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又到了农忙季节:贝母季结束盘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百七十八章 又到了农忙季节:贝母季结束盘点

 

总共不到一万块钱的货,连称带算,快的很,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不得不说,黄磊能叫黄英过来提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黄英虽然脾气有些骄纵,但检货的时候还是非常认真的,对各种蘑菇也很熟,品质标准什么的张口就来。

不过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纯天然的货,加上李龙这边处理的非常好,她也没啥挑的,称重算钱后,留一个人在这里看着货,一个人去雇车子。

李龙看着黄磊的面子上,给她们指点了一下雇车子的运输公司位置。跟黄英一起过来的那个叫袁月梅的姑娘去找车,黄英在院子里等着,看铁兰花在这里洗贝母,便过去和她聊了起来。

李龙乐得有人陪着她,他自己拿了钱之后,锁了仓库,去前面帮忙。

来这里卖货的人,有近一半外地的是奔着李龙的名头过来的,这时候看到李龙出现,一个个还挺激动的。

李龙虽然不经常在这里呆着,但对于各种货的品质评级挺熟练,把不准的也会和顾博远一起商量,倒是让不少人刮目相看。

后院子,黄英觉得铁兰花都怀了孩子了,还得在这里干活,便对她说道:

“你们老板真是残酷,你都这样了还让你过来干活……真是不人道!”

铁兰花一边洗着贝母,一边奇怪的看了她一眼:

“同志,你家里应该挺富裕的吧?”

“嗯,也不算富裕,也就是一般人家好一些。”黄英矜持的说道,随后又反问:“你问这个干什么?和你现在的这个有关系吗?我觉得你既然怀了孩子,就应该好好休息……”

“好好休息可赚不来钱!”铁兰花先前几乎是全程看到了李龙对这个黄英的态度的,对于这个女人她自己也有自己的看法,这应该就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女人,但能关心自己,心思是不坏的,她便耐心的说道:“我这才几个月?

农村里,那怀了孩子快生的时候还有在地里干活着呢!”

“啊?”黄英是真不知道。虽然她家里生活有起有落,但总体上没怎么亏待过这个女孩,对于人世间的一些苦难,她并不清楚。

“你不会以为女人一旦怀了孩子就啥都不用干吧?我是回族,不光我们这个民族,许多民族都是的啊,怀了孩子照样干活。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如果生的是女孩,那生了孩子连月子都坐不好……”

铁兰花觉得这个人挺耽误自己干活的,不过人家是好心,便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我家男人在给李老板干活。李老板是看我这身子不方便干其他的,专门给我这么一个活,我想干多少干多少,休息也行,不耽误每天给我发工资……李老板心很好了,哪里剥削我了?这样的活如果放外面,我一个人的工资能招两个壮劳力过来,你相信吗?”

黄英目瞪口呆,没想到李龙让这个孕妇在这里干活,还是发善心了!

“做人要讲良心!人家李老板照顾我给了我这么一个活,我要是不好好干,对得起人家吗?”

铁兰花的话把黄英给刺了一通。黄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也是好心,但明显没用对地方。

就像一个大学生指责那些登山的坐滑杆的人一样。你指责人家剥削了别人,但抬滑杆的需要这份工资啊。

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想要因为自己的失误补偿一下铁兰花,便蹲下来想要帮忙。

“别了别了,这贝母洗起来水挺脏的。”铁兰花急忙阻止道,“你是老板,不应该干这个的。”

黄英有些尴尬。她还真做不到看着一个孕妇干活自己心安理得的在一边乘凉。想了想,便还是过去给铁兰花帮忙,帮忙提水和拿洗干净的贝母去晾晒。

李龙偶尔回来一趟看了看,觉得这个黄英还不错。

汽车很快开了过来,李龙返回过来帮忙装车,装好车之后,他表示快到饭点了,要请两个人去吃饭。他这也是看在黄磊的面子上,毕竟和黄磊也算是有交情。

黄英和袁月梅两个也的确饿了,便由李龙带着,开着车去国营食堂吃了饭,然后才带车去了乌城。

吃饭的时候李龙问了她们两个怎么把野蘑菇干运走,黄英表示黄磊都已经给她们说好了,去乌城火车站找一个熟人,剩下的只需要交钱就行了。

既然已经安排好了,那么剩下的李龙也不需要去管太多。不过等黄英他们走后,李龙还是给黄磊拨了个电话。

依然是要等。挂电话后十来分钟黄磊才拨了电话回来,李龙把这事情给他讲了一遍,主要是说蘑菇干运走了。

“麻烦你了,李老板。”黄磊真诚的说,“后面的蘑菇干还给我留着啊。我这边事情不是特别大,下次可能就是我自己过去拉货了……”

“放心,肯定给你留着。”李龙觉得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比较放心,他说道,“那你好好办你的事情。”

