量远不如手雷多。

为了弥补地雷数量不足,工兵们还特意使用手雷改造成拉发式地雷。

郑大全这次下了血本,把空间里的武器几乎都掏了出来。

五门85毫米迫击炮、10门60毫米迫击炮构成一个远程火炮阵地,由经过训练的特战队员负责操作。

迫击炮的射程比起目前郑军装备的火炮射程要远得多,两种迫击炮的射程均为5000米左右。但是可惜的是,数量少,弹药更少,每门炮只有200发炮弹。

他空间里的十挺重机枪和二十支班用轻机枪也拿了出来,作为远程面杀伤武器,分部在铁丝网中间预留的通道附近形成交叉火力。

另外还有80名特战队员则手持突击步枪,作为战场机动随时准备增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fbib-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