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雨村无人鉴应天,护官一符仍显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雨村无人鉴应天,护官一符仍显灵

 

这会子送走了王御医之后,天色也不早了,贾敏看着贾母精神头也略有些不济,劝贾母先好好休息,赶明儿娘俩在说些体己话。

贾母便开口让众人都散了,只说明日在好好聚聚。

那边的王夫人带着宝玉回了她自己的院中(前文说道荣庆堂重新给了贾敏居住,贾宝玉自然不能像之前一样住在外套间里了)。

回去路上王夫人看着贾宝玉后边缀着的小丫鬟,袭人,晴雯,麝月,秋纹。

心里第一个怀疑的却是晴雯,想着她是老太太的指下来的人,生的也是极好的,怕不是勾搭着爷们早早的泄了。

不过心里怎么想的不重要,到了院中,王夫人自是要与宝玉好好亲香一番。

留着袭人为宝玉铺床,守夜,其他三个大丫鬟便打发下去了,只等来日再进行发落。

这头的贾敏带着黛玉回来荣庆堂,母女之间也是亲密无间,便以刚来了外祖家怕黛玉害怕为由,由贾敏带着黛玉娘俩一起睡。

临睡前,贾敏还哄着黛玉道:“我的儿呀,今儿可别给吓着了,明儿我就去寻你二舅舅去,让他好好管管你二表哥,真是不成规矩。”

“母亲,二表哥人也是极好的,就是二舅妈是不是不太喜欢我”,黛玉疑惑道。

“玉儿多想了,原先在家时我便比你两个舅舅更得你祖父祖母的爱护,你舅母难免有几分嫉妒之心,不过那是冲我的,对着你你舅母也是有些迁怒罢了。”贾敏宽慰道。

不过嘴上这样说,心里对二嫂的不满又上了一层楼,若是父亲还在,二嫂她岂敢这样,“好玉儿,快睡吧,母亲给你唱歌谣。”贾敏唱着歌谣轻拍黛玉入眠。

那边的林如海,原本是要趁送女儿回京都时也举荐贾雨村去荣国公府走走门路应个缺。

不过有了贾敏这一打岔,忙着联系亲友故交,便就把贾雨村这事儿给忙忘了,便向后拖了几日,又不与主家同行,这条件自然是赶不上原来。

贾雨村还得小半月才能到荣国公府,赶不上林黛玉母女的脚程了。

等贾雨村到了荣国公府时,这应天府的缺,早就应出去了。

听说是给了个姓李的,也是个读书人,下边人花了大银子走了路子举荐上来的。

贾政看在林如海的面上,本想打发去下边补个缺,贾雨村不太情愿,就只让贾雨村再等等,便没有下文了。

只待第二日,老太太抱着贾敏和黛玉几个人吃着早饭呢。

(之前古代的早饭是与现在的早午饭中间的时间点,原文书中也有描述秦可卿死后,王熙凤代理宁国府时规定“卯正二刻(6点半)我来点卯,巳正(10点)吃早饭)。

听着下边小丫头来报,说王夫人来了,贾母便叫进来了,问王夫人什么事儿。

王夫人上前福了福身,说道:“老太太,今日我接到家里妹妹的来信,说是我那蟠外甥在金陵打死人了,想来咱家躲躲,送信的人走的慢,怕是下午就能到了,到底是咱家亲戚,薛公之后,等着老太太示下,看到了之后安排他们住哪儿呢。”

贾母微微点头,思索片刻道:“让他们先住梨香院吧,也好有个照应。”

王夫人应了下来,又道:“老太太,那薛蟠打死人这事儿,咱们要不要帮衬一二?”

贾母冷哼一声:“这事儿他薛家自己去料理,咱们贾府可不能随意插手,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贾敏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思量,这薛家如今投奔贾府,日后只怕府里又要多些是非了。

王夫人见贾母态度明确,也不敢再多说。

只心里怎么想具体怎么做的便不知道了,只道:“老太太说得是,我这就去安排薛家安置的事儿。”

说罢,便退了下去。

贾母看着贾敏、黛玉和几个春,笑道:“今儿咱们娘儿几个好好吃顿饭,也别管那些糟心事了。”

于是,众人又继续用起餐来,只是这荣国府的平静,似乎己被薛家的到来打破。

那头的金陵应天府,新上任的李知府受了不少打点,新收的薛家不少感谢银子,又从下头入了门子的头头那里知道了这大名鼎鼎的“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李知府多年钻营,又花费不少打点才补了这应天府的缺,自然不像原文中的贾雨村一般,他深知这“护官符”的厉害。

薛家又是金陵一霸,加之薛家才收了薛家的银子,权衡之下,他决定将此事大事化小。

他信了薛家族人说的半年前薛蟠便以暴病身亡,打死了拐卖丫头的拐子,又令薛家赔偿另一家五百两银子做丧葬费,早早结案。

只是这消息一出,薛潘也不好在在金陵大摇大摆,便想着出去躲躲。

而贾,史,王,薛西家向来是守望相助的。

只是如今史家,王家,薛家的大本营都在金陵。

只有贾家因着贾老国公高升,到了京都,薛家便想到京都去投奔贾家,先去了一封信给如今的当家太太,也就是薛潘的姨母王夫人,好叫王夫人及贾家知晓此事。

等着消息传到京城荣国府,王夫人得知薛蟠平安,心中稍安。

但她也明白,薛家此番进京,定是想依靠贾府的势力。

她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薛家与贾府之间周旋,既能维护薛家的颜面,又能为贾府谋取利益,便有了前文去寻贾母为薛家安排住处一事。

而荣禧堂里用完膳的贾母,打发黛玉并几个小的下去玩了,两人说起话来,“母亲,这薛家……”

贾母人老成精,拍拍贾敏的手,“敏儿,我到底是老了,管不了这一大家子多长时间,我如今就想着咱娘俩好好的,我也好好的能安享晚年,当今看在我的薄面上不会在我活着的时候,动咱家,至于有一天我去了,就不好说了。倒是你和黛玉,不是母亲撵你,再过段日子,你这病稳下来了,先回林家旧宅住着,之后换换方子便回金陵寻女婿去吧。”

“母亲”,贾敏落泪,“母亲,何不与我同去,你也是多年没见过金陵风光了。”

“你这孩子,尽说些胡话,我都这般年纪的人了,何况老大老二都在,虽糊涂了些,到底是……,总是不好随你一起去的,在荣庆堂里我还给你留了一份体几,就在你小时候常常藏花钗的那个床板下边,可别忘了带着。”贾母安慰贾敏道。

贾敏更是呜咽出声,“母亲,是女儿不孝,难为母亲还为敏儿操劳。”

母女对视,自是一派温馨。那边几个小的交谈起来却没这么多的忧虑。

几个春都在讨论还没来的“宝姐姐”(薛宝钗),听着王夫人描述薛宝钗那可是个伶俐人物,可是未曾见过,到底是好奇居多。

此时,被念叨的薛家人己在来京的路上了,薛蟠正带着家人,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地朝着宁荣街赶来,好不风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cfcg-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