李龙没去自证说自己的蘑菇干都是好的,没必要。他有这个自信,相信黄磊也知道这个。如果黄磊需要他证明的时候,那这生意估计也做到头了。

电话挂了之后,李龙去各仓库检查了一下,发现贝母库房里有些存货。野蘑菇干拉走后,库房空了,还有的库房里零零星星有些东西。比如铜钱收了有几百公斤了。对于废铜能收这么多他也有些意外——这还是卖掉一部分的。

看来虽然北疆相对于口里算偏僻地区,但真算起来一个个绿洲和古城,存货还是不少的。特别是像大哥挖出来的那样的钱窖还不少。

也难怪中原地方铜一直比较缺,周边各地的地主巴依赚了钱换铜钱和银元宝之后,第一选择是先埋起来——然后要么战祸被抢要么就找不到了。

等再被挖出来也不知道多少年后了。

这几百公斤铜钱李龙没耐心去找其中有没有珍稀的品种,他想着找机会去北庭卖掉算了,放着也是占地方。

还收了一些银元宝,这些黑灰色的看着一点也没影视节目里的那些元宝好看,而且形状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底下没款,少部分几块是官银,这玩意儿放后世能卖不少钱。

私铸的年代久的也值些钱,先放着吧。反正短时间内李龙也不缺钱,而且这些老东西基本上就占一个库房。收购站这一大片房子,库房不少,不差这一个。

把库房一个个检查完,现在这个季节有点好处就是库房里相对比较干燥,收来的东西在外面晒完之后短时间里不会生虫发霉,不过李龙还在摸索着做一些防护工作,角落放石灰防潮,窗户那里放一些艾草,架子上放樟脑球防虫。

最麻烦的就是那些皮子,夏天这玩意儿特别招苍蝇虫子,哪怕是把窗户钉上纱网,也没办法把所有的虫子防住。

普通的皮子隔一个星期李龙就拉一车送到县皮革厂去,那些比较贵一些的皮子,就只能等赵辉过来收取。夏天不是皮子的旺季,赵辉通常就一个月过来一趟,能把库房里的皮子清空。

这一次贝母带着野蘑菇干卖完,李龙开始分红。卖了二十多万的钱,实际上的利润不到十万。按说要给顾博远分两万的,他还是只要一万。

李龙又给孙家强五百块钱的奖金,给铁兰花一百块钱奖金,这两口子都很开心。

孟海他们在山里干活,李龙隔三五天就去一趟,看修路的情况。同时也是会去给孟海他们发工资。让李龙比较欣慰的是,自上次的事情过后,李龙再过去看修路,那个张兴旺再没出现,而修路的时候又来过两次洪水,孟海处理的都比较不错,没人员伤亡,也没丢什么工具。

修路的进度也不错,到六月底的时候,从冬窝子往山里已经延伸了近十公里。这些路的路基都高于地面不少,上面铺了一些砂石,下雨天拖拉机压过去至少不是完全泥泞状态。

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孟海他们就停了修路的事情,因为要到麦收的季节了,这对于北疆的农村人来说是一件大事。

其实不少修路的村民说了,这事还可以干,家里的女人就可以把麦子收了。不过李龙没同意,他修路的事情不算急,但收粮食绝对算是大事,不能耽误这个。

李龙也给这些人承诺了,在收完麦子交完公粮,到时如果扎大扫把的活还没来的话,就可以继续组织人修路。

这段时间贝母季也终于过去了——其实山里的贝母六月初就已经开花不能采收了。但那些药农挖来的贝母需要处理,卖到李龙这里晚了差不多一个月。

贾天龙又过来了一趟,把仓库里剩下的贝母一扫而空,同时还有一些新鲜雪莲、甘草,连带着一些鹿茸、鹿角都拉走了。

这一趟贾天龙付出来的钱有十五万多,他给李龙说,今年到年底再回来,短时间里是不来了。毕竟这边的药材收差不多了。

年底虽然还有一拨党参,但那个数量不多,也不用急。

赵辉也过来一趟,把存在库房里的两百多张春皮夏皮拉走,他说可惜没有珍贵皮子。李龙上次打着的那只猞猁皮还在大院子放着,他打算再攒一攒,毕竟眼下保护法没下来,这些皮子的价值还没到最高。

六月底李龙又给分了一回钱,这回顾博远拿了五千,给孙家强两口子给了两百。

铁兰花是真心感谢李龙——孙家强是习惯了,觉得没啥。但铁兰花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是很知道感恩的,知道这活换成谁都能干,也就是因为孙家强跟着李龙,所以才占了这个便宜。

所以隔三岔五的,她会做一些油香、馓子啥的送到大院子这边来,然后一来二去,和杨大姐、顾晓霞就熟了起来。

连顾博远都赞叹,这是一个会做人的女人。她家里咋就那么傻,非要把这人给推出去呢?

