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黛玉就兴奋的睡不着了,一遍遍的清点她一会儿进学要带的东西。
贾敏只笑着看,并嘱咐道:“你那个绣竹纹的小荷包里,让张妈妈给你油纸包了不少小点心,让你春纤姐姐给你带着,进学饿了就先吃着填填肚子,等早膳回来再好好用一顿。”
“嗯嗯嗯嗯”,黛玉极速的点头,背着小包包就向外走,还不忘跟贾敏说话,“母亲,我去寻迎春姐姐她们去了,我们约好了一起去进学。”
“慢点,别着急,等等春纤和雪雁。”贾敏赶忙示意春纤雪雁跟上。
林黛玉不一会儿就到了昨收拾出来给他们当学舍的地方,发现探春比她来的还要早,一来两个人就嘀嘀咕咕说着小话。
“林姐姐,多亏沾了你和姑妈的光,我才能来进学”,探春由衷的感激道,不一会儿话题就偏了,“林姐姐,我跟你说我昨天晚上兴奋的一晚上都没怎么睡着,就想着今天早早来进学,江大儒是怎样的呢?学的课业难不难,应该不会打我们手板子吧。”
“探春妹妹,我也是,我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同姐妹们一起上过学呢,我在家上学都被女夫人一个人追根究底的问问题,有时候还要被罚写大字……”黛玉回道。
“哎呀”,探春在后边看着,惜春突然一出声道,吓了黛玉和探春一跳,趁着黛玉探春拍拍胸口缓缓的时候,惜春又开口道:“姐姐们在聊什么呀。”
几个姐妹又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眼见着天色不早了,还是黛玉心细观察到,“怎么宝二哥哥还没到呀,咱们第一天进学,宝二哥哥不会迟到了吧。”
还是迎春身为大姐姐提议道:“要不咱们一起去二婶母院子里寻他去吧。”
王夫人看着几个姐妹们来寻宝玉,便打发她们去宝玉院里寻宝玉去了。
这个时候宝玉还没起呢,袭人和晴雯他们守在外间,迎着众姐妹,黛玉和惜春对视了一眼,起了玩闹的心思。
便不让袭人去叫宝玉,俩人从边上雀羽掸子上拔了两根毛,放到宝玉的脸上鼻子上开始各处骚扰宝玉。
在一声阿嚏中宝玉被挠醒了,第一反应是,哎怎么姐妹们都在我屋里,第二反应是,完了进学要迟到了。
看着宝玉上蹿下跳的开始收拾,黛玉几个姐妹在旁边笑的首不起腰,宝玉蹙眉做脸子对着众姐妹,又赶紧去收拾去了。
不一会儿便从院里出来,笑闹着往前边学舍里走去。
这一上课就得上到了早膳时候,江大儒来看到都是些小毛孩子,讲的课便都甚是有趣,众姐妹及宝玉都乐在其中,也没用上点心垫垫,首言明日还要早早来。
等到下课回去吃早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啦。
笑闹着就都赶去贾母院里用早膳,端的是一桌子其乐融融,用完早膳不久便开始说话,贾母问到:“上午在老师那里都学了学了些什么呀。”
众姐妹叽叽喳喳的回话,有的说学了这的,有的说学了那的,仿若上的不是一堂课似的。
还是黛玉到底在家己经上过学了,回贾母道:“学了《论语》中的《学而》篇,王大儒还给我们讲了好几个小故事,说了颜回论学,说了好友到访,还有子路和曾子论学。”
“哈哈哈哈哈,看来这一上午学了不老少东西呢。”贾母笑道。
宝玉也掀开帘子从外边进来,“给老祖宗请安。”
“快起来吧,这混世魔王鲜少那么规整的时候,到底是江大儒,就是不一样,上了一节课这不就出效果了。”贾母高兴道。
宝玉把话接过去,便再说:“江大儒的课有趣的很,不似父亲之前给我找的夫子,就会知乎者也的,一遍遍的让我诵读罚抄,江大儒讲的不过一上午我就都记住了,父亲刚用完饭还夸我呢。”
“那还不背来让咱们也听听。”贾母笑着答道。
宝玉也不虚,这就开始背《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友自远方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宝玉竟然不打磕搀的就都背下来了,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喜的贾母连说了好几声好好好,一时间荣禧堂里惊喜连连,看来还是之前的夫子不行,她孙儿这多好呀。
那边的梨香院就大不相同了,上边老祖宗不重视,下边的丫鬟婆子们看人下菜碟,亏的院里侍候的多是他们自己从金陵老家带来的,不然这日子也是难过。
这边的宝钗也是一夜未曾好眠,不过与黛玉的兴奋不同,她是在为自己的命运伤怀,多少有些感叹寄人篱下了。
早起时就发现了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便早早谴人去贾母那报了病,薛姨妈也心疼宝钗,不让宝钗在操持家里这些账目,只是在窗边支了个绣花棚子,让宝钗消磨时间玩玩。
宝钗绣着花,听着院外外边有丫鬟婆子路过说起前院的读书声,满是期盼自己也能听两句,好有个好前程,心里更是哽咽。
到了早饭时间更是食难下咽,草草吃了几口便让人撤了。
薛姨妈劝到日子再难也得过,劝慰宝钗两句,便去王夫人那里看看可有什么好法,使得宝钗也去进学。
这边的王夫人原本打算是见见刘姥姥,听闻薛姨妈来了,便正打发人领着刘姥姥去王熙凤那,只说看王熙凤的主意。
刘姥姥跟着领路的婆子到了王熙凤房里。
只做稍等,不一会儿王熙凤就从外边进来了,端坐在炕首,一身华丽服饰,气场十足。
刘姥姥忙扯着孙子上前赔笑道:“给姑奶奶请安了,我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今日特来府上求个照应。”
王熙凤上下打量了刘姥姥一番,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道:“瞧你这话说的,我都听太太说了,咱们都是亲戚,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刘姥姥搓着手,有些局促地把家中的困境说了出来。
王熙凤听后,并未立刻表态,而是沉吟片刻。
这时,旁边的平儿凑到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王熙凤这才笑着对刘姥姥说:“你也是个老实人,我也不能看着亲戚受苦。这样吧,我给你从账上挪二十两银子,你拿回去应急。”
刘姥姥一听,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磕头谢恩:“姑奶奶真是大善人,日后我就是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您。”
王熙凤摆了摆手,让平儿去取银子。
不一会儿,平儿拿来银子交给刘姥姥,刘姥姥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cfcg-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