七月二号这天,李龙开着吉普车到了村里去看看大哥他们。

李建国正在收拾收割机。今年割麦这事他还打算参与一下。李龙过来的时候李建国主动和他聊着,村里其他有收割机的大都过来和他聊着,各自有了自己去收割的地方。

谢运东、陶大强、梁大成,甚至包括许海军都是去其他乡里割麦子。

“我把村里的麦子割了,还要去兵团那边,”李建国笑着说道,“韩大春他们那边有连队里没买收割机的,叫我过去割。”

这倒是让李龙有些意外,说起来大多数兵团连队都是有机耕手的,没买收割机的倒真是不应该啊。

“那两个连队只有大拖拉机,没小四轮。连队的连长指导员想啥咱也不知道。”李建国解释着韩大春给的说法。

“好事。小四轮来回跑速度也快,不耽误干活。”李龙说道,“咋说能把油钱和平时零花钱赚回来。”

“那可不止,这一个割麦季,我想着咋也得赚台拖拉机回来吧。”李建国的心气还是挺高的,“你那路修的咋样了?”

“往山里去了有十公里了。”李龙说道,“先停下来了,该割麦了,不能耽误人家村子里麦收。我想等着秋里再干。”

“对对对,农时可不能耽误。”李建国说道。

不光李建国在忙,李青侠也在忙碌着,主要是准备工具,修理木锨,准备打场的工具。

“大哥,你去割麦,家里能忙过来吧?”

“那咋不能?我头一天先把咱家的麦子割了,抽空再拉回来。到时对门铁头他爸就能给打场了。”

“那我把我的那台小四轮开回来吧。”李龙说道,“放在院子里也是放着,不如开回来还能用。”

“用你开啊?”李青侠那边接话,“今儿个你回去的时候把我拉上,我就把拖拉机给开回来了。你忙你的,这活用不着你。”

李青侠其实早就想把李龙的拖拉机给开回来了。放着也是放着,要不是李建国拦着,他甚至都想着拿自己的钱给再买一台拖拉机用。

“嗯,开回来好。”杜春芳也说,“到时拉麦、打场,用自家的机子总比求外人的强。”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这拖拉机不光李青侠能开,大嫂梁月梅也能开。李建国也就能安心在外面割麦赚钱了。

不过按李建国的说法,眼下随着收割机的增加,割麦赚钱没以前那么容易了。也就是玛县的的土地多,眼下各乡农民主种的是粮食,所以收割机的应用还挺广。

还有就是各地大片的土地待开垦,随着每年的开垦,新耕出来的土地大面积的种植粮食作物,也是收割机应用没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土地面积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每家种麦的面积达到了二十亩以上,而棉花这种需要大量人工的经济作物铺展开后,收割机局限性就出来了,毕竟收割完的麦子还需要人工进行打场、扬场收获,这时候正是棉花打顶、浇水施肥打药的时候。

这就有冲突了,最后干脆就让联合收割机,也就是康拜因来收麦子了。

那时候收割机开始退出市场,不过两三年,直接就消失掉了,到后来,连麦场都消失掉了。

李龙回来还有一件事情,他要杀羊。

“杀几只?”李龙去到老马号,把杀羊的事情给老罗叔说了一下之后,老罗叔问道。

李龙算了算,要杀五只。

“行哩,正好杨老六中午把羊赶回来了,咱们趁天热羊都卧着,逮起来好逮。”老罗叔也不问原因。

其实也没啥原因,山里打猎没咋打着,李龙想着该改善伙食了。

四只羊,老罗叔这里放一只,大哥那里放一只,自己要拉回去一只放着吃。

然后有两只是要拉到牧业队留守点那里,给哈里木和玉山江家放着的。

羊都是自己喂的,因此也没选冬羔子,毕竟现在冬羔子还小,选的是去年十月份买的羊,现在已经养得很肥了。

老罗叔几个人身手还是很利索的,特别是杨老六,一个人把羊腿一拽,拿绳子一绑,就扔在地上,等着李龙下刀了。

其他人有拿盆子接血的,有去烧水的。这些事情都是做熟了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李龙杀羊剥皮,其他人接血拌盐,还有人跟着一起剥皮的——羊果然是很残酷的动物,没得感情。眼看着身边有同伴被杀,该反刍反刍,该休息休息,甚至还有跑过来舔被杀羊落在地上的血的……

羊的下水,老马号这里留一份,剩下的李建国那边留两份,李龙带回去两份,哈里木和玉山江那边李龙没给下水,主要是肉。

羊血李龙也给大哥那边带回去半盆,主要是大嫂喜欢吃羊血。

等李龙把这些东西分好弄好,四小队这边东西分完,他开着吉普车带着老爷子回县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六点了,有些孩子已经放学了。

想想时间真快,明明昊昊都两岁了,差不多快到送托儿所的年纪了,而杨大姐,也快要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PS:你能想像吗?一个老渔民下了纵横十九道网,把大海子某一块区域直接就给封了——里面挂到的大螃蟹两三百克,水下捞出来被嫌弃的河蚌有小脸盆大。只是五六公斤的大鱼,去玛县市场上根本卖不掉,一上午卖剩下的,两公斤五块钱……二十年前的价格都不止吧?市场还是太小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dic-9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